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作者】 余海鸥

【机构】 陕西省城固县教育体育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心



【正文】  【摘 要】 初中数学涉及的知识点多,难度系数大。其中,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仍处于上升期,有关二次函数的理解效果相对较差。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也迎来了最佳机遇,比如: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二次函数教学,能让相关知识变得更为直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整体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本文就此进行简要分析,以供数学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方法

  借助互联网技术,我们能够获得海量的教育资源,比如说,我们能在互联网上查找名师授课,找到各种优秀的课件和教学资源,很多素材稍稍加工就能应用到教学当中。另外,二次函数这类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借助信息技术也能变得更为直观,由此降低学习难度。
  一、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分析
  在中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如:通过大量刷题,可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效果。受此影响,学生们终日“泡”在题海当中,教师也一直寻找学生的薄弱之处。加之部分初中教师年纪偏大,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相对落后,习惯于因循守旧,按照既定模式开展教学。因此,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率较低,无助于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从学科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与语文、历史、英语等学科更容易融合在一起,与理科的融合度相对较差。部分教师尝试后,效果不佳,逐渐放弃了这方面的创新。比如:在讲解某些知识点时,将书本上的公式、例题等平移到多媒体设备上,从本质上讲,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教学。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一)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环节
  众所周知,“温故”和“知新”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在初中二次函数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从这两个环节入手,融入信息技术知识。比如:教师可将二次函数图形相关的知识内容做成课件,然后将这种微课内容上传校园网,或者通过微信发到家长群,以此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此外,互联网上有海量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给大家展示几个数形结合的“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复习环节,教师可以将易错题整理出来,同样以网络形式发送给学生(或家长),学生可以自行纠正,或者从网络上寻找解题技巧。等到上课后,教师再进行深入讲解,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学习效果。
  (二)借助互联网技术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
  除去预习和复习环节以外,课堂教学环节同样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或者将图形与数字知识融合起来,学生们就能很好地理解难点知识。比如,在二次函数(y=ax2+bx+c)中,可以将抽象的公式与图像结合起来,由于a、b、c是定量,当中的x属于自变量,而y则属于因变量。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相关的视频,当a、b、c数值固定时,x的变化会让抛物线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图像当中,多媒体技术能够展示出二次函数的坐标变化情况,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这么抽象的知识竟然如此生动有趣。这样的学习和传统的讲解有天壤之别,学生也不用冥思苦想,就能够快速在大脑中构建模型,整体教学质量也就有了保障。
  (三)借助网络资源,增加练习内容
  如果稍加留心就能发现,网络上有海量的教学资源。考虑到教材内容有限,且习题涉及的范围也较窄,为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就必须进行针对性的资源拓展。在讲解二次函数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开展针对性的计算练习,但教材上相关资源较少,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针对性的习题进行训练。在授课之余,数学教师要多浏览相关网页,寻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增加学生的练习形式。此外,考虑到数形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除去计算类题目外,要多选择一些模型类题目,根据题意快速画出抛物线图形。比如,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各种典型的习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快速画出二次函数的大致图形,从而将形与数准确地结合起来。在以后的计算当中,学生们就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能够借助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引入名师,感受“大家”的风采
  “双师在线教学”模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借助这种模式,线下教师能够更好地取长补短,是“教”与“学”相融合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并能从“大家”那里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同样是二次函数课程,每位教师讲解的切入点存在差异,所用的素材、课件也各不相同,即便是语气和语速的差异,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效果。实践证明,在“双师在线”模式下,数学教师能学到不同的教学理念,掌握更多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的课业能力。
  三、师生联手,借助几何画板绘制动态二次函数
  初中生动手能力很强,数学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借助几何画板绘制出二次函数的图形,从而提升学习效果,主要步骤如下:
  (1)打开几何画板,选择“点工具”,在工作区里任意点几个点(取决于你所建立的函数的参量个数,这里所演示的是二次函数,所以要建立三个点);(2)选择“移动箭头工具”,选中任意一个我们刚才建立的点单击右键,选择属性,点击标签选项,输入“a”,同时点击下面的“显示标签”,点击确定。用同样的方法把剩余的两个点的标签改为b、c;(3)分别在每一个点上单击右键,选择横坐标或纵坐标(选择哪一个都可以,不同之处在后面会有解释);选中左上角出现的三个小框框,在工作区的其他地方单击右键选择“绘制新函数”,在弹出的新建函数对话框里,依次点击Xa→*→x→^→2→+→→Xb→*→x→+→Xc,最后点击“确定”;这时,二次函数图像就做完了,拖动三个点就可以观看函数是怎么变化的了。借助这种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乐趣,也能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发现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
  总结
  总之,初中生学习二次函数难度较大,借助信息技术不仅能降低学习难度,还能让学生获得学习乐趣。当然,数学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