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议在幼儿园创设语言情境教学
【作者】 史修芬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实验幼儿园
【正文】 新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大力发展,对幼儿园各类情境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学前阶段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在幼儿园创设语言教育的情境,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幼儿园创设语言情境的必要性
教育学家认为:环境是影响幼儿教育的重要因素,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干预幼儿教育进程与发展。自贯彻执行《纲要》以来,幼教工作者开始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创设,特别是为幼儿创设自由、温馨的语言交流环境。在幼儿园整个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条件和表现机会,是落实语言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把幼儿置身于经常用言语进行交流的场合,有目的地为其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强语感,也会对其他学科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相辅相成和良性循环的持续教学,有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创设语言情境的策略和途径
1、利用三维空间创设语言情境
在幼儿生活中,每天都会存在着许多语言学习和交流机会,其中利用三维空间创设语言情境,为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非常便利直观。幼儿园教师可以实施环境布置或改造,合理利用地面、墙面和空间,将知识蕴含环境之中,创造温馨舒适的语言教育环境,潜在激发幼儿无意识学习能力,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获得有效的语言经验。如:室外地面、墙面时常变化的图形、绘画作品、墙面悬挂的艺术品等,容易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他们喜欢利用上下楼梯时间,说一说、讲一讲,从同伴间的相互交流中,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内容。也可在每一层的走廊、楼梯间,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如;青花瓷系列、京剧脸谱、武术、家乡的美食、家乡的旅游等。教师可因地制宜,引导幼儿观察并表达出来,萌发幼儿从小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还可以创设宝宝书吧,提供不同的桌椅、沙发、地垫,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喜爱的图书,在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中,享受文字与图书带来的快乐;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对文字产生兴趣,增加幼儿语言词汇量和语言学习机会。总之,巧妙利用三维空间环境,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语言情境,可以让幼儿在与同伴交流中,既拓展思维能力,又发展语言能力,同时还将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有机融合,相互渗透。
2、贯穿一日活动创设语言情境
“一日活动皆教育”。教师应挖掘和抓住一日活动中的有利时机,创设语言情境,运用多种方式训练幼儿的感知理解表达能力。
(1)随机训练口语。如:大班幼儿口述每日看到、听到的新鲜事,通过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美食营养、值日生才艺展示等活动的开展,给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机会,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由不敢说逐步变得自信满满。
(2)教学中训练。如:老师讲述绘本故事或者用一体机播放故事,在幼儿认真听的基础上,请幼儿讲述故事内容。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小班幼儿可讲述一句话的意思,中班可以讲述一段话,大班幼儿可复述一则小故事,这样既能锻炼幼儿的胆量,又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
(3)抓住散步、春游、参观等机会,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边看边说,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习惯,同样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3、抓住季节景象创设语言情境
如:春天到了,春姑娘来了,那么春姑娘在哪里呢?教师带幼儿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姑娘。让幼儿观察园内迎春花开了,河边柳树返青了,公园里的草坪发出嫩芽了。带幼儿感受春天的太阳,照在身上暖融融的,这一切景象说明春天来了。人们把美丽的春天比作可爱的小姑娘,所以说,春姑娘来了。基于幼儿观察和感受的积累,再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更有带入感。
4、即兴构筑语言情境
在教育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兴趣的闪光点,可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幼儿在室外进行体育活动时,忽然飞来一只蜻蜓,幼儿兴奋不已,此时已无心专注于教师的教学内容,他们随蜻蜓飞舞转移了视线。如果老师此时打扰了他们,会使孩子顿时失去兴趣。教师应立即抓住这一特定情境,引导幼儿观察蜻蜓的外形特征,提示幼儿如果用语言描述蜻蜓,应该怎么说呢?这时幼儿会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想法,将平时积累在头脑中的词语全部说出来。“这只蜻蜓多美丽”“多漂亮的蜻蜓啊”“我想和蜻蜓做游戏”……幼儿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情绪进入亢奋状态,就像开闸放水,欲罢不能。教师因势利导,把握训练幼儿口语表达的最佳的时机,激发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的欲望和兴趣,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5、在游戏中创设语言情境
游戏中创设语言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口语表达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1)如在幼儿听完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用简单的道具布置一个情境,让幼儿戴着头饰扮演故事中的各种角色进行对话练习。
(2)把看图讲述和带叙事性的儿歌内容情境化游戏化,化静为动,让幼儿练习表达,增加趣味性。
(3)让幼儿续编故事情节。如:表演故事“狐狸公鸡”,老师扮狐狸,几名幼儿扮演公鸡,看哪只公鸡说的话能让狐狸跑掉,能让狐狸跑掉的公鸡获胜,老师给予鼓励。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丰富了游戏内容,拓展了幼儿想象力和语言能力。
(4)创设口语能力式游戏情境。在“娃娃家”“医院”“公共汽车”“商店”等特定的游戏情境中,出于各种游戏角色之间的联系,幼儿需要进行丰富的语言交流。
