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激趣、习作、创新
【作者】 伦锦英
【机构】 广西灵山县三隆镇石梯小学
【正文】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作为教育,必须为这一宗旨服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因此,习作指导中的创新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经之路。如何在习作指导中实施创新教育呢?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作了大胆的尝试,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更新评改观念,加强课外阅读,循序渐进,逐步训练的模式等在习作指导中实施创新教育。
【关键词】 激趣;习作;实施;培养;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特点。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因此,习作指导中的创新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经之路。如何在习作指导中实施创新教育呢?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作了大胆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观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些至理名言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好”与“乐”是成事的关键。学生习作亦然,其关键在一个“趣”。兴趣是习作的原动力。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习作缺乏热情,怕习作成了学生中的流行病。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东西好写,这说明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似乎无所见,无所闻,觉得无话可说,不调动其写作兴趣,只一味在教法上转圈,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更谈不上写出创意。激趣势在必行。所以,在习作指导中,我注意创设出沁人心脾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1、走入大自然、走向生活。
大自然是我们选择情境的一个大宝库,他提供的情境是超越任何人为设境的魅力。如,仲春时节,草长莺飞,鸟语花香,带上学生去踏青,秋高气爽,凉风习习落叶飘飘之是,让学生置身于蓝天下,扩野中,这样一来,学生在不经意的玩耍之间,在无拘无束的感慨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对景物的描写就情不自禁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这句话道出了生活与习作的密切关系。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我应尽可能,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如,参观、游戏、公益劳动、文体比赛等,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参加各项实践活动。如科技小实验、小制作、做做小当家等,在活动前,引导学生怎么做、看、听、闻,怎么想等多方面对活动进行体验,活动后引导学生提炼素材,这样,学生固有“生活”写出了鲜活的文章。
记一次活动的习作训练时,我利用班会时间组织一次辩论会,主题是“老师的鼻子能摸吗?”会前,我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会上,先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把认为老师的鼻子能摸的分为正方,认为老师的鼻子不能摸列为反方。双方的情绪都十分激动,大家说得有理有据,争得“有声有色”,场上十分激烈;会后,我让同学们口头叙述辩论会的经过,由于大家都亲身经历过,感触很深,同学们说得具体、生动,流畅。记一次活动的习作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学到了写活动的方法,激发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提高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尊师教育也得到升华。
2、巧用意外激趣。在学校生活中,师生相处经常会出现许许多多意外情况。如课堂上突然闯进不速之客或飞入一只蝴蝶,甚至课堂上一桩小小的纠纷也可能会成为有心者指导习作的契机,只要引导得法。这种可遇不可求的情境,信手牵来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激情效果。
3、演绎实况。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创设情境的手段。如将某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实物作为导具带入课堂,引导观察,指导习作;将学生仰慕的人物请到课堂上来和同学们见面,交流;还用活报剧的形式,将生活中的某一情境表演给学生看。。。。。这样也激起学生的习作欲望,同时为学生提供习作的材料,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4、巧设悬念,煽动想象的翅膀。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好胜心人皆有之,设置悬念,能一下子击中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他们满怀创造的兴奋,在愉快的心态中写作。
如用精选的现成的故事设置悬念,上课伊起,老师先讲这个故事的开端,当故事发展到关键时刻,嘎燃停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续写故事的结局,上海市贾志敏老师设计的“阿利亚的方法”作文指导法,就是一个运用精选现成的故事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意作文的范例。
此外,我还用课文巧设悬念。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引导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去创造性的延伸原文的主题和情节以及人物的命运,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故事。
