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作者】 陆艾芬

【机构】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七中学



【正文】  【摘 要】 数学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习难度。不仅有助于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而且对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这意味着,教师在关注数学教育发展的同时,不仅要从学习难度不断增加的学科特点出发,还要不断寻找能够优化教学的创新教育方法,为此,提出了将信息技术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重要性;策略;创设情境

  一、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是我国教育取得进步的必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教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如各个教材版本的更新替换、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和高考改革变更等,这些变化都说明国家社会对人才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以培养全面型人才作为目标。众所周知,我国教育难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尤其是缺乏师资力量和专业设备的农村地区,如何转变教学方法,实行创新型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渗透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它可以根据学校条件、教师能力去进行及时的调整,比如可以安装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投影仪,城市地区可以建设多媒体教室、配备一体化信息电脑设备等,使现代科技深入多维式教学。同时,在疫情背景下,信息设备为各个学科搭建了线上教学平台,使教师和学生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稳定地开展教学,使“停课不停学”政策落实到实处。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是必然的趋势,虽然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发和应用不够成熟,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教学必然取得成功。
  (二)信息技术改善数学传统形象的有效形式
  不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描述词是死板、枯燥、乏味和单调,因为数学不像语文、英语学科那样具备一定的文学性和人文性,也不像音乐美术学科那样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和审美性,数学建立在数学、符号、定理、公式和图形上,导致教学往往不具备趣味性和多变性,因此,从根本出发改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传统印象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目标。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引入趣味元素
  在基础教育准备工作完成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就是信息技术与“新知引入”这一课前准备阶段的融合运用。课前准备的3—5分钟,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进入知识探究状态的黄金时期,一旦学生在这一环节对知识产生了好奇并形成了一定了解,后续更深入的教学活动自然可以轻松推进并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将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教学趣味性的优势利用起来,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中与新知相关的趣味元素设计“新知引入”环节。
  以“指数函数”为例,教师就可以先上网搜索结合指数函数关系式绘制而成的趣味图像,进而借助多媒体工具将其在课堂上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如此,通过观察图像,学生就会对“这样有趣的图像是怎样绘制出来的”产生好奇。此时,若教师告知学生“这是指数函数的图像,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受好奇心和趣味元素的双重影响,就会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更积极地参与后续学习。
  (二)创设自学情境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在难度方面较比之前有极大变化,且大多数都是较为抽象的空间几何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项挑战。即便是已经在之前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数学学习,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依旧不是十分成熟。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对抽象的几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经常会遇到一些阻碍。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阻碍,在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将抽象内容以具象形式展现。具体如下,
  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为例,教师就可以将柱、锥、台、球等不同“空间几何体”在多媒体中展示出来,借助多媒体构建一个“空间几何”情境。同时,利用多媒体动画“可旋转图形”的功能,将几何体不断旋转,使其正面、侧面、顶面与学生的目光相对应。如此,学生的正视、侧视、俯视在动态观察中得以实现,他们的抽象思维、空间思维也能在自主观察中得以建立、完善。
  (三)动画还原推理
  知识的推理过程是学生真正去挖掘、去探究知识的关键,现阶段的教学更加追求知识的得出过程,而不是知识的死板照套,利用动画视频区还原知识推理的好处在于,它的每一个步骤是可以进行保存和修改的,即具有“快照”功能。
  (四)借助多媒体丰富教学
  信息化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巨大影响体现在多媒体上。由于多媒体本身包含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表现形式,能够呈现直观、丰富的内容,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抽象内容的可视化,丰富教学形式,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有力的支持。高中数学的内容抽象,难度大。由于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理解能力弱等原因,很多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保证实际的教学质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来丰富教学,可以直观地呈现抽象的知识,降低理解和学习的难度。同时,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积极探索,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五)通过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针对高中数学的教学特点,老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建立翻转课堂,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提升运用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主体,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老师在讲解到“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内容时,老师可以讲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数量积等相关知识点,并把讲解过程用微课的方式展示出来,上传到网络平台,让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学习微课,进行预习。在预习时,学生可以把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结合微课,对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或让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直至学生理解并掌握为止。此外,还老师可以制作出题库的微课视频,让学生以此进行练习和复习,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是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且具有较大学习难度。信息化时代,掌握信息技术是学生必备的一种技能。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高辉.对高中数学信息技术的实践与应用探讨[J].速读(中旬),2011(1).
  [2]王瑜.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策略[J].南北桥,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