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探究
【作者】 沙天华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关寨镇第二小学
【正文】 【摘 要】 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建立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建立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标准,对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样性;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对学生有效的学习评价。而教师过于简单、模糊、单一的教学评价,已经很难对学生起到激励和调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更具有教育性、激励性,评价方式应该呈现多样化。同时,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注重过程性评价。
一、变单一性为多样性
如果一堂数学课,老是以鼓掌拍手高呼口号或用口头禅进行评价。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重复评价越多,学生的单调乏味感就越强。久而久之,学生反应冷淡。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灵活多变,还可以将口头语言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也可以尝试实物评价,更可以创新评价的方式,可以根据教材或学生的特点把课堂教学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有位教师在教学“9加几”时,当学生想出多种算法并进行优化时,教师灵机一动,夸她像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并在黑板上画苹果的简笔画奖励她,使她兴奋不已,更使其他同学羡慕不已。
二、变单向性为多向性
新课程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要手段。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在进行总结时,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能说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特点,还能比较角的大小,找到生活中的角和会做角,并能评价自己及他人在这节课的表现。学生在评价自己的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与学生间的互评,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可以要求生生互评时要做到公平,公正。
三、变一元性为多元性
所谓多元性评价是相对于一元性评价而言,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重视个性化的心智活动过程,为发展学生的探求能力、独创精神而容纳学生不同的却合理的认识和思想。允许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建构生成新的知识的一种灵活的评价方式。多元性课堂评价拒绝唯一标准,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拒绝“唯一答案”,期待思想的丰富多彩。如教师在上看图列式时,总数有17枝铅笔,其中左边有7枝铅笔,要求右边盒子里有多少枝铅笔?学生都会列成17-7=10,但也有学生列成7+10=17,并在“10”处打上问号。这不是违背题意列出来的算式,尽管他没有采用逆向思考的方式用减法来进行列式,但这种顺向思考的列式正是小学数学中高段年级中列方程解题思想的孕伏。
四、变模糊性为导向性
模糊性评价就是对学生的思考成果,发言不置可否,不分正误,不论高下,不作诊断,不予导向,让学生难以从教师的评价信息中澄清是非、分出高下、明确方向、领悟方法。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问:“钟表好看吗?仔细观察钟表,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问题指向不明,把学生的学习引入了误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急切地问:“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时针和分针吗?”此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让我们观察钟面。课堂教学评价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导向。
五、及时性与延迟性相结合
及时性评价很容易让发言的学生个体享受思考的愉悦,成功的快感以至步入乐思、善思、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也可能带动和激励全班同学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因而,在教学中,要面向学生个体,有针对性地进行适时、正面、积极的评价,做到:对于思维方法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大力表扬;对于学困生要重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大胆肯定,及时表扬,并提出努力的方向;在指出学生不足时要委婉,不能伤其自尊心和积极性。采用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如教学“分类”一课,教师创设让学生参观文具店的情境,集体交流时,有一个学生质疑:“我认为球是属于体育用品类,不属于文具类,不能摆放在文具店里。”同学们也都认为他说得有道理。老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指出有的文具店也兼卖体育用品。凡事都有两面性。及时评价,的确有振奋精神、一锤定音、明确结论的效果,但也容易挫伤学生群体的自尊心、积极性,使之产生失败感。
六、变预设性为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
新课程中的数学教学,预设性评价仍有其重要的意义。课堂评价的预设性是永远存在的。但是,由于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灵动的思维。所以,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妥善解决。教师借用了这一生成性的资源在师生融洽的对话交流中,不断完善、丰富对问题的理解,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真知的理解和认识。只有教师的预设服务于学生的课堂生成,善待每个孩子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把课堂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体现以教学设计为范例,将知识融入生命,学生体验自我成功,那么,我们说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动态发展的人。一句话,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如此。
总之,在教学中实施有效的评价,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可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各样的机会,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建立自信。为了孩子,我们应该拿明天社会发展的需要来教今天的孩子。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实现“主动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应该实施有效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冯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评价J].华章,2010.