二、更新评改观念,鼓励习作,培养创新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习作是一道难关,要让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成功之感,点滴成绩都会让学生感到无比的快乐与自豪,激起巨大的探求欲望,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习作中的畏难情绪。每次习作之后我变过去的一人改为:示范评议、师生共改、学生互议,自我评改,在评改中,我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加以评点,让习作文字美,内容佳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对较差的习作也不妄加否定,而是肯定其个别用得准确的词语或优美有特色的句子,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下转第76页)(上接第77页)喜悦,增强对习作的信心。
三、加强课外阅读,长期积累,厚积薄发
古人云:厚积薄发。这“厚积”就是长期地多方面地积累美到处都存在的,让学生做有心人,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从社会,从大自然,从前人的经验中去获得知识,真正做到厚积而薄发。
1、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老师要多留心,要善于发现生活中那些能拨动孩子们心弦引起他们共鸣的闪光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能给人愉快和能给人愉快和启迪的东西,去寻找生活的真善美。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把那一幅幅美好的“生活镜头”摄取下来,并能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通过记忆把它储存下来,成为学生生活中最美好的记忆。
在去年的六.一儿童节,我组织了一次献爱心的活动,救助一个失学儿童的活动,学生非常踊跃,把自己积攒的钱都献了出来,手捧这一颗颗凝聚着的爱心,我饱含激情地说:“当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感受到这一温暖时,他们怎么做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在那条崎岖的的山路上,一个身穿红衣服的小姑娘又背起书包唱起了歌儿。”有的说:“几年后,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会成为同桌......”正因为有这段活生生的生活,学生一个个沉浸在愉快的创作氛围中。
2、阅读欣赏、积累素材
一个优美的词语,一句极具魅力的句子,一段美妙的文字,都会给学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感,学生分门别类的加以搜集、整理、完善自己的知识宝库,做到需要时收到擒拿,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语言,充实的自己的生活,开阔了自己的视野,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写作阅读长短录。所谓阅读长短录,有点像读书笔记,但又不完全是。我们在读书过程中,总有一点触动、一点感悟、一点启迪。有时候是被一个才华横溢的念头打动,有时候是自己感觉到还有话要说,有时候是与我心有戚戚焉,产生情感共鸣……这些点点滴滴是我们披沙拣金的阅读后获得的,有了这些丰厚的积累,我们才能在写作的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们转化为我们写作的素材料。
四、循序渐进,逐步训练,水到渠成
学生有了浓厚的习作兴趣,掌握了多种表达方式,我把握尺度,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加以训练,从命题到半命题,到不命题,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让理想的骏马腾空驰骋,让想象的翅膀翩然翱翔。让那思想的火花,心中的激情喷薄而出化作一串串闪光的音符,在人生的乐章上谱写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之曲。
【关键词】 激趣;习作;实施;培养;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特点。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因此,习作指导中的创新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经之路。如何在习作指导中实施创新教育呢?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作了大胆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观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些至理名言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好”与“乐”是成事的关键。学生习作亦然,其关键在一个“趣”。兴趣是习作的原动力。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习作缺乏热情,怕习作成了学生中的流行病。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东西好写,这说明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似乎无所见,无所闻,觉得无话可说,不调动其写作兴趣,只一味在教法上转圈,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更谈不上写出创意。激趣势在必行。所以,在习作指导中,我注意创设出沁人心脾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1、走入大自然、走向生活。
大自然是我们选择情境的一个大宝库,他提供的情境是超越任何人为设境的魅力。如,仲春时节,草长莺飞,鸟语花香,带上学生去踏青,秋高气爽,凉风习习落叶飘飘之是,让学生置身于蓝天下,扩野中,这样一来,学生在不经意的玩耍之间,在无拘无束的感慨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对景物的描写就情不自禁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这句话道出了生活与习作的密切关系。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我应尽可能,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如,参观、游戏、公益劳动、文体比赛等,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参加各项实践活动。如科技小实验、小制作、做做小当家等,在活动前,引导学生怎么做、看、听、闻,怎么想等多方面对活动进行体验,活动后引导学生提炼素材,这样,学生固有“生活”写出了鲜活的文章。