《纲要》指出:应“支持、鼓励、同伴与其他人交流,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从而达到训练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目的。幼儿教师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为幼儿创设语言情境,有效运用于日常语言教学之中,不断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健康成长和学习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园创设语言情境的必要性
教育学家认为:环境是影响幼儿教育的重要因素,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干预幼儿教育进程与发展。自贯彻执行《纲要》以来,幼教工作者开始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创设,特别是为幼儿创设自由、温馨的语言交流环境。在幼儿园整个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条件和表现机会,是落实语言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把幼儿置身于经常用言语进行交流的场合,有目的地为其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强语感,也会对其他学科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相辅相成和良性循环的持续教学,有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创设语言情境的策略和途径
1、利用三维空间创设语言情境
在幼儿生活中,每天都会存在着许多语言学习和交流机会,其中利用三维空间创设语言情境,为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非常便利直观。幼儿园教师可以实施环境布置或改造,合理利用地面、墙面和空间,将知识蕴含环境之中,创造温馨舒适的语言教育环境,潜在激发幼儿无意识学习能力,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获得有效的语言经验。如:室外地面、墙面时常变化的图形、绘画作品、墙面悬挂的艺术品等,容易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他们喜欢利用上下楼梯时间,说一说、讲一讲,从同伴间的相互交流中,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内容。也可在每一层的走廊、楼梯间,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如;青花瓷系列、京剧脸谱、武术、家乡的美食、家乡的旅游等。教师可因地制宜,引导幼儿观察并表达出来,萌发幼儿从小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还可以创设宝宝书吧,提供不同的桌椅、沙发、地垫,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喜爱的图书,在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中,享受文字与图书带来的快乐;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对文字产生兴趣,增加幼儿语言词汇量和语言学习机会。总之,巧妙利用三维空间环境,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语言情境,可以让幼儿在与同伴交流中,既拓展思维能力,又发展语言能力,同时还将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有机融合,相互渗透。
2、贯穿一日活动创设语言情境
“一日活动皆教育”。教师应挖掘和抓住一日活动中的有利时机,创设语言情境,运用多种方式训练幼儿的感知理解表达能力。
(1)随机训练口语。如:大班幼儿口述每日看到、听到的新鲜事,通过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美食营养、值日生才艺展示等活动的开展,给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机会,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由不敢说逐步变得自信满满。
(2)教学中训练。如:老师讲述绘本故事或者用一体机播放故事,在幼儿认真听的基础上,请幼儿讲述故事内容。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小班幼儿可讲述一句话的意思,中班可以讲述一段话,大班幼儿可复述一则小故事,这样既能锻炼幼儿的胆量,又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
(3)抓住散步、春游、参观等机会,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边看边说,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习惯,同样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3、抓住季节景象创设语言情境
如:春天到了,春姑娘来了,那么春姑娘在哪里呢?教师带幼儿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姑娘。让幼儿观察园内迎春花开了,河边柳树返青了,公园里的草坪发出嫩芽了。带幼儿感受春天的太阳,照在身上暖融融的,这一切景象说明春天来了。人们把美丽的春天比作可爱的小姑娘,所以说,春姑娘来了。基于幼儿观察和感受的积累,再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更有带入感。
4、即兴构筑语言情境
在教育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兴趣的闪光点,可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幼儿在室外进行体育活动时,忽然飞来一只蜻蜓,幼儿兴奋不已,此时已无心专注于教师的教学内容,他们随蜻蜓飞舞转移了视线。如果老师此时打扰了他们,会使孩子顿时失去兴趣。教师应立即抓住这一特定情境,引导幼儿观察蜻蜓的外形特征,提示幼儿如果用语言描述蜻蜓,应该怎么说呢?这时幼儿会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想法,将平时积累在头脑中的词语全部说出来。“这只蜻蜓多美丽”“多漂亮的蜻蜓啊”“我想和蜻蜓做游戏”……幼儿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情绪进入亢奋状态,就像开闸放水,欲罢不能。教师因势利导,把握训练幼儿口语表达的最佳的时机,激发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的欲望和兴趣,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5、在游戏中创设语言情境
游戏中创设语言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口语表达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1)如在幼儿听完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用简单的道具布置一个情境,让幼儿戴着头饰扮演故事中的各种角色进行对话练习。
(2)把看图讲述和带叙事性的儿歌内容情境化游戏化,化静为动,让幼儿练习表达,增加趣味性。
(3)让幼儿续编故事情节。如:表演故事“狐狸公鸡”,老师扮狐狸,几名幼儿扮演公鸡,看哪只公鸡说的话能让狐狸跑掉,能让狐狸跑掉的公鸡获胜,老师给予鼓励。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丰富了游戏内容,拓展了幼儿想象力和语言能力。
(4)创设口语能力式游戏情境。在“娃娃家”“医院”“公共汽车”“商店”等特定的游戏情境中,出于各种游戏角色之间的联系,幼儿需要进行丰富的语言交流。
《纲要》指出:应“支持、鼓励、同伴与其他人交流,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从而达到训练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目的。幼儿教师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为幼儿创设语言情境,有效运用于日常语言教学之中,不断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健康成长和学习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