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造句训练方法分析
【作者】 宋植菊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第十三小学学校
【正文】 【摘 要】 组词造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构成部分,也是通往写作的必由之路。就造句而言,训练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日后的写作能力。此外,造句对于提升小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造句过程中,小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词语,慢慢熟悉并牢记各种词语和句式。另外,小学生在造句过程中会受到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影响,造句不合乎常理,或者枯燥乏味等情况屡见不鲜,这就需要教师多下功夫,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造句技巧。
【关键词】 小学语文;造句训练;逻辑思维;表达能力
作为文章的基本结构单位,句子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造句练习的价值不言而喻。这是因为,造句的过程就是大脑飞速运转的过程,对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其次,在造句训练过程中,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力也会随之提升。第三,教师的合理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完善句子结构,从而保证学生多样化的发展。
一、有关造句的基本概述
句子是语文的基本单位,造句是提升小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的重要路径。一直传承下来的“两句三年得”说的就是内涵丰富的句子。当然,小学生不必在造句中千锤百炼地专注于某一句话,但也需要掌握造句的方法。语言不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还承载着丰厚的情感和知识,并且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交流中,每句话都能表达我们的思想情感,经过长期不懈的锻炼,小学生也能很好地处理文字,做到出口成章,文采飞扬。
二、造句的基本要求
(一)句子贴合实际,简单明了
考虑到小学生的自身特点,造句时不必过于追求内涵,或者辞藻的华丽。句子要贴合于生活,并且简单清晰。比如,以“洁白”造句,就可以写成“天上飘着洁白的白云。”,再比如,用“慈祥”造句,可以写成“门口坐着一位慈祥的老爷爷。”通过这种造句,小学生会对词汇有深刻的了解,即便日后遇到较为复杂的句型,也能够慢慢掌握。
(二)造句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部分小学生造句时出现“为了造句而造句”的问题,也就是说,随意将词汇放置到句子当中,由此造成词不达意,或者不知所云的情况,比如:在用“高兴”造句时,有的学生写出“早晨我高兴地起床了”,再比如“即使……也……”写出“即使我想吃冰激凌也没实现愿望”。类似的句子,猛地一看似乎也有道理,但表达的意思含混不清。出现此类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日常要求标准不高。学生造句时未能进行认真思考,这种训练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可能培养出学生敷衍的学习习惯。因此,造句时要让学生掌握词汇的用法,保证句子格式的完整性,并能准确阐述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提升小学生造句水平的方法分析
(一)增加造句训练,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造句训练就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也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感。由于小学生的生活背景和阅历各不相同,对于所见所闻的事物也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即便表达同一个意思,大家使用的词汇也会各不相同。教师要鼓励大家拓展知识面,借助多种表现手法进行造句练习。另外,文字运用不规范也是造句中常见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使用方法,及时纠正错误。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看,造句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调动各种知识储备,但受限于知识量不足,很难找到准确的词汇,由此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此时,同义词和近义词的替换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当然,教师需要及时启发,学生也要展开思路,通过逐渐提升语感,才能更好地驾驭词汇和句子。
(三)创设恰当的情境,造出美妙的句子
不夸张地说,造句和写作有很多相似之处。无论是造句还是写作文,都需要有感而发,借助内心情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因此,我们有必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借助实物或者多媒体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尝试造句,让学生写出情真意切的句子。比如,用“自豪”一词造句时,小学生们很难理解自豪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教师可以先讲解“自豪”的含义——因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集体、个人取得成就等而激发出来的荣耀感。教师可以播放几个小视频,比如:国旗杆阅兵式,载人航天飞机飞入太空,奥运赛场冉冉升起的国旗等等。学生们造句时就能够有感而发,“作为中国人,我很自豪”,“赢得比赛胜利,我们都非常自豪”。
(三)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考虑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应该给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尽量为小学生“解绑”,鼓励大家不断创新,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在学习完《端午粽》(屠再华)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大家用“盼着”一词造句,或者根据自己的生活进行造句。让学生慢慢理解,“盼着”是对人、事、物的一种期盼之情,比如说“放暑假了,我盼着早点见到奶奶”,“夜幕降临,星星盼着黑夜尽早到来”,“生病时,我盼着能早点返回学校”。这种造句融入了小学生的个人情感,是源于生活的真实想法,能让小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总结
