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教学研究——以校本教材“呵护宝石花”为例
【作者】 李晓欢
【机构】 湖北省阳新县第三实验小学
【正文】 【摘 要】 劳动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劳动教育课程引入其他学科课程,能更高效强化劳动教育的显性价值。
【关键词】 劳动教育;其他学科;整合教学
近年来,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但无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还是国家对于社会劳动力的硬性需求,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整体劳动素质,是教师急迫思考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文章研究将劳动教育与其他的学科整合教学,提高学生劳动兴趣,开展更有“生命力”劳动课。
一、基于劳动技能的学科整合
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开展了“城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校本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并编写了《劳动教育》校本教材。作为校本教材编写成员之一,每学期都为选取学生喜爱的劳动课题而头疼。偶尔一次翻开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课本,其中有一课是《养护花草树木》,道德老师还布置了家庭作业养一株美丽的盆栽。这与《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关键环节中,“鼓励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绿化美化”劳动技能本质是一样的。于是我将《呵护宝石花》这一课题编入了校本教材中。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我将劳动技能目标定为学生能长期呵护一株美丽的宝石花。课堂教学时,我能明显感受到学生对植物盆栽的喜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都掌握了植物盆栽的基本方法,养出了一株株美丽的宝石花!可见,劳动技能是学生开展劳动的基础,将其他学科的技能融合到劳动教育,可让学生参与到更富有特色的劳动中。这也打破传统小学劳动教育普遍存在形式主义特色,提高了学生劳动热情,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更好地培养。
二、基于劳动意识的学科整合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人们会自发地展开劳动以获取资源,并为了保障生理需求满足的持续性,从而形成强烈的劳动意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理需求”已不能满足当代小学生的需求,他们更加追求“审美需求”。一节劳动课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1~2个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培养学生劳动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呵护宝石花》这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爱护花草的环保意识。在课堂导入时,我渗透了美育,结合美术课《花儿朵朵》,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花卉。通过美育活动,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教育,又培养了审美情趣。在“养护宝石花”学习过程中,通过语文课上的多种阅读方式,将学生们代入“赏花—识花—插花”一系列场景中,让学生明白养花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树立起“养护花草需要耐心”的环保意识。最后实现从抽象表达到具象体验构造,在家中养一盆宝石花,除了定期照看外,还要在班级群分享劳动成果。通过多学科的整合教学,学生不仅仅提高了环保意识,更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基于劳动参与的学科整合
劳动参与是劳动技能与劳动意识结合的产物。有了劳动技能,才会具备劳动参与的能力;有了劳动意识,才能形成劳动参与的意愿。小学生参与劳动能够帮助儿童智力得到发展,首先可以通过学习与劳动相结合,使儿童更好的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其次,可以利用劳动发展儿童的才能和爱好,对某一劳动的共同热爱,有利于把学生聚集到这个或那个集体里去。最后通过劳动参与让学生体到劳动的艰辛,养成勤劳乐观的性格。教学《呵护宝石花》时,我将劳动参与环节定为“叶插宝石花”。虽然“叶插法”是五年级《科学》内容,比较复杂,但由于宝石花生命力极其顽强,只要保持叶子干燥即可存活。因此叶插宝石花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学生在学习叶插宝石花理论时,惊叹于自然科学中生命的顽强;在动手操作时,格外细致,悉心呵护宝石花每一片叶子;最后小组分享叶子,叶插出一盆盆美丽的宝石花。通过这一教学设计,一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劳动教育中的动手实践能够制作或创作出自己想要的、喜欢的、有趣的事物。二是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将劳动课与科学课进行整合教学,达到最优化的劳动教育效果,使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四、基于劳动平台的学科整合
在2020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劳动教育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要求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开展家庭劳动、学校劳动,还要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劳动,如深入社区、敬老院和公共场所等参与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我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也面临一些问题:由于劳动场地和劳动平台不足,很多劳动无法开展;学校劳动和家庭劳动长期脱轨,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劳动,回家后却很少干家务;家长不重视孩子们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中家校合育还有待提高.....基于这些,本节课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叶插宝石花,和父母一起养出不同品种的宝石花,并将养叶插成功的宝石花送给老师或社区老人。我将这节课的劳动平台由学校延伸至家庭、社区,强化“劳动平台”的建设,为其他学科德育教学的整合提供便捷途径。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能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耐心、爱心也得到了培养。
五、总结
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一门课,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落实。因此教师在设计劳动课时,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融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学科的融合,让劳动教育建立起劳动技能、劳动意识、劳动参与、劳动平台培养机制,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劳动、爱劳动,并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和快乐!
参考文献:
[1]赵兴波.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德育教学的整合研究[J]教书育人,2021,(48):3-9.
