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寻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的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自主管理——以校本课程“图形王国的‘旋转’”为例

【作者】 骆湾湾

【机构】 湖北省阳新县第三实验小学



【正文】  【摘 要】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的劳动教育课程的融通性,以劳动教育课程自主管理为手段,实现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追寻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关键词】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自主管理;学科融合

  劳动教育具有融通性,能促进智育的发展。陶铸曾说过:“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课堂上学习的书本知识、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锻炼得以内化和升华。”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允许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安排、自主选择、自主设计。在“图形王国的‘旋转’”校本课程中,我尝试探寻教师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的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师自主安排课程内容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五年级学生动手能力强,知识经验丰富,知识之间融会贯通的能力不断上升,给校本课程提供了许多有利的契机。
  “图形王国的‘旋转’”这一劳动主题课的选择来自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旋转”这一内容的启发。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数学中已经学过了图形的运动“旋转”,在五年级下册将进一步学习图形的运动“旋转”。数学课堂上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必要的条件让学生亲自实践去感受“旋转产生的三要素”,于是,我就在劳动课上让学生动手制作“旋转风车”,最后确定了“图形王国的‘旋转’”这一劳动主题课,并把这一教学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下册劳动校本教材的第二单元,为劳动课与数学课实现有效融合找寻到了契合点。
  二、教师创造性自主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目标,它支配和指导着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才能使一切教学活动产生预期的效果。
  “图形的运动‘旋转’”在数学课堂中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能够运用语言围绕三要素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劳动课中“图形王国的‘旋转’”目标是:“让学生在欣赏、观察、交流、动手制作旋转风车,享受劳动创造的快乐。”同一个内容,目标不相同,但是可以相辅相成。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风车制作完成了,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让风车旋转起来呢?”这个问题启发了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站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概况的思维高度上巧妙融合了劳动课与数学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既经历了动手制作风车这一劳动创造的快乐,又在实践中思考、领悟了旋转产生的三要素。
  三、教师自主设计教学进程
  “制作旋转风车”这一劳动内容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看似简单,各个操作步骤简单,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预设到学生在操作时会出现风车叶挖孔的方位不一致;孔太小,风车无法转动起来等问题。于是在课前,我亲手制作了一个风车半成品。在教学这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学校本教材这一课时的内容,把制作风车的每一个步骤看清楚。对于制作风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制作风车的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想出解决的办法。例如,风车叶的孔方位不同,没办法做成风车的模样。这时候我就会引导他们在同一个方位重新挖空,并指导学生根据大头针的大小情况判断出孔到底挖多大才能够让风车转动起来。
  学生基本上能够在半节课的时间内制作完成一个风车,接着我让学生沿着不同方向吹动风车,风车就会沿不同方向转动起来;用力吹或者轻轻的吹,观察风车叶转动的快慢和角度,让学生在感受风车转动的过程中体会旋转的要素,使学生对于数学课堂中要求理解的旋转三要素有一个切身的初步感知。接着我让学生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在教室里走动,学生看着几十个风车旋转的景观特别开心,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深感喜爱。
  四、教师自主反馈与评价
  教师的自主评价是实施课堂教学评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教师自主评价是教师反思与分析、调整与改进自己教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教师思考和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帮助教师走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所以,教师的自主评价对于小学劳动教育自主管理机制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图形王国的‘旋转’”这一课的尾声,我通过:“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等丰富的评价形式,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对劳动目标的完成度。通过劳动课的经历体会使学生切身体会旋转的产生,使学生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能快速迁移、理解并融会贯通。
  在最后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我向学生分享了“旋转风车”又名“八卦风轮”,传说是姜子牙用来镇妖除魔的,后经鲁班改进就是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模样。还有很多关于旋转风车的传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余查阅资料了解一下。劳动不仅与数学融合,还与语文学科相融通。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拓展了学生的认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图形王国的‘旋转’”这节劳动课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再给学生一些劳动前的指示性引导,比如:怎样有效解决中途产生的问题;有没有比他人更优的方案;在成果上,是否可以增加一些创意等,都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欢乐开心,或者严谨认真的参与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下水方知水深浅,探索真知靠实践。在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以劳动教育课程自主管理为手段,将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实现劳动教育课程的融通性,大有文章可做!
  参考文献:
  [1]胡倩云.简述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的意义[J]才智,2019,(82):8-25.
  [2]张萍芳.劳动教育,让孩子更“阳光”[J]小学教学研究,2022,(87):3-5.
  [3]高伟伟.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5):4-9.
  此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编号2020JB335;课题《城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校本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