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

【作者】 赵正林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教育体育局



【正文】  【摘 要】 教育是一项充满智慧的事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启迪学生灵魂的主阵地。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教贵引导。智导才能慧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善于“用心灵塑造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拥有一颗“慧心”,独具一双“慧眼”,注重一份“慧识”;努力发挥“教育智慧”,积极让“教育智慧”成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捷径。
  【关键词】 初中政治;艺术导入;少教多学;多措并举

  魅力课堂,智慧引领。现代教育必须达到“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的境界。教师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管控着课堂活动的全过程。开展真正的高效课堂,就必须实现减负增效。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才能促进学生“学”的效果;只有教师有效的诱导、引导、疏导、指导,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乐学、活学、易学、会学”。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课程的学习,都是兴趣的激发是关键的关键。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更是如此,只有让学生有了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动机,学生才会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的构建,必须从引导学生的兴趣开始。让学生一开始就激情满怀地充满信心,在无意注意中享受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乐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新课导入与其它学科有着许多共性特征,如设疑问难导入激趣;多媒体导入激趣;情境导入激趣;复习导入激趣;新闻信息导入激趣;插图导入激趣;生活经验导入激趣;音乐导入激趣;游戏导入激趣等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各有千秋,丰富多彩,气象万千,淋漓尽致。
  万事开头难,弄好了导语,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因此,新课开头的导语,需要我们“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求同存异,不断新颖别致,不断引人入胜。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力求精益求精,旗开得胜。如我组织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的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时,就让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网络的利与弊,并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议一议,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合理利用网络才恰当,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会,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正确利用网络,有利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反之,就会影响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导入,学生就会觉得我们的道德与法治实实在在,就在我们身边,是那样的有用、有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导语要恰到好处,尽量做到短小精悍,实用。我们只有智慧的导语,学生的学习才会豁然开朗,生动有趣,记忆犹新。
  二、少教多学,方法至上
  智慧课堂注重师生思想的解放,注重教学效率的提高,注重教学的另辟蹊径,注重课程改革的日新月异,更注重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要讲究价值性,讲究启发性,讲究发展性,讲究针对性,讲究创造性;学生的学要讲究独立性,讲究开放性,讲究积极性,讲究深度性。
  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众多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获得都需要让学生自己去努力发现、去努力解决、去努力获得。因此,任何时候,“教”的指导作用都不能缺失,“教”是引导,是点拨,是手段,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实现有效的“学”,才是硬道理。
  现代课堂教学最大的“教”是“不教”,最重要的“学”是“自学”。提倡“少教多学”,教师的教在引导,学生的学在主动。我们只有教得少一点,让学生观察多一点;教得少一点,让学生体验多一点;教得少一点,让学生思维多一点;教得少一点,让学生阅读多一点,才能实现真正的少教多学,做到减负增效,成就学生的学有所得。
  说一千,道一万,方法是关键。只有教师智慧的教,才能实现学生智慧的学。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智慧教学方法重点在于有效巧用互联网+,因为互联网+上课件资源非常丰富,有利于师生灵动智慧教学。如我组织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八课中的第二框《我与集体共成长》时,为了有效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我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巧用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部分学生参加的排球、篮球赛事、合作表演等活动视频,再让学生谈启示,谈观点。促使一个个学生深刻懂得,一个篱笆三个桩,团结就是力量,班集体不能缺少谁,我们都是班集体中重要的一员。如此这般,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少教多学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功在课下,力在课上。我们可以注重问题教学法;可以注重多媒体教学法;可以注重情境体验教学法;可以注重案例教学法;可以注重趣味故事教学法;可以注重角色体验教学法等等,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善于乘风破浪,教学效率总会蒸蒸日上,日新月异。
  三、多措并举,合作互助
  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智慧课堂、灵动课堂,我们需要注重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课堂时间短暂而愉快。积极创造情境让我们的学生充分地自学、讨论,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主人。
  多元教学就是要在有限的教学活动内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落实教师的教学目标,最终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我们要善于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善于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善于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善于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善于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善于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善于给学生一个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创新。
  灵动才能智慧,智慧才能高效。教学艺术讲求灵动、智慧和高效。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力求做到我们自己的个性化、多样化、人性化,做到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努力提高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教学相长,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融入生活;可以合作学习;可以探究学习;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可以合理评价;可以通过看图解意;可以进行图表分析;可以联系实物实验;还可以利用小品表演等方法,目的是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在听、看、思、说、演多种器官的并用中,学得懂、记得牢,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我们需要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攻坚克难,帮助学生想方设法学会道德与法治,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真谛。规律要我们引领学生找;捷径要我们引领学生走;我们做的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们就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敢于披荆斩棘,勇于刻苦钻研,善于优化教学方法,积极成为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阶梯。例如:我引导学生巧记道德与法治的有关知识就坚持不懈地要求学生使用:①列表记忆法;②趣味记忆法;③提纲记忆法;④图示记忆法;⑤概括记忆法;⑥规律记忆法;⑦自测记忆法;⑧联想记忆法;⑨理解记忆法;⑩歌诀记忆法等等,让学生轻轻松松记住一些比较繁琐的知识点,学生不亦乐乎。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只有引导学生深入其中,才能领会这些知识点的重要。如我组织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社会生活有秩序》时,就引导学生欣赏我们现在到医院看病;到食堂打饭;到超市付款等等,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否则,就不是和谐社会,就不是文明国家呀!野蛮产生野蛮,文明成就文明。这些道理要让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正确认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构建法治社会,需要你我共参与,砥砺前行,有担当,有所作为才行。
  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合作才能共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我们一定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协力,合作互助,才有利于智慧课堂的构建。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打造智慧课堂,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明确,教学无止境,成就智慧课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需要时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上下求索,善于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努力打造灵动、智慧、高效的课堂,才是我们理想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高效课堂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6);
  [2]张玉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17);
  [3]李文达新课程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