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研究式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覃应高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镇周覃社区周覃小学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探究式学习,不但改变了原有的教学观念,还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数学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大胆开阔思维,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因为教师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能够教会学生知识,更在于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取一定的有效学习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式学习;教学策略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而合理的教学方式也将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谓的小学数学研究式学习就是能够将共同讨论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统一解决,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大胆开阔思维,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因为教师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能够教会学生知识,更在于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取一定的有效学习方式。
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理论模式
小学数学教师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并将素质教育始终贯彻在数学教学课堂内,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学习上。
例如,在学习小学五年级小数乘法这一节内容时,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乘法、小数、整数的复习内容,在大概了解学生对于这些基本概念掌握的情况之后,然后再进行小学小数乘法的研究式学习,这样的方法将学生放在课堂学习的主体,与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掌握规律相符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效率。
二、合理创设情境,引导自主研究
在开展研究式学习时,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应用到课堂当中,与教学知识相融合的创设问题情境,落实研究式学习的应用效果,为学生创建轻松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负数这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在知识讲解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可以适当考虑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融合。如,教师:“众所周知,淡水在零摄氏度以下开始结冰,那么一定存在比零摄氏度还要低的温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零下温度,我们用数字能够怎样写出来呢。”经过学生的猜想之后,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零下的温度,我们通常会在数字前面加上一个负号,例如,零下五摄氏度我们可以用数字表示为-3℃。”教师:“那么小朋友们现在知道零上的温度用数字怎么表示吗?”学生:“在摄氏度前面,加上一个正号。”教师:“对了,如零上三摄氏度我们可以用数字表示为+3℃。”
三、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培养学生研究意识
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是小学数学课堂落实研究式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研究过程中,从而有利于树立学生的研究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例如,在讲解倒数的概念和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适当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以特殊的汉字结构为起点,让学生思考汉字具有上下、左右的结构,同时向学生提问:“将汉字中的吞字上下颠倒一下结构,就可以重新构成哪一个字呢?”答案为“吴”字。然后,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告知学生:“在我们的数学知识当中,也存在着这样一个可以上下颠倒的数字,我们将之称之为倒数。如,2/5的倒数是5/2,3/7的倒数是7/3等等。”这样一来,通过汉字特殊结构的指导,能够让学生迅速了解倒数的基本含义,以更高的效率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
四、制造研究式学习的空间,将静态的学习转化为动态学习
在应用研究式学习时,还要充分抓住小学阶段学生能动性和好奇心较强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研究与学习空间,在静态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适当的向动态化学习过程转化。这样不仅符合了研究式学习的基本理论,更充分适应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和性格特点。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程内容时,所以在课堂教学增加学生的动手环节。如,小学生最初开始接触到长方形面积这个知识点时,对于长方形的长与宽与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较难领会。这是为了使学生更加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面积的相关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愿结组,并且每组成员不超过六人。教师为每小组学生提供14个边长均为两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从中任选出几个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并将拼成的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面积记录在一起,给学生四个长方形的拼接任务。学生根据自己自愿利用随机数量的正方形拼成长、宽、面积不同的长方形,同时将长方形的长、宽以及面积等数据进行实时记录,通过对比不同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的数据,来深入分析和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地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多边形面积的學习奠定基础。
五、将学生个体探索与小组合作充分融合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指导监督结成学习小组的方式,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与其他成员的交流和沟通,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知识学习中,对于研究式学习来说,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表达的机会,学生能够更多地表达出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获取更多的实践机会,而且在沟通交流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做到互相学习。
例如,学习《用列举法解决问题》这一课程内容,教师的教学计划就是让学生学习到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可以用列举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应用列举法,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当面对问题时,能够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突破难题。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这样一道例题:“小花班组织去春游,全班一共23个人,现需要安排学生的住宿问题,已知春游目的地的旅馆有若干的三人间和两人间,三人间每人9元,两人间每人13元。不允许任何一个房间有空位,提问怎么安排住宿问题最节省成本。”这是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和思考,让学生在组内进行合作讨论和研究,学生每一个人都能提出自己安排的建议,之后由组长综合每一个组员的建议,对比选出最能够节省成本的住宿安排。
总之,研究式学习理论在数学课堂上的良好开展,不仅仅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做好课堂掌控工作,更需要教师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参与到研究学习过程当中,从而充分落实研究式学习理论的实践优势。另外,依然要指出的是,当前研究式学习的学习模式尚且处于应用的初步阶段,依然需要教师等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实践和研究,通过教师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水平和教学素养,提高教学课堂质量奠定基础,从而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姚兆迪.构建数学生活的美好乐园:数学“研究式学习”理论的实践与思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4).
[2]丁继芳.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5(30).
[3]聂艳军.小学数学课堂研究式学习的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04(1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