总之,识字、组词之后就是造句。造句训练对小学生运用语言(书面、口语)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及时引导,为小学生创造恰当的语言环境,积极拓展大家的知识面,积累更多词汇量,逐步提升小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造句训练;逻辑思维;表达能力
作为文章的基本结构单位,句子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造句练习的价值不言而喻。这是因为,造句的过程就是大脑飞速运转的过程,对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其次,在造句训练过程中,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力也会随之提升。第三,教师的合理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完善句子结构,从而保证学生多样化的发展。
一、有关造句的基本概述
句子是语文的基本单位,造句是提升小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的重要路径。一直传承下来的“两句三年得”说的就是内涵丰富的句子。当然,小学生不必在造句中千锤百炼地专注于某一句话,但也需要掌握造句的方法。语言不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还承载着丰厚的情感和知识,并且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交流中,每句话都能表达我们的思想情感,经过长期不懈的锻炼,小学生也能很好地处理文字,做到出口成章,文采飞扬。
二、造句的基本要求
(一)句子贴合实际,简单明了
考虑到小学生的自身特点,造句时不必过于追求内涵,或者辞藻的华丽。句子要贴合于生活,并且简单清晰。比如,以“洁白”造句,就可以写成“天上飘着洁白的白云。”,再比如,用“慈祥”造句,可以写成“门口坐着一位慈祥的老爷爷。”通过这种造句,小学生会对词汇有深刻的了解,即便日后遇到较为复杂的句型,也能够慢慢掌握。
(二)造句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部分小学生造句时出现“为了造句而造句”的问题,也就是说,随意将词汇放置到句子当中,由此造成词不达意,或者不知所云的情况,比如:在用“高兴”造句时,有的学生写出“早晨我高兴地起床了”,再比如“即使……也……”写出“即使我想吃冰激凌也没实现愿望”。类似的句子,猛地一看似乎也有道理,但表达的意思含混不清。出现此类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日常要求标准不高。学生造句时未能进行认真思考,这种训练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可能培养出学生敷衍的学习习惯。因此,造句时要让学生掌握词汇的用法,保证句子格式的完整性,并能准确阐述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提升小学生造句水平的方法分析
(一)增加造句训练,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造句训练就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也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感。由于小学生的生活背景和阅历各不相同,对于所见所闻的事物也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即便表达同一个意思,大家使用的词汇也会各不相同。教师要鼓励大家拓展知识面,借助多种表现手法进行造句练习。另外,文字运用不规范也是造句中常见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使用方法,及时纠正错误。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看,造句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调动各种知识储备,但受限于知识量不足,很难找到准确的词汇,由此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此时,同义词和近义词的替换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当然,教师需要及时启发,学生也要展开思路,通过逐渐提升语感,才能更好地驾驭词汇和句子。
(三)创设恰当的情境,造出美妙的句子
不夸张地说,造句和写作有很多相似之处。无论是造句还是写作文,都需要有感而发,借助内心情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因此,我们有必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借助实物或者多媒体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尝试造句,让学生写出情真意切的句子。比如,用“自豪”一词造句时,小学生们很难理解自豪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教师可以先讲解“自豪”的含义——因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集体、个人取得成就等而激发出来的荣耀感。教师可以播放几个小视频,比如:国旗杆阅兵式,载人航天飞机飞入太空,奥运赛场冉冉升起的国旗等等。学生们造句时就能够有感而发,“作为中国人,我很自豪”,“赢得比赛胜利,我们都非常自豪”。
(三)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考虑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应该给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尽量为小学生“解绑”,鼓励大家不断创新,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在学习完《端午粽》(屠再华)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大家用“盼着”一词造句,或者根据自己的生活进行造句。让学生慢慢理解,“盼着”是对人、事、物的一种期盼之情,比如说“放暑假了,我盼着早点见到奶奶”,“夜幕降临,星星盼着黑夜尽早到来”,“生病时,我盼着能早点返回学校”。这种造句融入了小学生的个人情感,是源于生活的真实想法,能让小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总结
总之,识字、组词之后就是造句。造句训练对小学生运用语言(书面、口语)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及时引导,为小学生创造恰当的语言环境,积极拓展大家的知识面,积累更多词汇量,逐步提升小学生的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