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当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
【作者】 施秋萍
【机构】 广西灵山县三隆镇石梯小学
【正文】 【摘 要】 英语是国际通用的一种语言,农村小学紧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开展了以三年级为起点的英语教学,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进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加强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素养。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整合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已受到越来越广泛地接受和采纳。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只凭借教师通过口头讲述和教授的方式往往让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一本书、一块黑板和一只粉笔的“小米加步枪”的落后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下面,我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谈几点关于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认识。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对话的教学内容,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时间很短,加上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画面来刺激、吸引、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四年级unit 4 Numbers and Time这一课里,我会先运用多媒体播放《龟兔赛跑》这个小故事,让他们先了解故事的背景,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中出现了时间的表达方式,我会利用多媒体,制作可以转动的电子钟,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感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对话真实的情境
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到的语言材料。”例如:在三年级字母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功能,将抽象的静态的字母、单词以图像、声音、多维动画等方式直观地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生中来,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做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们边看、边听、边学,很快就记住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教学单词fish、lion,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活泼可爱的小鱼、狮子画面,再跳出单词的写法和读音,学生边看边学,很快就记住了。
又如,学习四年级Unit 2 Part B Our school时涉及学校的相关场所,我会先用相机拍摄我们学校的真实图片,然后运用计算机制作相应的PPT,让学生身临其境,多次操练巩固。
这样,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和小学生身心特点,将知识点以不同的动态形式组合、呈现,增强动感,有意识地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打开了通道,达到“乐中学、学中乐”的目的。
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启发想象,发展学生个性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通过网络,能更好地开展分层学习,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得到自我发展和个性发展。例如:我在设计三年级的《Colors》“自由拓展”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自主分层学习(看谁学得多,学得快)六个拓展性颜色单词:light?pink/sea?green/sky?blue/orange/red/violet/silver让学有余地的学生来了解更多的颜色,是分层教育的很好体现。又如游戏过关环节中,通过“星级过关”游戏来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得到自我发展和个性发展。
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种语言要想学习好,听说是基础,也是关键。要提高听说能力,首要的就是听到这种语言的纯正发音。这时候我就会在课堂上多借助于教学光盘、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创设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感受这种语言。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模仿。然后通过“模仿秀”的游戏,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和影像,要求学生对感知到的信息,模仿说出相应的语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奋点,诱发“说”的欲望。如闽教版的四年级Unit 6 Meals这一课是有关早餐午餐的话题,在学习课文后运用“What is for breakfast/lunch”,根据实际说说自己早餐、午餐想吃什么,调动了他们说英语的积极性,培养英语语感。
五、制作信息化的教学课件,有利于突破句型重难点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情景,并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进行探讨、发现,在特定的情景中去理解事物本身。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闽教版四年级教学中句型“Do you like…”先从简单的图片包括“apple/banana/orange…”等入手,再接着使用课文中的“presents/violin/computer/robot”,让学生模仿着来说,操练几次,学生熟悉了,就把声音销了,让学生看屏幕上的动作来学习配音。使“从做中学”“寓教于乐”,“因材施教”等现代教学观念真正落到了实处。
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对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在遵循“源于教材,尊重教材”理念的同时,还应关注如何拓展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丰富语言材料,站在更高处运用教材上的知识,将学习到的内容转化为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将课堂中的对话内容延伸至实际生活。如闽教版三年级上册中,在课本对话学习如何介绍家人,那么我们就充分发散思维创设一个新的对话,如可以其他同学、朋友、老师等。那么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更多的信息量让学生更快获得资源进行创设新的对话,这对话需要在小组内完成。
通过协作学习,使学生有更多参与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良好品质和协作精神,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都有所提高。在学习了简单的句型He/She?is…后,由学生自由发挥,进行人机的交互,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还使学生触景生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这种在多媒体课件中的情境性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拓展,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提高了创新与交际能力。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必须注意各方面的结合:
一、要结合教学目标恰当的利用有效信息
