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共育
【作者】 郑鹏欢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乌沙镇中心幼儿园
【正文】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所以,幼儿园和家庭教育是关系孩子成长的两大主要环境。具有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需要双方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所以,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共育力量将是不可小觑的。
一、家园共育是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需要
家园共育是为了孩子生长和发展的,孩子是一个全面而不断发展“整体”的人,受社会生活环境条件的直接影响。人们所生活的自然界,可以分为自然界和社区自然界,而直接影响人身体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并非自然界而是社区自然界。因此社区周围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以及个人差异的产生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习惯上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它形象地表示了社会氛围,对人的身心发展有重大影响。而我们每一个人,在离开了母亲降临于人间,成为了一名独立的社会成员并走向了社会生涯之际,其身躯柔嫩,内心却如同一张白纸,极易涂上色彩。由于儿童“心之未所主也”,可塑性非常强,因此,非常容易受到周边的环境干扰,而在影响幼儿成长发展的环境条件中又以幼儿园、家庭教育负面影响较大。这些对孩子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其他一切影响所无法相比的。这样,幼儿教育者就应该从孩子们在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担负的角色以及建立的社会关系等入手,协调有关的社会群体,如:幼儿园、家庭教育等力量,以共同推动孩子的发展。
二、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师与家庭是影响孩子们在生活中的两个最关键的环节,因此,双方都应该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给孩子们营造好的教育环境,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家园共育的目的。
1、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是孩子一日生活的主要场地,教师是专门的教育者,掌握专门的教学技术,要根据孩子身体发展的特征,对孩子实施合理的教学。所以,家园共育在孩子成长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两者必须把各自的优点融合在一起,并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高效的形成家园共育。
2、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生活
家园共育并非单方为主的“配合”,二者是共同承担启蒙教育的主要责任。如今孩子的一日生活基本都是以在幼儿园活动为主,而父母也极少有机会知道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日常生活,所以,父母和教师之间应相互沟通关于幼儿生活的资讯,这样通过双方消息的传递就会产生了教育合力,为父母与教师双方都创造了沟通与分享的机遇,父母也应该给幼儿和教师们提供自己的看法与意见,老师们就能够从父母身上得到更多关于孩子生活的有效资讯,了解父母更多教育的理解与期待,并在教师的生活知识与工作经历中得到帮助。
3、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终生老师。在孩子发展历程中家庭也是关键的组成部分,因为家庭对幼儿生活的作用是劳苦且巨大的,而在整个幼儿的生活里父母的的言行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通过家庭参与教育能够让父母们逐渐认识到自身,也是整个学前教育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并把这个过程中和教师、幼儿园相配合,一起促进幼儿全方位的成长。
三、家园共育的途径
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沟通就是传统的家长会,一般都是由老师说给父母们听,双方基本没有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导致父母们在这个过程中缺乏积极参与,对许多孩子在园发展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对幼儿的教养与发展也会忽略很多。所以,如果想要家园共育就需要二者的提醒沟通,及时反映孩子们在幼儿园或在家发展的状况。
1、进行家访
通过家访工作可以让老师正真的认识到了孩子,也让父母正确指导了孩子在园表现。通过这样的教育形式,会了解不同小朋友在家的日常生活表现、心理发展过程、个性发展状况等,更多和小朋友们互动的机会。
2、家长开放日
幼儿园在每学期初就会举办一个家长开放日活动,由父母进入园,通过参与观察从孩子们早上的来园活动到早操环节、点心环节、再到集体活动等环节,让集中教育活动以不同的侧面呈现在孩子父母的眼前,使父母更直接地认识到孩子们在园内的日常生活情况,理解孩子们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引导。
3、网络平台
如今,网络已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沟通方式,由于网络时代的出现,不但为沟通与联系提供了便利与快捷,而且也为家园共育开拓了全新的渠道,教师可以利用掌通家园和微信群聊,创建了家长群,家长也可以把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部分活动录像或是图片共享到群里,而家长们也可利用家长群共同探讨幼儿在校的一些情况。父母把自己的作品表现到群里,父母之间就会产生一个对比,这样家长的积极性也就会大大提高。本班孩子多数时间都是由爷爷或奶奶带着,因此,爸爸妈妈们很少有机会能好好的和教师互动,但通过掌通家园或微信,父母和教师就可以直接在网上沟通,反映孩子的状况。所以,直接通过网络成为老师与家长,父母与家庭之间有效沟通的快捷渠道,成为家园共育最直接的有效手段。
四、家园共育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之间有着各种的好处,但又是对方都无法取代的。家园共育的主要优点就在于教师有专业的教学组织,教师必须是具备专门技术资格的专门教育者,了解孩子身体的特征和心理变化规律,并熟悉一定的幼教技术,能够为孩子们开展有目的、有规划的幼儿教育活动。所以,幼儿园理应比家庭更能意识到家庭间合作的意义与目的性。在家庭合作中,幼儿园教师应当居于主导地位。正像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小学教师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小学必须领导家庭教育”。而家庭与幼儿之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幼儿发展中也起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家园共育是在幼儿园开展素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因为儿童的长成与健康发展都离不开家庭与幼儿园,而二者的共同培育,将会为孩子带来更完善的家园共育。所以,家园共育也是学前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每一位家庭教育和幼儿园工作人员所应尽的责任。
