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探究

【作者】 王 莲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阳光小学



【正文】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教学形式生动活泼,这一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多媒体以其形象而直观的声像、图文和视听,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促进了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而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可以把静态、枯燥、难懂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产生极其活越的动态画面,营造一个动感课堂,使其内容更丰富充实、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景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直观逼真的感知材料,使学生身临其境。促使学生投入情感,在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中理解、感悟文章情感积累语言文字。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和小学生身心特点,将知识点以不同的动态形式组合、呈现,增强动感,有意识地创设学生学习的情趣,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吸引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打开了通道,达到“乐中学、学中得”的目的。
  二、直观演示,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中,我常常觉得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点、难点讲不清,道不明,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发挥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用以辅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成功地帮助学生实现由抽象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并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燕子》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横掠过”的含义,我利用多媒体演示燕子“横掠过”的场景。屏幕上出现彩色鲜艳的画面,短短一分钟,不但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横掠过”的真正含义。教学《望庐山瀑布》可以通过课件演示,让孩子们准确地理解“生紫烟”“飞流”“九天”等词语,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突出教学的重点。如jqx和ü相拼的规则,除了借助儿歌帮助外,还设计动画u戴了一顶帽子,看到jqx走过来他就脱帽敬礼。学生看了觉得十分有趣,在笑声中,他们牢牢记住了这一规则。因此,让学生通过亲眼见、亲耳听,来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使平面的语文内容形象、直观、生动,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优化教学方式,促进自主学习
  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容量,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例如《燕子》一文,课前让学生上网搜集候鸟的图片,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观看候鸟迁徙的录像,感知鸟类到温暖的南方过冬需要经过千辛万苦,意识到我应该保护鸟类,做他们的朋友。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网络,让学生走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更新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有关长城的课文时,学生对长城充满了兴趣。课文中的介绍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好奇心,于是,可以在课下通过网络收集有关资料,通过视频资源,知道了长城雄伟壮观,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如果没有信息技术,单凭一篇课文,几幅插图,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网络中蕴涵着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问题从而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最好的教师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会学知识;教师的教学目的也不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 
  总之,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传统的教育方式,语文教学也改变了以往“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形式,信息技术成为促进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其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和跨越时空的表现力,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色彩,为优化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潜能提供了可能和捷径。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优秀教学案例》海南出版社
  [4]《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