先进的电教技术和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屏幕,往往在很多方面吸引着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信息技术可以发挥独特的优势,让学生全方位的获取信息,提高学习兴趣,学好英语,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无关信息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在一节课上教师设置了两种声音,在核对答案时可以告诉学生对错。而这两种声音奇怪而又稍长,致使学生忘记了答案本身,长时间处于哄堂大笑之中,没有起到预期效果。
二、信息技术要发挥教师的“导演”艺术
信息技术固然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巨大效益。但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主导因素还是人——教师和学生。而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是一个“导演”。如果只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忽视“导演”的作用,一堂课就会徒有虚名,而无实际效果,实现不了教学目标,甚至会搅乱课堂秩序。“导演”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方向,在适当的机会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以其信息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的优势,能打破地域界限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启发思维,锻炼技巧,实现课堂教学的各层目标,“低耗、高效、优质”地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利用多媒体系统的声音、图像压缩技术,可在短时间内传输、储存、提取或呈现大量的语音、图形、图象、活动画面信息;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打破地域界限展现古今中外的客观事物,给学生提供更丰富全方位的信息,大大地缩短认识进程,起到呈现事实、创设情景、解释有所不同、设疑思辨、动作示范的作用。此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具有易操作、使用方便、交互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巧妙地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和学习欲望,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之外语教学需要具体情境的支撑,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语言本身。具体而言,儿童英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语言的具体或模拟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学习。儿童英语教学,必须为儿童提供可让儿童理解语言的内容、表达条件、语用情景的机会。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学。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多变的教学活动形式和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多种媒体的集合,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媒体:(1)文字和旁白;(2)图案和插画;(3)静态的照片;(4)图表和图形;(5)视频和动画;(6)音乐和音响。多媒体的最大特点是交互性,重要特征是数字化及人机交互能力。它将计算机与表演艺术结合起来,从而使得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因戏剧效果的加入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多媒体可以表示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可以模拟仿真,可以实现虚拟的世界。正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这些教学优势,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创造一个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它能加速学生感知过程,促进认识深化,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康:《教育技术学概论——基本理论的探索》,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6]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7]孙亚风:《浅谈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效益》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整合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已受到越来越广泛地接受和采纳。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只凭借教师通过口头讲述和教授的方式往往让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一本书、一块黑板和一只粉笔的“小米加步枪”的落后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下面,我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谈几点关于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认识。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对话的教学内容,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时间很短,加上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画面来刺激、吸引、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四年级unit 4 Numbers and Time这一课里,我会先运用多媒体播放《龟兔赛跑》这个小故事,让他们先了解故事的背景,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中出现了时间的表达方式,我会利用多媒体,制作可以转动的电子钟,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感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对话真实的情境
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到的语言材料。”例如:在三年级字母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功能,将抽象的静态的字母、单词以图像、声音、多维动画等方式直观地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生中来,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做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们边看、边听、边学,很快就记住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教学单词fish、lion,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活泼可爱的小鱼、狮子画面,再跳出单词的写法和读音,学生边看边学,很快就记住了。
又如,学习四年级Unit 2 Part B Our school时涉及学校的相关场所,我会先用相机拍摄我们学校的真实图片,然后运用计算机制作相应的PPT,让学生身临其境,多次操练巩固。
这样,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和小学生身心特点,将知识点以不同的动态形式组合、呈现,增强动感,有意识地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打开了通道,达到“乐中学、学中乐”的目的。
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启发想象,发展学生个性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通过网络,能更好地开展分层学习,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得到自我发展和个性发展。例如:我在设计三年级的《Colors》“自由拓展”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自主分层学习(看谁学得多,学得快)六个拓展性颜色单词:light?pink/sea?green/sky?blue/orange/red/violet/silver让学有余地的学生来了解更多的颜色,是分层教育的很好体现。又如游戏过关环节中,通过“星级过关”游戏来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得到自我发展和个性发展。