[2]张贤志.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J].教育视界,2019 (11):17
[3]牛有忠.劳动教育与学科的整合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研究2020,(11):3-7.
此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编号2020JB335;课题《城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校本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劳动教育;其他学科;整合教学
近年来,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但无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还是国家对于社会劳动力的硬性需求,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整体劳动素质,是教师急迫思考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文章研究将劳动教育与其他的学科整合教学,提高学生劳动兴趣,开展更有“生命力”劳动课。
一、基于劳动技能的学科整合
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开展了“城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校本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并编写了《劳动教育》校本教材。作为校本教材编写成员之一,每学期都为选取学生喜爱的劳动课题而头疼。偶尔一次翻开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课本,其中有一课是《养护花草树木》,道德老师还布置了家庭作业养一株美丽的盆栽。这与《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关键环节中,“鼓励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绿化美化”劳动技能本质是一样的。于是我将《呵护宝石花》这一课题编入了校本教材中。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我将劳动技能目标定为学生能长期呵护一株美丽的宝石花。课堂教学时,我能明显感受到学生对植物盆栽的喜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都掌握了植物盆栽的基本方法,养出了一株株美丽的宝石花!可见,劳动技能是学生开展劳动的基础,将其他学科的技能融合到劳动教育,可让学生参与到更富有特色的劳动中。这也打破传统小学劳动教育普遍存在形式主义特色,提高了学生劳动热情,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更好地培养。
二、基于劳动意识的学科整合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人们会自发地展开劳动以获取资源,并为了保障生理需求满足的持续性,从而形成强烈的劳动意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理需求”已不能满足当代小学生的需求,他们更加追求“审美需求”。一节劳动课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1~2个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培养学生劳动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呵护宝石花》这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爱护花草的环保意识。在课堂导入时,我渗透了美育,结合美术课《花儿朵朵》,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花卉。通过美育活动,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教育,又培养了审美情趣。在“养护宝石花”学习过程中,通过语文课上的多种阅读方式,将学生们代入“赏花—识花—插花”一系列场景中,让学生明白养花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树立起“养护花草需要耐心”的环保意识。最后实现从抽象表达到具象体验构造,在家中养一盆宝石花,除了定期照看外,还要在班级群分享劳动成果。通过多学科的整合教学,学生不仅仅提高了环保意识,更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基于劳动参与的学科整合
劳动参与是劳动技能与劳动意识结合的产物。有了劳动技能,才会具备劳动参与的能力;有了劳动意识,才能形成劳动参与的意愿。小学生参与劳动能够帮助儿童智力得到发展,首先可以通过学习与劳动相结合,使儿童更好的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其次,可以利用劳动发展儿童的才能和爱好,对某一劳动的共同热爱,有利于把学生聚集到这个或那个集体里去。最后通过劳动参与让学生体到劳动的艰辛,养成勤劳乐观的性格。教学《呵护宝石花》时,我将劳动参与环节定为“叶插宝石花”。虽然“叶插法”是五年级《科学》内容,比较复杂,但由于宝石花生命力极其顽强,只要保持叶子干燥即可存活。因此叶插宝石花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学生在学习叶插宝石花理论时,惊叹于自然科学中生命的顽强;在动手操作时,格外细致,悉心呵护宝石花每一片叶子;最后小组分享叶子,叶插出一盆盆美丽的宝石花。通过这一教学设计,一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劳动教育中的动手实践能够制作或创作出自己想要的、喜欢的、有趣的事物。二是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将劳动课与科学课进行整合教学,达到最优化的劳动教育效果,使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四、基于劳动平台的学科整合
在2020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劳动教育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要求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开展家庭劳动、学校劳动,还要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劳动,如深入社区、敬老院和公共场所等参与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我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也面临一些问题:由于劳动场地和劳动平台不足,很多劳动无法开展;学校劳动和家庭劳动长期脱轨,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劳动,回家后却很少干家务;家长不重视孩子们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中家校合育还有待提高.....基于这些,本节课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叶插宝石花,和父母一起养出不同品种的宝石花,并将养叶插成功的宝石花送给老师或社区老人。我将这节课的劳动平台由学校延伸至家庭、社区,强化“劳动平台”的建设,为其他学科德育教学的整合提供便捷途径。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能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耐心、爱心也得到了培养。
五、总结
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一门课,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落实。因此教师在设计劳动课时,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融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学科的融合,让劳动教育建立起劳动技能、劳动意识、劳动参与、劳动平台培养机制,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劳动、爱劳动,并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和快乐!
参考文献:
[1]赵兴波.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德育教学的整合研究[J]教书育人,2021,(48):3-9.
[2]张贤志.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J].教育视界,2019 (11):17
[3]牛有忠.劳动教育与学科的整合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研究2020,(11):3-7.
此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编号2020JB335;课题《城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校本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