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音乐课堂班级合唱教学策略分析
【作者】 高 倩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中心学校
【正文】 【摘 要】 合唱是一种有意思的音乐教学形式。就小学生而言,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演唱技巧,还要具备良好的团队配合精神。本文就合唱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阐述小学音乐教学开展合唱教学的重要性,实施策略等。特别是对学生的聆听能力、合作学习、技能训练、团队意识等进行了探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正面影响。
【关键词】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实施方法
在小学阶段,开展合作教学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当中,每位学生都是合唱团的重要一员,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演唱效果。通过科学的训练,学生们能够掌握合唱所蕴含的艺术本质,有利于改善音乐教学效果。此外,由于是集体性演唱形式,无论哪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关系到合唱的效果。因此,合唱团成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歌唱素养,同时也要与其他成员实现“无缝衔接”。
一、强化乐曲欣赏,提升聆听能力
乐曲欣赏能力不仅代表着一个人的审美能力,还是开展音乐学习的前提。“对没有审美的耳朵而言,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马克思),为此,音乐教师要侧重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学活动中,能否认真聆听就成了音乐欣赏的前提条件。开展班级合唱教学,学生们通过聆听能够领悟乐曲的魅力。
以《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为例,合唱团(班级同学)成员需要带着任务认真聆听这首歌,并从歌曲的和声、音色和力度等不同维度去领悟词曲之美。随着音符的跳动,学生的思绪随之飞到大草原之上,仿佛置身于草原之上。为了提升聆听效果,可以开展干扰性聆听,也就是说:当学生在用某个声部歌唱时,同时聆听其他声部。在保证自身声部稳定的前提下,能够通过聆听感受其他声部的和谐与均衡。另外,需要在聆听中对比合唱与独唱的异同点,这有助于提升学生之间的团队配合能力。
二、围绕合唱教学,开展相应的技能训练
歌唱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合唱不仅对每位同学都有独唱技巧要求,还要具备合唱技巧。这也是开展合唱的必备条件,是提升合唱水平的保障。在进行技巧训练过程中,应侧重于技能方面的培养,既要保证个人能够娴熟的独唱,还要能和其他学生默契配合,发挥出每位同学的优势。
开展合唱技能训练,应该从基础技能开始。从合唱教学经验来看,气息短、爆发力不足是合唱中最常见的问题,即便班级内有少数学生出现上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演唱效果。针对此类问题,需要做好气息方面的训练,比如说:将学生平均划分为两队,背靠墙,面对面站立。让学生以嗅花香一样的动作进行深呼吸,然后借助“Hm”的发音来观察对比学生的声音穿透力(更长、更远),以此提升学生的气息掌控能力。此外,在力量训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弯腰和甩手(左右手),然后短促有力地喊出“哈”、“呼”的声音,以此提升小学生的爆发力。虽然小学音乐教学并非专业训练,但是可以引入一些专业训练的内容,以此保证合唱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合唱教学当中,二声部是主要的难点,但多数学生认为二声部远比第一声部演唱更悦耳,当然这与学生的心理变化有关。教师应该因势利导,无论是聆听欣赏,或者训练时,都可以适当增加这部分内容。
三、合理分配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近年来,合作学习模式在文化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模式能充分发挥组员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成为真正的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由于合唱教学难度较大,且成员多以班级作为一个整体。学生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比如说: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就会热衷于合唱表演,反观那些“五音不全”的学生,则有“滥竽充数”的嫌疑,如果教师全程掌控,肯定实现不了面面俱到。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步要做好分组工作。要保证各组之间的实力较为均衡,也就是说“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分组前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然后确定小组数量(一般每组6~10人为宜),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到各组当中,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训练。在开展小组训练过程中,可以使用比赛教学法,既检验教学效果,还能活跃课堂氛围。比赛教学法不能过于随意,要有严格的评分制度,重点突出合唱呈现出来的效果。根据比赛结果,给予相应的奖惩。还可以结合比赛,增加相互纠错环节,各组之间相互点评,为对方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四、巧借合唱教学,培养团队精神
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也是个性张扬的时期,比如,小学生说话缺乏逻辑性,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甚至用一些小动作去吸引别人。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在合唱过程中过于强调自我,忽视了合唱的整体性,演唱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和谐”的声音,最终影响到合唱效果。这主要与小学生缺乏合作精神有关,当然这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小白菜》一课为例,针对本课开展合作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将歌曲划分出若干片段。考虑到童声受到性别、年龄、发音器官等诸多因素影响,教师需要了解每位学生的音调、音色和节奏,尽可能发挥出每位学生的优势,从而提升整体审美效果。在合唱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全局,借助教学评价对整体效果进行客观分析,要忽略个体的表现,让学生们慢慢融入到团队之中,更渴望获得团队荣誉。结合年级和学校的合唱比赛,培养学生的表演欲望,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
结语
