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深度学习在单元教学中初中生物学科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陈微微

【机构】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凯江中学



【正文】  【摘 要】 科学素养形成的基础需要实践,我国民国时期的教育家萧承慎认为“最优良之教法是教师审度自己之才识、学生之个性、教材之性质,而取其在此三方面皆能产生最大之效率者”。好的教学法要重视并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而“深度学习”正是可以立足于这两点,从学生立场上出发,有深度、有意义的学习;在教师角度考虑,对教学做系统思考和相应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形成有个性的教学活动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最终可以促成学生的“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是教育领域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此,在初中生物学科不断的探索它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实践性。而实践模型已从1.0演变到2.0阶段,在坚持“单元学习”主张的同时,鼓励教师应同“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同时,强调“学习目标”的素养导向,并通过引领性的“学习主题”,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或者活动”,以及持续而发展性的“学习评价”来不断完善教育体系。
  【关键词】 深度学习;单元教学;初中生物;探索背景;活动实践

  初中生物深度学习的内涵、要素和特征是开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时开展教学的重要内容。深度学习的发生是需要条件的,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环节的设计,是深度学习发生的保障。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深度学习综合项目提出了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四要素:挑战性的单元学习主题、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活动和持续性评价。以大概念为引领对教学内容进一步结构化,按照学习进阶把教学活动系列化、情景化,并使学生在单元学习下的任务与学习评价伴随教学全过程,营造更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使得学习更具有挑战性,最终可以促成学生“深度学习”的达成。
  深度学习在单元教学中初中生物学科的探索与实践如下:
  一、单元学习主题
  在教学的历史长河中,单元学习的推进是在课程改革下的衍生物,单元学习主题是对学习内容的概括,有的单元学习主题蕴含大概念或核心概念。在某一主题下,通常包含一系列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在具体的内容组织方面,既可以是为了学生形成生物学科特定的思维方式或学科能力而有序组织在一起,也可以是为了满足解决某一问题需要而组织在一起。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人教版初中生物单元下的内容通常是以章节为小单元来进行学习的。教师根据小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主题,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内容可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来确立主题,并整合下行四节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
  二、单元学习目标
  具体目标的设立需要与课时的教学内容相匹配,因此,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更具有可操作性。如课改背景下的“双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活动。在《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个小单元下,教师教学设计的学生学习任务,如显微镜的使用,动植物细胞的观察,再到细胞生活的实质。从“微观到宏观”的思维构建上确立活动实施的环节:1.自主学习,总结归纳。2.科学思维建立,科学探究。3.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三、单元学习活动
  单元活动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条件,包括课时安排、学习内容、活动设计、学习资源。这些是落实单元目标的重要载体。如在本单元主题安排为5个课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实验材料相结合,设计显微镜的使用与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相结合,探究细胞的结构,并设计细胞生活所需的物质探究实验,包括演示法、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等,进一步设计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细胞结构的功能。
  四、单元持续性评价
  区别传统评价,明确评价的目的是发展,强调个体化和差异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结构与功能观。使学生认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科学探究方案的设计。主旨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3.应用知识解释现象开展持续性的评价。如小组形式选派学生回答探究学习内容结果,可以学生活动反馈回执、作业设计等来形成持续性的评价体系。
  五、重要的评价工具
  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评价设计。如课前的导学内容任务单,课中的探究活动任务单,课后的达标练习与反馈回执单,以及检测习题等。为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作持续性,发展性的评价。
  六、教师反思
  以深度学习为背景,应涵盖以下内容:
  (一)充分了解学生前概念是厘清教学内容逻辑顺序的基础。
  (二)通常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优于演示实验,但也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而定。
  (三)注重学生科学解释能力的培养是否有达成。
  总之,对主题的单元的整体设计,可以使教师跳出对每一节的单独思考,从课题的角度看课题教学,从学生的视角寻找教学的切入点,这样既能引导教师向学科专家发展,又能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深刻。[2]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基于深度学习,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装备,各种教学资源,使课堂氛围更活跃,并渗透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最终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深度学习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学科教学指南.初中生物》.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7
  [2]刘月霞 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