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学困生的后期复习指导

【作者】 罗薇琳

【机构】 广西省灵山县第六小学



【正文】  经过六年的沉淀,总有些学生对数学失去信心,导致最后成为学困生。素质教育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是每位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呢?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鼓励+信心
  正面鼓励是转化学困生的催化剂。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偏爱”学困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我班有个叫梁宗增的孩子,刚接班就有人向我告状,说他上课经常讲话,影响他人,还打架。我注意观察,发现他挺机灵的,不仅爱笑,还好表现,在同学中还挺有号召力。课堂上,我一提问,他很快就说出答案。我马上表扬他,他笑了,我继续表扬他笑起来特别帅!说他的妈妈一定很漂亮,他很开心。后来,我给他担任监督清洁区的小组长,他更卖力了。我就在班上表扬他,平时处处鼓励他,所以他在我面前很乖。但是打架的老毛病又犯了,有一天,他打了一个脑瘫的孩子,我对他打人不作评价,只是问他对这同学有什么看法,他突然就爆出一句:“不正常”。我就说:如果我也说你不正常,背着校长打你,你怎么看?他说当然不行。哦,你打骂人打人就行,老师就不行。如果因为你打他,有什么不测,家长要求他以后的一切就由你来负责,你看可以吗?他很聪明,马上领会我的意思,说以后再也不打人了。四月的疫情,因为没有人监管,整天上网,我qq私聊他说:“孩子,不要再沉迷网络了,做一下作业吧,不要怪老师啰嗦,若干年后你就知道罗老师是为了你好,请带好你的兄弟完成作业。”他也不回我。没想到,第二天他和几个好朋友都提交作业了,他妈妈打电话跟我说:“梁宗增说班主任很看好他,叫妈妈放心,他一定努力学习。”接手差不多一年,由于正面鼓励,这孩子的成绩一路飙升,我感到很欣慰。
  二、引导+兴趣 
  正确的引导是学困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正确引导是学困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我对学困生的引导:“不渴望能够一跃千里,只希望每天能够前进一步。”我对他们要求不高,这样一来,每天只是要完成一些基础的练习就进行表扬,今天完成两道练习题,明天完成三道练习题,这样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易到难,这样学困生他们就慢慢地喜欢和信任你这个老师。课堂上就会专心致志地学好你教的功课。当然除了要做好引导,课前,老师还要精心备课,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困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课堂上那些简单的题目应多给予他们回答的机会,多点表扬,多点鼓励他们。让他们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布置作业时要有层次性,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来做,会做的就做,不会的可以不做,从而使他们达到一定喜欢的效果。总的来说,不歧视学困生,先让他们喜欢你,这样他们就会喜欢上你的课,成绩自然就会有所提高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吧!
  三、课前+课后   
  计算是数学学习得以延续的前提,数学好不好,首先看计算。我布置计算题因人而异,把习题系统分类,采取易难筛选,让不同的学生从中受益。因此,我要求每节课都有课前5分钟小练,设计A、B两种不同的题型,A型题是满足优生的,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训练优生的思维,会收到很好的效果。B型题是针对学困生的,B型题难度不大,只是训练学困生的计算能力,5分钟就可以完成,当堂对照答案,同桌互改。如果发现有学困生完成不了,就由组长收集结果,课后再解决。
  由于存在不同层次的学困生,仅凭教师的力量,收效不是很好。都说“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我在班上开展了优生和学困生结对子,一帮一的师徒互助小组。让师傅根据课前收集的错题类型,重复出题给徒弟练习,通过一对一教,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优生当起了小老师,学困生进步很快,大家都很有成就感。我用小礼物作奖励肯定和表扬他们,促进教与学的适应与统一,增强学困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学校+家庭
  计算环节过关了,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强化记忆概念和公式。为了避免学生沉迷网络,我先联系学困生的家长,要求家长每晚用10分钟陪孩子完成q群发布的公式与概念,录音上传。再做一道有关面积、周长、表面积、体积的计算题提交。我根据学困生完成的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第二天的作业,每天一练。日积月累,学困生慢慢就进上来了。我还结合信息技术2.0的培训与学习,利用问卷星进行判断题和选择题的练习。通过检测,根据学困生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做出判断,查漏补缺。
  五、多样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评价学困生的方式,以反映学困生学习的提高轨迹。教师把学困生每一阶段的课堂表现、作业、测试等情景记录下来,然后让学困生进行纵向比较,使他们既看到自我的提高,以感到自我的不足,从而增加学困生继续努力,增强自己上进的信心。?对学困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教师应采用期效式的激励。平时,学困生若在规定时间内能独立完成作业或试卷,答案正确,即使少做一两题,教师也可照样给“优秀”;若错误率高,教师可暂时不给等次,画出错处,让他们订正,如全对,也可给”优秀”,这样无疑会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无论提高如何,教师都应针对实际,在作业本或试卷上写些鼓励性语言,像“教师相信你能行”,“坚持就能成功”、“我真为你高兴,你提高了”等在教师的激励下,学困生就会加倍努力,争取更大、更快的提高。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只要对学困生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循序渐进地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我相信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做的事情用心做,就一定能够大面积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