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智慧课堂显高效,灵动教学展风采

【作者】 杨崇能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鸡街中学



【正文】  【摘 要】 努力,成功的必备;教改,成功的摇篮。现代课堂教学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攻坚克难,想方设法打造所教学科的高效课堂。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在于“用心灵塑造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在于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在于师生互助合作、自主探究、独立学习、深度学习;在于语文教师时时刻刻地关注学生心灵的碰撞、智慧火花的迸溅、学生灵感的生发;在于有效培养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情趣导入;问题导学;“互联网+”

  “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强调了教师教学成功的秘诀。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做智慧的语文教师”是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我们只有站在课程改革前列、国家发展的高度立意,激发学生的睿智、培养学生的技能、增强学生的智慧、训练学生的口才、优化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导疑、导趣、导思、导法,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
  一、倾情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高效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新课的导入是艺术的艺术。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我们一定要注重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激烈的火花,能效消除其它课程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激发起来,饶有兴趣地促使学生迅速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的情趣中去。
  语文是浩瀚无边的星空,让人冥思遐想;语文是风景迷人的圣地,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语文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于漪老师说:“情是教育的根,教师的语言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学生心中弹奏,就要善于传情,善于注情。”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新课的导入需要情为境生,境为情设。注重以“情”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保持对课文主题的高度注意,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新课的学习。
  “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初中语文新课导入的方法多姿多彩,形式多样,可谓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我们可以多媒体导入、可以情境导入、可以故事导入、可以背景导入、可以悬念导入、可以比较导入、可以释题导入、可以谜语导入、可以问题导入、可以音乐导入等等。只要能注重“新”、“奇”、“趣”、“活”,能引人入胜,能扣人心弦,能令人陶醉即可。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想学”的心理上放飞。如我组织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导入新课时,我说,这篇课文,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谁能说出,说明她(他)预习得很好,已经掌握了文章的中心,请举手。如此这般,文章围绕一个“骗”字,将人物、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淋漓尽致地联系在一起,行之有效地道出了文章主旨。
  讲究导课艺术,有利于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这是长期以来许多语文优秀教师多年来取得的共识,我们一定要创新课堂,抓紧抓好新课的第一槌,让初中生在繁忙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享受初中语文学习的魅力、乐趣。
  二、巧问引思,妙问导学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设疑问难历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法宝。学贵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问题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究,只有主动地去探究才会有所创新、有所创造。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学者说:“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清代散文家刘开也强调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引领学生深入教材,充分对所学教材质疑问难,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
  奔驰见骏马,竞争出人才。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捷径。培养学生的发问意识,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我们要力求帮助学生在“想问”、“敢问”、“会问”、“善问”、“巧问”中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产生新思路,扩大思维的开阔性,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要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问;丰富教学形式,使学生“会”问;实施合理化评价,使学生“愿”问;赏识学生闪光点,让学生“善问”;抓住问题的关键点,让学生“巧问”。让学生在有趣的语文教学活跃氛围中展示才华,各抒己见,各抒己志,表情达意,畅所欲言。
  疑是学之始。如我组织学习鲁迅的《故乡》时,我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说这篇课文,也用一个字来概括主旨,那么,这个字会是什么?学生立刻竭尽全力地思索,哪个字能够高度概括这篇课文的复杂感情呢?当且仅当学生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说:“变”字。因为:故乡的前后在“变”;人情世故在“变”;我希望故乡的一切也应该“变”。试想一想:“闰土前后性格为什么会变?”“杨二嫂为什么会从‘豆腐西施’变成‘圆规’?”“‘我’为什么会两次在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辛亥革命为什么会使农村变得更穷困不堪?”等等,如此这般,文章中心主旨变一目了然,豁然开朗。
  让课堂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思考。没有问题的引导,就不会有思考的过程;没有质疑的声音,就不会有创新的实践。高效课堂的智慧教学,在于教师把道理、方法、思想观念、情感隐含于文本之中,不显山不露水,润物细无声。然而,如果我们巧用问题导向,注重深入阅读和思考,善于设疑问难,便会发现其中所蕴涵的主旨,万变不离其宗,仍然是激思启智,设疑问难,切实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智慧课堂,资源共享
  智慧课堂,是划时代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无处不有,无所不在的语文知识,我们巧用“互联网+”这个千载难逢的契机,可谓心想事成了。但是,“互联网+”如此发达,仍然有一部分语文教师不会有效利用,真是遗憾!巧用“互联网+”资源,构建高效课堂,可以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如我们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情景,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降低学生理解课文文本的难度,无一不是少教多学;无一不是教得轻松,学得愉快。丰富的“互联网+”教学资源,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突破课本的内容限制,充实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解放了学生的学习策略,不再是单一化学习,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另辟蹊径,有效提高自身语文核心素养。
  互联网日新月异,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教育。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个性化、全球性,让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实现师生资源共享,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乐此不疲,其乐融融。巧用多姿多彩的“互联网+”丰富课件,节约了我们语文教师千辛万苦的备课量,提高了我们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教学效率。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离不开互联网资源的利用。追求灵动的、活跃的、充满智慧的、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不是为了“教”而“教”,目的在于通过教师智慧的“教”实现学生快乐的“学”。智慧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要让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要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要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增强核心素养。
  只有我们教师智慧的教,才能实现学生智慧的学。如我组织学习《中国石拱桥》时,课前先选择优秀的不同地区,不同特色的石拱桥课件,课中在充分让学生欣赏形形色色的石拱桥,从而得出总结结论: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结构、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如此这般巧用多媒体课件,既能栩栩如生地组织好教学,又能结合中学生喜欢欣赏多媒体的特点授课,可谓省时省力,减负增效,一举多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划时代教育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更新,“互联网+”已经被应用到各个学科领域,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互联网+”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特别是智慧课堂的打造,我们更需要“互联网+”的引入、渗透、深化、丰富。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语文课堂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舞台。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没有完美固定的教学模式,只有不断进取的启发性地教、发展性地教、创造性地教、针对性地教,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注重独立性地学、深度性地学、积极性地学。
  总之,新课程理念任重道远,需要上下求索。教学无止境,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构建智慧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上,我们没有资本,只有勇气、炽热的进取心和持之以恒的开拓精神。概括起来就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红猫黑猫,能捉到老鼠的才是好猫!
  参考文献:
  [1]张芳丽.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智慧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9);
  [2]李开权,马英明.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智慧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21,(10);
  [3]尹萍芳.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
  [4]蒋海燕.初中语文灵动智慧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