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议提高初中生跳绳速度的策略

【作者】 袁发智

【机构】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第四中学



【正文】  【摘 要】 跳绳是我国初中体育教育中的重要项目,在初中生教育实践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初中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重视。特别是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成绩比重增大,如何优化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及提高中考体育成绩,已成为当前初中体育教育需要重点思考的内容。本文对提高初中生体育中考跳绳进行有效探究,并结合当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激发兴趣;提高速度;策略

  跳绳是一项古老的综合性运动,具有简单、锻炼效果好的特点。跳绳训练将显著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身体协调能力和大脑记忆。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中学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展了跳绳教学与训练。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严格、学生不服从、管理松懈、忽视学生等。
  一、初中生教育的主要矛盾
  根据心理学研究,初中生刚步入青春期,生理上的迅速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自我意识变强、容易冲动、对于自身形象有着过度的关注,这些特征是由初中生的身心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在教育实践中这些特点给中学生教育带来了不少阻力,如果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可能会走上叛逆、自负与自卑的弯路。但是在学业上初中生又面临着中考,这是人生的第一个关键节点和分岔路口,青春期的学生遇上人生第一次大考,这是初中生教育的主要矛盾。如何针对初中生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和引导,将是体育跳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二、初中生提高跳绳速度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兴趣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顺利开展跳绳教学的要点所在。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处于自我认同的探索阶段,对于外在认可、自身的形象极度在意,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通过讲名人故事、塑造标杆人物、制造竞争、设置激励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跳绳练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肯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意义感。学生对跳绳产生了足够的兴趣,教学过程就从教师单方面发力,变为了教师学生共同发力,教学任务的实践就变得更加轻松愉悦。如此便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跳绳速度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对于在训练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鼓励其向其他同学分享经验。表现较差的同学要细致引导和帮助其掌握和提高技术,避免学生对跳绳产生厌烦和逃避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对于跳绳运动的自我效能感,当学生在跳绳中不断获得正反馈、不断提升自信心,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就会越来越高。
  (二)跳绳动作技巧的指导
  现代化媒体设备的普及,让跳绳的教学获得了更多的便利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媒体设备,使学生清楚、直观的领会跳绳运动的技术要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并切实掌握跳绳运动的规范和技巧。教师应组织学生观看跳绳标准动作的视频资料,并对视频中出现的技术要点进行讲解。讲解完毕后,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错误,做出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如此便可以通过跳绳动作技巧的规范指导,达到提高跳绳速度的教学目标。
  例如:跳绳中的关键在于协调性,腕部、小臂、小腿、脚踝以及腰腹部的配合,决定了跳绳的速度和稳定型。对于各部位的技术要领,教师可以采取分动作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从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地掌握全身的规范动作。
  (三)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师对于学生跳绳速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校方应针对跳绳速度开展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完善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相应的,教师也应主动学习提升、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综合素质以及知识储备,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教育指导,使学生有效掌握跳绳技术技巧、提高身体协调能力。通过教师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达到提高学生跳绳速度的教学目标。
  例如:校方邀请专业的跳绳教练,针对跳绳中的技术技巧、学生的心态调整,做出科学化、系统化、实践化的培训,对于跳绳训练中常见问题进行讲解,有效提高教师对于教学训练中难点、重点的应对能力,实现跳绳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训练时间的安排
  在初中体育课的教学实践中,跳绳作为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在课时的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与休息的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训练强度,起到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良好作用。对于时间安排,教师要做到严格执行,才能通过科学安排训练时间,达到提高学生跳绳速度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训练进度、文化课的学习压力,综合考虑安排训练。训练内容可分为技巧训练和体能训练两大板块,可在平时穿插进行。教师须充分观察注意学生的进步情况和伤痛情况,出现问题迅速归因,找到是训练安排的问题,还是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训练计划得到安全有序地开展。
  (五)强化教学目标,加强节奏训练
  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强化作用,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高于中考满分要求,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有效调动初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跳绳速度。跳绳速度的计算方式,是以个数进行记录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设定个人目标,具体制定跳绳个数,而且要高于中考要求,从而促使初中学生更加努力的进行训练,以达到提高中考成绩的目的。
  在跳绳运动中要提高跳绳速度,必须对跳绳节奏形成良好的把控能力。教师在指导初中学生进行跳绳训练的过程中,应对初中学生的跳绳速度提出要求,由慢到快,循序渐进,从而形成良好跳绳节奏,逐渐提高跳绳速度,以获得更好的跳绳成绩。
  综上所述,体育中考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和措施,对初中学生的身心素质进行有效训练,使其能够在中考中获得良好的成绩。使用以上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初中生跳绳速度,对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也会起到很大的益处,尤其是激发学生对于运动的热情、培养学生运动的习惯,为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力伟,吴奇.如何提高初中生跳绳速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1,(018).
  [2]牟伟.初中体育教学中学困生跳绳速度提高策略研究[J].中华传奇,2015(8).
  [3]沈春.初中生一分钟跳绳教学成效的调查研究——以龙岩市江山初中2010届毕业班学生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