记一次活动的习作训练时,我利用班会时间组织一次辩论会,主题是“老师的鼻子能摸吗?”会前,我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会上,先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把认为老师的鼻子能摸的分为正方,认为老师的鼻子不能摸列为反方。双方的情绪都十分激动,大家说得有理有据,争得“有声有色”,场上十分激烈;会后,我让同学们口头叙述辩论会的经过,由于大家都亲身经历过,感触很深,同学们说得具体、生动,流畅。记一次活动的习作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学到了写活动的方法,激发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提高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尊师教育也得到升华。
2、巧用意外激趣。在学校生活中,师生相处经常会出现许许多多意外情况。如课堂上突然闯进不速之客或飞入一只蝴蝶,甚至课堂上一桩小小的纠纷也可能会成为有心者指导习作的契机,只要引导得法。这种可遇不可求的情境,信手牵来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激情效果。
3、演绎实况。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创设情境的手段。如将某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实物作为导具带入课堂,引导观察,指导习作;将学生仰慕的人物请到课堂上来和同学们见面,交流;还用活报剧的形式,将生活中的某一情境表演给学生看。。。。。这样也激起学生的习作欲望,同时为学生提供习作的材料,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4、巧设悬念,煽动想象的翅膀。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好胜心人皆有之,设置悬念,能一下子击中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他们满怀创造的兴奋,在愉快的心态中写作。
如用精选的现成的故事设置悬念,上课伊起,老师先讲这个故事的开端,当故事发展到关键时刻,嘎燃停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续写故事的结局,上海市贾志敏老师设计的“阿利亚的方法”作文指导法,就是一个运用精选现成的故事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意作文的范例。
此外,我还用课文巧设悬念。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引导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去创造性的延伸原文的主题和情节以及人物的命运,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故事。
二、更新评改观念,鼓励习作,培养创新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习作是一道难关,要让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成功之感,点滴成绩都会让学生感到无比的快乐与自豪,激起巨大的探求欲望,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习作中的畏难情绪。每次习作之后我变过去的一人改为:示范评议、师生共改、学生互议,自我评改,在评改中,我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加以评点,让习作文字美,内容佳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对较差的习作也不妄加否定,而是肯定其个别用得准确的词语或优美有特色的句子,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下转第76页)(上接第77页)喜悦,增强对习作的信心。
三、加强课外阅读,长期积累,厚积薄发
古人云:厚积薄发。这“厚积”就是长期地多方面地积累美到处都存在的,让学生做有心人,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从社会,从大自然,从前人的经验中去获得知识,真正做到厚积而薄发。
1、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老师要多留心,要善于发现生活中那些能拨动孩子们心弦引起他们共鸣的闪光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能给人愉快和能给人愉快和启迪的东西,去寻找生活的真善美。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把那一幅幅美好的“生活镜头”摄取下来,并能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通过记忆把它储存下来,成为学生生活中最美好的记忆。
在去年的六.一儿童节,我组织了一次献爱心的活动,救助一个失学儿童的活动,学生非常踊跃,把自己积攒的钱都献了出来,手捧这一颗颗凝聚着的爱心,我饱含激情地说:“当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感受到这一温暖时,他们怎么做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在那条崎岖的的山路上,一个身穿红衣服的小姑娘又背起书包唱起了歌儿。”有的说:“几年后,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会成为同桌......”正因为有这段活生生的生活,学生一个个沉浸在愉快的创作氛围中。
2、阅读欣赏、积累素材
一个优美的词语,一句极具魅力的句子,一段美妙的文字,都会给学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感,学生分门别类的加以搜集、整理、完善自己的知识宝库,做到需要时收到擒拿,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语言,充实的自己的生活,开阔了自己的视野,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写作阅读长短录。所谓阅读长短录,有点像读书笔记,但又不完全是。我们在读书过程中,总有一点触动、一点感悟、一点启迪。有时候是被一个才华横溢的念头打动,有时候是自己感觉到还有话要说,有时候是与我心有戚戚焉,产生情感共鸣……这些点点滴滴是我们披沙拣金的阅读后获得的,有了这些丰厚的积累,我们才能在写作的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们转化为我们写作的素材料。
四、循序渐进,逐步训练,水到渠成
学生有了浓厚的习作兴趣,掌握了多种表达方式,我把握尺度,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加以训练,从命题到半命题,到不命题,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让理想的骏马腾空驰骋,让想象的翅膀翩然翱翔。让那思想的火花,心中的激情喷薄而出化作一串串闪光的音符,在人生的乐章上谱写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