综上所述,合唱教学是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途径。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合唱教学的难度相对较大,这主要与合唱教学的复杂性相关。此外,音乐教师对于合唱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当,也会影响到整体演唱效果。此外,开展教学时需要每位学生积极投入其中,需要基于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以上教学活动都需要音乐教师慢慢摸索,不断创新。
【关键词】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实施方法
在小学阶段,开展合作教学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当中,每位学生都是合唱团的重要一员,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演唱效果。通过科学的训练,学生们能够掌握合唱所蕴含的艺术本质,有利于改善音乐教学效果。此外,由于是集体性演唱形式,无论哪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关系到合唱的效果。因此,合唱团成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歌唱素养,同时也要与其他成员实现“无缝衔接”。
一、强化乐曲欣赏,提升聆听能力
乐曲欣赏能力不仅代表着一个人的审美能力,还是开展音乐学习的前提。“对没有审美的耳朵而言,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马克思),为此,音乐教师要侧重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学活动中,能否认真聆听就成了音乐欣赏的前提条件。开展班级合唱教学,学生们通过聆听能够领悟乐曲的魅力。
以《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为例,合唱团(班级同学)成员需要带着任务认真聆听这首歌,并从歌曲的和声、音色和力度等不同维度去领悟词曲之美。随着音符的跳动,学生的思绪随之飞到大草原之上,仿佛置身于草原之上。为了提升聆听效果,可以开展干扰性聆听,也就是说:当学生在用某个声部歌唱时,同时聆听其他声部。在保证自身声部稳定的前提下,能够通过聆听感受其他声部的和谐与均衡。另外,需要在聆听中对比合唱与独唱的异同点,这有助于提升学生之间的团队配合能力。
二、围绕合唱教学,开展相应的技能训练
歌唱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合唱不仅对每位同学都有独唱技巧要求,还要具备合唱技巧。这也是开展合唱的必备条件,是提升合唱水平的保障。在进行技巧训练过程中,应侧重于技能方面的培养,既要保证个人能够娴熟的独唱,还要能和其他学生默契配合,发挥出每位同学的优势。
开展合唱技能训练,应该从基础技能开始。从合唱教学经验来看,气息短、爆发力不足是合唱中最常见的问题,即便班级内有少数学生出现上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演唱效果。针对此类问题,需要做好气息方面的训练,比如说:将学生平均划分为两队,背靠墙,面对面站立。让学生以嗅花香一样的动作进行深呼吸,然后借助“Hm”的发音来观察对比学生的声音穿透力(更长、更远),以此提升学生的气息掌控能力。此外,在力量训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弯腰和甩手(左右手),然后短促有力地喊出“哈”、“呼”的声音,以此提升小学生的爆发力。虽然小学音乐教学并非专业训练,但是可以引入一些专业训练的内容,以此保证合唱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合唱教学当中,二声部是主要的难点,但多数学生认为二声部远比第一声部演唱更悦耳,当然这与学生的心理变化有关。教师应该因势利导,无论是聆听欣赏,或者训练时,都可以适当增加这部分内容。
三、合理分配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近年来,合作学习模式在文化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模式能充分发挥组员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成为真正的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由于合唱教学难度较大,且成员多以班级作为一个整体。学生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比如说: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就会热衷于合唱表演,反观那些“五音不全”的学生,则有“滥竽充数”的嫌疑,如果教师全程掌控,肯定实现不了面面俱到。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步要做好分组工作。要保证各组之间的实力较为均衡,也就是说“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分组前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然后确定小组数量(一般每组6~10人为宜),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到各组当中,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训练。在开展小组训练过程中,可以使用比赛教学法,既检验教学效果,还能活跃课堂氛围。比赛教学法不能过于随意,要有严格的评分制度,重点突出合唱呈现出来的效果。根据比赛结果,给予相应的奖惩。还可以结合比赛,增加相互纠错环节,各组之间相互点评,为对方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四、巧借合唱教学,培养团队精神
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也是个性张扬的时期,比如,小学生说话缺乏逻辑性,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甚至用一些小动作去吸引别人。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在合唱过程中过于强调自我,忽视了合唱的整体性,演唱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和谐”的声音,最终影响到合唱效果。这主要与小学生缺乏合作精神有关,当然这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小白菜》一课为例,针对本课开展合作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将歌曲划分出若干片段。考虑到童声受到性别、年龄、发音器官等诸多因素影响,教师需要了解每位学生的音调、音色和节奏,尽可能发挥出每位学生的优势,从而提升整体审美效果。在合唱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全局,借助教学评价对整体效果进行客观分析,要忽略个体的表现,让学生们慢慢融入到团队之中,更渴望获得团队荣誉。结合年级和学校的合唱比赛,培养学生的表演欲望,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
结语
综上所述,合唱教学是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途径。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合唱教学的难度相对较大,这主要与合唱教学的复杂性相关。此外,音乐教师对于合唱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当,也会影响到整体演唱效果。此外,开展教学时需要每位学生积极投入其中,需要基于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以上教学活动都需要音乐教师慢慢摸索,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