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探析
【作者】 李永红
【机构】 山东滨州博兴县兴福镇兴合联合小学
摘要:语文学科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承载着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思想和文明的传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习语文不仅培养培养学生的文学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众多文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修养,这是语文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成绩,还需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学习习惯和做人的品质。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之下,人们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阅读教学在语文学科中占据重要位置,借助阅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语文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情境;背景;教材;德育
前言:
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亟待完善,在生活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这就要求现代小学教育必须要重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道德品质的渗透,由于小学语文侧重于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语言组织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教师需要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将自己学习的道德素养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阅读课文背景,培养正确思想观念
语文知识教学的环境中充满各种正确的思想,每一篇文章中都包含各自的时代背景,在不同的时代之下都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的呈现形式,通过开展课文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呈现不同的内容,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呈现出如此优秀的文章,引导学生主动挖掘作者的创作背景,揣摩作者当时的内心活动,这样学生通过进行课文内容的延伸,充分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汲取作者身上的宝贵人格,这是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文章主要讲述了圆明园的历史文明和其中的美丽,以及当他被侵略者毁灭之后的愤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会到作者的悲痛,对于祖国文化被损坏之后的惋惜,但是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了解比较少,即使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学习,也不会产生太多的爱过情感。这就需要学生充分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指导学生主动查找,了解屈辱的历史背景,才能让学生产生由衷的爱国情感。
二、构建阅读情境,合理渗透德育教学
情境不仅可以更好的带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通过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自身道德品质提升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教师模仿的对象,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文章的情结和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阅读学习,让学生自己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主人公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难免存在各种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临危不惧的精神品质,教育学生在国家面临危难之际,保持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这才是通过无形的教学对学生形成有效的渗透,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雨来的勇敢和爱国的情怀,也为了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对于阅读的文章内容进行表演,并且在班级中选取优秀的表演小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还能让学生感受到雨来当时的危险处境,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立足教材内容,有效渗透德育知识
进行德育知识的渗透,提升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应该将重点放在教材的阅读上,把德育教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教材文章中穿插朗读教学,字词句的讲读,作者思想情感的渗透,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进行备课,挖掘阅读素材中的德育素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学习。教材知识的讲解能帮助学生深化道德素养,因此教师要有重点的开展教学。
例如:在教学《伯牙鼓琴》的时候,教师要通过文章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明白知音难觅,珍惜和自己朋友之间的友情,在日常的相处中要用真诚对待自己的朋友,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学生会将自己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通过行动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四、拓展课外资料,深化德育学习内容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没有限制的,学习也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就没有必要再次进行拓展性的学习。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不仅要从教材内为学生挖掘德育素材,还需要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尝试自己搜集课外阅读的材料,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阅读的技巧,让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启发学生感悟德育,实现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文章呈现了老班长为了照顾小战士顺利的穿过草原,体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更好的搜集和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通过学生的自己动手,可以对于长征的故事理解的更加深刻,理解人性的真善美,这也是德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拓宽阅读的基础上,感受到人性的真善美。
结语:
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确保德育知识的渗透,教师自身需要具备比较强的德育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全面以学生的道德认知为基础渗透德育,教师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的阅读内容为基础,为学生搜集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采取多元化的形式进行德育的渗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阅读渗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培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路径探究[J].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5):33-34.
[2] 王玉玲. 德育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研讨[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12):14-16.
[3] 陕小莉.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J]. 考试周刊,2021(73):34-36.
[4] 谭燕霞.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 科学咨询,2021(1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