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种语言要想学习好,听说是基础,也是关键。要提高听说能力,首要的就是听到这种语言的纯正发音。这时候我就会在课堂上多借助于教学光盘、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创设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感受这种语言。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模仿。然后通过“模仿秀”的游戏,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和影像,要求学生对感知到的信息,模仿说出相应的语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奋点,诱发“说”的欲望。如闽教版的四年级Unit 6 Meals这一课是有关早餐午餐的话题,在学习课文后运用“What is for breakfast/lunch”,根据实际说说自己早餐、午餐想吃什么,调动了他们说英语的积极性,培养英语语感。
五、制作信息化的教学课件,有利于突破句型重难点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情景,并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进行探讨、发现,在特定的情景中去理解事物本身。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闽教版四年级教学中句型“Do you like…”先从简单的图片包括“apple/banana/orange…”等入手,再接着使用课文中的“presents/violin/computer/robot”,让学生模仿着来说,操练几次,学生熟悉了,就把声音销了,让学生看屏幕上的动作来学习配音。使“从做中学”“寓教于乐”,“因材施教”等现代教学观念真正落到了实处。
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对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在遵循“源于教材,尊重教材”理念的同时,还应关注如何拓展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丰富语言材料,站在更高处运用教材上的知识,将学习到的内容转化为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将课堂中的对话内容延伸至实际生活。如闽教版三年级上册中,在课本对话学习如何介绍家人,那么我们就充分发散思维创设一个新的对话,如可以其他同学、朋友、老师等。那么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更多的信息量让学生更快获得资源进行创设新的对话,这对话需要在小组内完成。
通过协作学习,使学生有更多参与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良好品质和协作精神,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都有所提高。在学习了简单的句型He/She?is…后,由学生自由发挥,进行人机的交互,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还使学生触景生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这种在多媒体课件中的情境性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拓展,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提高了创新与交际能力。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必须注意各方面的结合:
一、要结合教学目标恰当的利用有效信息
先进的电教技术和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屏幕,往往在很多方面吸引着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信息技术可以发挥独特的优势,让学生全方位的获取信息,提高学习兴趣,学好英语,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无关信息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在一节课上教师设置了两种声音,在核对答案时可以告诉学生对错。而这两种声音奇怪而又稍长,致使学生忘记了答案本身,长时间处于哄堂大笑之中,没有起到预期效果。
二、信息技术要发挥教师的“导演”艺术
信息技术固然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巨大效益。但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主导因素还是人——教师和学生。而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是一个“导演”。如果只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忽视“导演”的作用,一堂课就会徒有虚名,而无实际效果,实现不了教学目标,甚至会搅乱课堂秩序。“导演”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方向,在适当的机会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以其信息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的优势,能打破地域界限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启发思维,锻炼技巧,实现课堂教学的各层目标,“低耗、高效、优质”地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利用多媒体系统的声音、图像压缩技术,可在短时间内传输、储存、提取或呈现大量的语音、图形、图象、活动画面信息;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打破地域界限展现古今中外的客观事物,给学生提供更丰富全方位的信息,大大地缩短认识进程,起到呈现事实、创设情景、解释有所不同、设疑思辨、动作示范的作用。此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具有易操作、使用方便、交互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巧妙地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和学习欲望,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之外语教学需要具体情境的支撑,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语言本身。具体而言,儿童英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语言的具体或模拟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学习。儿童英语教学,必须为儿童提供可让儿童理解语言的内容、表达条件、语用情景的机会。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学。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多变的教学活动形式和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多种媒体的集合,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媒体:(1)文字和旁白;(2)图案和插画;(3)静态的照片;(4)图表和图形;(5)视频和动画;(6)音乐和音响。多媒体的最大特点是交互性,重要特征是数字化及人机交互能力。它将计算机与表演艺术结合起来,从而使得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因戏剧效果的加入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多媒体可以表示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可以模拟仿真,可以实现虚拟的世界。正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这些教学优势,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创造一个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它能加速学生感知过程,促进认识深化,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康:《教育技术学概论——基本理论的探索》,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6]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7]孙亚风:《浅谈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