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从心开始,静待花开
【作者】 何 霞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
【正文】 “老师,遇见你的那一个季节,是我一生中最明媚的时光,你的出现,点亮了我原本无滋无味的生活。遇见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每次看到QQ空间里陈晨的这段留言,心中满是感动。
刚开学那会儿,其实并没怎么留意这个女孩儿,她太过平常了,甚至有些丑——皮肤黝黑,身材矮小,一双小眼睛老像睁不开似的。她给自己选的座位是最后一排,靠近角落。她守着那个位置,仿佛守着自己的一小片天,孤独而萧索。我想这孩子太孤僻了,这不利于她的成长。于是,我多次借辅导她作业的机会,想尝试着走近这个孩子,可她每次都是探讨作业时说几句话,问及其他,都是沉默以待,始终不肯打开心门,让我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对此,我焦虑不安!
其实,真正的园丁不在意花开的时间,因为他知道,每朵花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是开花的早晚不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也许他们当下的表现令我们不满意,可是他们都有一颗被肯定和被欣赏的心。面对他们,我们与其整日愁眉不展、抱怨连连,不如换一种心态、换一种思路,耐心等待,相信终有一日,这一朵朵或许不够娇艳的花苞定会悄悄绽放,吐露属于他们独有的芬芳。从此,我静待花开。
终于有一天,陈晨在作文中向我吐露了心声:“‘老师记住了你,一个名字中也有‘晨’的女孩’。老师,您知道吗?当我看到您写在我周记本上的这句话的时候,我是多么地感谢啊!尽管我知道自己的成绩很差,但我这只已打算放弃的鸟儿决定重新飞翔,为你而飞翔...... ”
看完此文后,我陷入了深思:爱可以创造生命,爱能创造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教师在不经意的日常生活流露出中对学生的情感,学生感受到的就是一种巨大的爱,而让这爱连绵不绝的,是我们的“心”。学生的心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只要我们从心开始,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
后来,我找陈晨谈心,讲述自己那一段在朋友的引导之下从封闭中走出来的经历,我告诉她说:“要打开自己的心扉,让阳光照进来,学会给自己的心灵做个加减法。有位哲人说过,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不必自卑,你有写作天赋,将来定会有所成就的,老师相信你,加油!”在我的开导和鼓励下,她人也变得阳光了,作文也越写越好。在她初三毕业的那年暑假末,我收到了她写给我的一首题为《回忆》的诗:
“春悄悄过去/炙热的夏信步走来/以浓浓的绿色/代替了绚丽的春/日记本里那片/曾经还是粉红色的花瓣/早已干枯褪色/不变的是那/几行红色的字迹/犹如那跳动着的火焰/认识你/是在那个秋季/火红火红的枫叶/凉爽的秋风/每一处秋景/都是那么怡人/离开你/是在这个夏/郁郁葱葱的槐树/无声的细雨/每一次回首/都是那样恋恋不舍/与你相伴的那个冬季/有漫天飞舞的雪花/有善良而热心的朋友/还有,一个美丽的通话/每一刻/我的心,都是暖暖的/记忆中的春/那是个花开的季节/有嫩绿嫩绿的柳芽/有和煦的春风/还有,一个爱哭的女孩/和一双温柔的/为她抹泪的大手/每一次看到您/总是激动地想要流泪/又一个秋即将来到/回忆和你共度的时光/每一个日子/都是那么甜蜜和幸福”
“莫疑春归无觅处,静待花开会有时。”只有用心灵滋润孩子的老师,才会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倾听生命的拔节,从含着露珠的嫩芽中嗅出果实的芬芳;只有有一颗丰满的道德心的老师,才能有效构建德育课堂,才能给予学生的心灵满满的爱意、融融的关爱。德育原本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需要有水滴石穿的耐性。只要我们心存期待,方法得当,多些耐心与信心,相信我们一定会听到那美丽的花儿开放的声音。
刚开学那会儿,其实并没怎么留意这个女孩儿,她太过平常了,甚至有些丑——皮肤黝黑,身材矮小,一双小眼睛老像睁不开似的。她给自己选的座位是最后一排,靠近角落。她守着那个位置,仿佛守着自己的一小片天,孤独而萧索。我想这孩子太孤僻了,这不利于她的成长。于是,我多次借辅导她作业的机会,想尝试着走近这个孩子,可她每次都是探讨作业时说几句话,问及其他,都是沉默以待,始终不肯打开心门,让我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对此,我焦虑不安!
其实,真正的园丁不在意花开的时间,因为他知道,每朵花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是开花的早晚不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也许他们当下的表现令我们不满意,可是他们都有一颗被肯定和被欣赏的心。面对他们,我们与其整日愁眉不展、抱怨连连,不如换一种心态、换一种思路,耐心等待,相信终有一日,这一朵朵或许不够娇艳的花苞定会悄悄绽放,吐露属于他们独有的芬芳。从此,我静待花开。
终于有一天,陈晨在作文中向我吐露了心声:“‘老师记住了你,一个名字中也有‘晨’的女孩’。老师,您知道吗?当我看到您写在我周记本上的这句话的时候,我是多么地感谢啊!尽管我知道自己的成绩很差,但我这只已打算放弃的鸟儿决定重新飞翔,为你而飞翔...... ”
看完此文后,我陷入了深思:爱可以创造生命,爱能创造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教师在不经意的日常生活流露出中对学生的情感,学生感受到的就是一种巨大的爱,而让这爱连绵不绝的,是我们的“心”。学生的心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只要我们从心开始,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
后来,我找陈晨谈心,讲述自己那一段在朋友的引导之下从封闭中走出来的经历,我告诉她说:“要打开自己的心扉,让阳光照进来,学会给自己的心灵做个加减法。有位哲人说过,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不必自卑,你有写作天赋,将来定会有所成就的,老师相信你,加油!”在我的开导和鼓励下,她人也变得阳光了,作文也越写越好。在她初三毕业的那年暑假末,我收到了她写给我的一首题为《回忆》的诗:
“春悄悄过去/炙热的夏信步走来/以浓浓的绿色/代替了绚丽的春/日记本里那片/曾经还是粉红色的花瓣/早已干枯褪色/不变的是那/几行红色的字迹/犹如那跳动着的火焰/认识你/是在那个秋季/火红火红的枫叶/凉爽的秋风/每一处秋景/都是那么怡人/离开你/是在这个夏/郁郁葱葱的槐树/无声的细雨/每一次回首/都是那样恋恋不舍/与你相伴的那个冬季/有漫天飞舞的雪花/有善良而热心的朋友/还有,一个美丽的通话/每一刻/我的心,都是暖暖的/记忆中的春/那是个花开的季节/有嫩绿嫩绿的柳芽/有和煦的春风/还有,一个爱哭的女孩/和一双温柔的/为她抹泪的大手/每一次看到您/总是激动地想要流泪/又一个秋即将来到/回忆和你共度的时光/每一个日子/都是那么甜蜜和幸福”
“莫疑春归无觅处,静待花开会有时。”只有用心灵滋润孩子的老师,才会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倾听生命的拔节,从含着露珠的嫩芽中嗅出果实的芬芳;只有有一颗丰满的道德心的老师,才能有效构建德育课堂,才能给予学生的心灵满满的爱意、融融的关爱。德育原本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需要有水滴石穿的耐性。只要我们心存期待,方法得当,多些耐心与信心,相信我们一定会听到那美丽的花儿开放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