[2]陈勤.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施[J].读写算:教研版,2011.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样性;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对学生有效的学习评价。而教师过于简单、模糊、单一的教学评价,已经很难对学生起到激励和调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更具有教育性、激励性,评价方式应该呈现多样化。同时,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注重过程性评价。
一、变单一性为多样性
如果一堂数学课,老是以鼓掌拍手高呼口号或用口头禅进行评价。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重复评价越多,学生的单调乏味感就越强。久而久之,学生反应冷淡。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灵活多变,还可以将口头语言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也可以尝试实物评价,更可以创新评价的方式,可以根据教材或学生的特点把课堂教学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有位教师在教学“9加几”时,当学生想出多种算法并进行优化时,教师灵机一动,夸她像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并在黑板上画苹果的简笔画奖励她,使她兴奋不已,更使其他同学羡慕不已。
二、变单向性为多向性
新课程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要手段。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在进行总结时,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能说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特点,还能比较角的大小,找到生活中的角和会做角,并能评价自己及他人在这节课的表现。学生在评价自己的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与学生间的互评,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可以要求生生互评时要做到公平,公正。
三、变一元性为多元性
所谓多元性评价是相对于一元性评价而言,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重视个性化的心智活动过程,为发展学生的探求能力、独创精神而容纳学生不同的却合理的认识和思想。允许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建构生成新的知识的一种灵活的评价方式。多元性课堂评价拒绝唯一标准,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拒绝“唯一答案”,期待思想的丰富多彩。如教师在上看图列式时,总数有17枝铅笔,其中左边有7枝铅笔,要求右边盒子里有多少枝铅笔?学生都会列成17-7=10,但也有学生列成7+10=17,并在“10”处打上问号。这不是违背题意列出来的算式,尽管他没有采用逆向思考的方式用减法来进行列式,但这种顺向思考的列式正是小学数学中高段年级中列方程解题思想的孕伏。
四、变模糊性为导向性
模糊性评价就是对学生的思考成果,发言不置可否,不分正误,不论高下,不作诊断,不予导向,让学生难以从教师的评价信息中澄清是非、分出高下、明确方向、领悟方法。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问:“钟表好看吗?仔细观察钟表,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问题指向不明,把学生的学习引入了误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急切地问:“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时针和分针吗?”此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让我们观察钟面。课堂教学评价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导向。
五、及时性与延迟性相结合
及时性评价很容易让发言的学生个体享受思考的愉悦,成功的快感以至步入乐思、善思、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也可能带动和激励全班同学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因而,在教学中,要面向学生个体,有针对性地进行适时、正面、积极的评价,做到:对于思维方法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大力表扬;对于学困生要重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大胆肯定,及时表扬,并提出努力的方向;在指出学生不足时要委婉,不能伤其自尊心和积极性。采用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如教学“分类”一课,教师创设让学生参观文具店的情境,集体交流时,有一个学生质疑:“我认为球是属于体育用品类,不属于文具类,不能摆放在文具店里。”同学们也都认为他说得有道理。老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指出有的文具店也兼卖体育用品。凡事都有两面性。及时评价,的确有振奋精神、一锤定音、明确结论的效果,但也容易挫伤学生群体的自尊心、积极性,使之产生失败感。
六、变预设性为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
新课程中的数学教学,预设性评价仍有其重要的意义。课堂评价的预设性是永远存在的。但是,由于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灵动的思维。所以,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妥善解决。教师借用了这一生成性的资源在师生融洽的对话交流中,不断完善、丰富对问题的理解,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真知的理解和认识。只有教师的预设服务于学生的课堂生成,善待每个孩子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把课堂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体现以教学设计为范例,将知识融入生命,学生体验自我成功,那么,我们说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动态发展的人。一句话,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如此。
总之,在教学中实施有效的评价,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可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各样的机会,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建立自信。为了孩子,我们应该拿明天社会发展的需要来教今天的孩子。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实现“主动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应该实施有效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冯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评价J].华章,2010.
[2]陈勤.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施[J].读写算:教研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