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分析

【作者】 柏廷玉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镇周覃社区周覃小学



【正文】

摘 要: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丰富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储备,是小学生智力发展和整体素质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分析


    布置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丰富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储备,是小学生智力发展和整体素质发展的有效手段。语文作业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可以将语文知识引入学生的生活中,让小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体会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还是以传统的“以量取胜”作为作业设计的理念,大量的作业不仅压制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学需要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素养为目标,课堂上积极倡导和开展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改善传统的作业观。因此,在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师需要探索和创新作业设计的理念与策略,让语文作业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生语文作业量偏大,质量偏低

首先题海战术还是很多语文教师采用的作业形式,各种练习题和试卷让很多小学生每天写作业花很长时间,有些写作业慢的学生甚至每天晚上写到很晚,让一些学生和家长叫苦连天。尤其对与一些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由于能力有限,大量的作业会让他们对语文课程产生抵触情绪。

其次,由于语文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过于单一乏味,使得作业的效果并不明显。再加上当前语文作业是以书面作业为主,口头作业以及实践作业较少,很多作业是小学生背诵和巩固的知识,应用实践的作业较少。比如,语文教师最常布置的作业就是抄写、造句和填空等,有些学生对布置的作业采用机械的方式应对,日复一日只会削弱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而且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多为横向设计,注重广泛性,而忽略纵向设计,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

语文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忽略学习成绩差、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也忽视了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要求这些学生完成同样难度与分量的作业,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难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为课本中的课后练习题和练习册上的现成题,只有非常少的教师才会自编题。布置现成题虽然省时省力,但是各种练习题难易程度以及重难点不一致,无法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设计。

(三)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仍然是基于应试教育的目的,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开发和培养

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语文教师都以考试的知识点作为布置作业的依据,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然而,双减政策下需要改变以应试为主的作业设计理念,不能让小学生成为做作业的机器,这样不仅丧失了作业本来的作用和意义,还致使小学生对语文学科失去了兴趣。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改善。

(一)精简小学语文的作业量,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小学生都非常厌恶老师布置过多的作业,甚至有些学生会因为大量的作业而产生烦躁与应付的情绪,只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才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作业。其实作业不一定做的多才会学的好,语文教师需要布置适量、适当的作业,作业的量虽然不大,但是有效果。同时,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应该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完成量,让他们在可以完成作业的范围内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语文教师要丰富作业的形式,让作业更加具有趣味性。只有激发了小学生的兴趣,才能够促进小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持久的学习。正如新课程标准提出来的,小学语文学科应该重视跨学科的学习运用,将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联系起来、将独立完成的作业与合作作业相结合,这样既满足小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又有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水平,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体现作业的层次性

新课程与素质教育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不同个性、不同基础与不同学习能力的个体,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差异都需要语文教师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作业。比如,针对语文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布置少量布置一些浅显易懂、具有趣味性的题目,主要目的是巩固知识和激发兴趣;针对语文基础好,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观察、探索和讨论的题目,目的在于鼓励创新和探索研究。总之,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需求、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作业设计要兼顾应试教育和素质培养并重的原则

应试教育为主的作业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与应试的技巧,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要的环节。但是在重视应试作业的同时也要注意与素质培养的平衡,比如,将语文常规作业(素质作业)与特定作业(应试作业)相结合。特定作业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考试的要求每天必须做的巩固练习,而常规作业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做的作业,比如每天读一篇课外阅读或者每天抄几条格言佳句等,将二者结合可以有效提升作业的效果。

双减政策下,学生的知识能力已经不是教育培养的唯一目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思维训练等等都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而要更好的实现这些目标,就有必要在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中体现这些教育目的。小学语文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就一定能够补充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更好的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文永娇.新课程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2]吴雪婷.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6.

[3]马艳华.浅析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解决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