一、家园共育是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需要
家园共育是为了孩子生长和发展的,孩子是一个全面而不断发展“整体”的人,受社会生活环境条件的直接影响。人们所生活的自然界,可以分为自然界和社区自然界,而直接影响人身体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并非自然界而是社区自然界。因此社区周围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以及个人差异的产生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习惯上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它形象地表示了社会氛围,对人的身心发展有重大影响。而我们每一个人,在离开了母亲降临于人间,成为了一名独立的社会成员并走向了社会生涯之际,其身躯柔嫩,内心却如同一张白纸,极易涂上色彩。由于儿童“心之未所主也”,可塑性非常强,因此,非常容易受到周边的环境干扰,而在影响幼儿成长发展的环境条件中又以幼儿园、家庭教育负面影响较大。这些对孩子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其他一切影响所无法相比的。这样,幼儿教育者就应该从孩子们在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担负的角色以及建立的社会关系等入手,协调有关的社会群体,如:幼儿园、家庭教育等力量,以共同推动孩子的发展。
二、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师与家庭是影响孩子们在生活中的两个最关键的环节,因此,双方都应该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给孩子们营造好的教育环境,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家园共育的目的。
1、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是孩子一日生活的主要场地,教师是专门的教育者,掌握专门的教学技术,要根据孩子身体发展的特征,对孩子实施合理的教学。所以,家园共育在孩子成长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两者必须把各自的优点融合在一起,并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高效的形成家园共育。
2、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生活
家园共育并非单方为主的“配合”,二者是共同承担启蒙教育的主要责任。如今孩子的一日生活基本都是以在幼儿园活动为主,而父母也极少有机会知道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日常生活,所以,父母和教师之间应相互沟通关于幼儿生活的资讯,这样通过双方消息的传递就会产生了教育合力,为父母与教师双方都创造了沟通与分享的机遇,父母也应该给幼儿和教师们提供自己的看法与意见,老师们就能够从父母身上得到更多关于孩子生活的有效资讯,了解父母更多教育的理解与期待,并在教师的生活知识与工作经历中得到帮助。
3、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终生老师。在孩子发展历程中家庭也是关键的组成部分,因为家庭对幼儿生活的作用是劳苦且巨大的,而在整个幼儿的生活里父母的的言行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通过家庭参与教育能够让父母们逐渐认识到自身,也是整个学前教育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并把这个过程中和教师、幼儿园相配合,一起促进幼儿全方位的成长。
三、家园共育的途径
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沟通就是传统的家长会,一般都是由老师说给父母们听,双方基本没有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导致父母们在这个过程中缺乏积极参与,对许多孩子在园发展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对幼儿的教养与发展也会忽略很多。所以,如果想要家园共育就需要二者的提醒沟通,及时反映孩子们在幼儿园或在家发展的状况。
1、进行家访
通过家访工作可以让老师正真的认识到了孩子,也让父母正确指导了孩子在园表现。通过这样的教育形式,会了解不同小朋友在家的日常生活表现、心理发展过程、个性发展状况等,更多和小朋友们互动的机会。
2、家长开放日
幼儿园在每学期初就会举办一个家长开放日活动,由父母进入园,通过参与观察从孩子们早上的来园活动到早操环节、点心环节、再到集体活动等环节,让集中教育活动以不同的侧面呈现在孩子父母的眼前,使父母更直接地认识到孩子们在园内的日常生活情况,理解孩子们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引导。
3、网络平台
如今,网络已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沟通方式,由于网络时代的出现,不但为沟通与联系提供了便利与快捷,而且也为家园共育开拓了全新的渠道,教师可以利用掌通家园和微信群聊,创建了家长群,家长也可以把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部分活动录像或是图片共享到群里,而家长们也可利用家长群共同探讨幼儿在校的一些情况。父母把自己的作品表现到群里,父母之间就会产生一个对比,这样家长的积极性也就会大大提高。本班孩子多数时间都是由爷爷或奶奶带着,因此,爸爸妈妈们很少有机会能好好的和教师互动,但通过掌通家园或微信,父母和教师就可以直接在网上沟通,反映孩子的状况。所以,直接通过网络成为老师与家长,父母与家庭之间有效沟通的快捷渠道,成为家园共育最直接的有效手段。
四、家园共育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之间有着各种的好处,但又是对方都无法取代的。家园共育的主要优点就在于教师有专业的教学组织,教师必须是具备专门技术资格的专门教育者,了解孩子身体的特征和心理变化规律,并熟悉一定的幼教技术,能够为孩子们开展有目的、有规划的幼儿教育活动。所以,幼儿园理应比家庭更能意识到家庭间合作的意义与目的性。在家庭合作中,幼儿园教师应当居于主导地位。正像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小学教师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小学必须领导家庭教育”。而家庭与幼儿之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幼儿发展中也起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家园共育是在幼儿园开展素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因为儿童的长成与健康发展都离不开家庭与幼儿园,而二者的共同培育,将会为孩子带来更完善的家园共育。所以,家园共育也是学前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每一位家庭教育和幼儿园工作人员所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