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例谈讨论式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姜思林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田庄镇张舍中学



【正文】  【摘 要】 初中生开始步入青春期,这会使他们变得更加烦躁。面对各类学科没有耐心,而一旦处理不好他们这种情感上的变化,很有可能导致较严重的后果。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就凸显出了它的重要性,能在学习中明确哪些事情的底线,是绝对不能触碰的。但因为法律因素的枯燥乏味,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堂效率的提升。课堂上教师用讨论式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家长和部分教师却如临大敌,这是因为人们对其认识还不足。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有责任充分挖掘讨论式教学的内涵,并利用讨论式教学推动课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讨论式教学;参与兴趣;活跃气氛;表达能力;课堂气氛;知识记忆

  道德与法治课程十分贴进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可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了解社会运行规律。如此接地气的一门学科就没有理由拒绝讨论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应严肃对待,充分了解讨论式教学的利弊,取其所长。讨论式教学能有效改善课堂学习效果,能积极带动学生参与其中,在相互影响下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进行整理归纳再进行输出。
  1、加强知识实践,锻炼表达能力
  在刚开始学习阶段,加强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和这种思维意识。通过讨论式教学方式能对一些案例展开调查探讨,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自己的这一思想。更重要的是能带给他们一个更深刻的体验。例如,教授“我们与法治同行”时,尽可能搜集一些有趣的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分享,使他们自由讨论。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是开始逐步形成独立思想观念的时期,能进一步帮助他们思考问题更深层次的内容,真正帮助他们培养一个综合性思维体系,通过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帮助他们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输出,将别人的观点进行消化吸收。例如,教授“尊重自由平等”时,教师可针对这几个概念:尊重,平等,自由等等。他们正处在青春期,对这几个概念更具感触。更重要的是教师能通过这项措施与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这样才能帮他们在这个关键过程中进一步梳理自己的知识脉络,更加明确自己的思想观点。学生不仅要对所学知识掌握理解,交流能力可帮助他们了解人与人之间是如何沟通的。教师可创造出一种交流氛围,让学生愿意并乐意交流。讨论式教学就能创造出交流的氛围,还能激发出学生对于交流的欲望。例如,《师生情谊》这节课主要讲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怎样交往。教师除了要给学生讲解这些课本上的知识外,还要与学生多交流交流,才能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心理活动。
  2、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学生,难免会接触到各种形式的娱乐节目、娱乐实践,有些初中生还十分迷恋各种娱乐机制,所以讨论式教学可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例如,在“合理利用网络”这课中,这样一个话题:网络究竟是好还是坏?围绕这个话题教师可按照教学计划和教材带领学生探讨网络的真相。但是学生在家里、学校里接受的教育方式往往是:“好好写作业,别看手机!”其心中会默认教师和家长一定反对其上网,所以教师讲解此课时学生可能会受标签化认知的影响,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思考网络的利弊呢?拿着黑板擦的学生就要起立发言:“网络有什么好处?网络有什么坏处?”由此,整个班级氛围也会瞬间变得轻松活泼,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可把网络的各项利弊总结出来了。
  考试不管是出于考试的目的,还是出于单纯学习知识的目的,学生都有必要理解和记忆课本上的各项知识点,有些知识点偏重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点时用讨论式教学提供有效帮助。例如,“遵守社会规则”这一节,教师可在教学现场用整个班级的纪律举例子促进学生对“秩序”一词的理解。但是教师的口头语言和课本上的知识毕竟还是停留在了理论阶段,组织情景模拟游戏,游戏主题就是:“个人自由和公共秩序哪一个重要?”然后安排几个学生上台模拟室内的情景,让一个学生模拟醉汉躺在椅子上,一个学生模拟行人把垃圾扔在草坪上,一个学生模拟小孩子哈哈大笑……教师还要让台下观看的学生评价一下这些模拟人物的自由行为是否与公共秩序相冲突。讨论式教学不会拘泥在几页课本上,而是会用更加生动具体的场景加深学生心中的印象。
  3、拓展学生视野
  如果教师把目光停留在纸面上,那么学生的思维最多也不会超出课本上的内容,如果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看到知识的多面性,那么学生也就会亦步亦趋,随着教师打开思维。例如,在“尊重他人”学习中,学生的大脑会跟随教师的授课内容思考本节课的主题:如何尊重他人。教师在这个话题上可通过举正、反例子给学生展现各种各样尊重他人的行为。可是很多教师把授课内容止步于举例子,各种各样的例子看起来虽然鲜活,可是学生真正能思考到的东西也会仅限于此。所以教师最好让学生从“尊重”二字的核心内涵出发,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这样的话学生就能打开思维,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尊重他人。课前教师可做一个简单的电子幻灯片,在幻灯片上按照线性顺序给学生设置一个个选择题:随意翻看别人的日记是尊重吗?与人握手是尊重行为吗?尊重等同于平等吗?尊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吗?这些问题要逐渐指向尊重的深层含义,这样学生在上台做选择游戏的时候就能跟随引导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宽广。讨论式教学不只让学生开心,也要让学生有所思考。与此同时,讨论式教学的有效应用在深化学生关于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记忆方面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教学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探讨讨论式教学对于深化学生知识记忆方面的教学作用,关注学生在参与道德与法治话题课堂讨论过程中的具体学习表现,运用这一形式的课堂教学启发思维。学生能在与其他人就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的过程中,更高效地完成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记忆与背诵任务。例如,教授“人民当家做主”时,教师运用讨论式教学来向学生讲解我国所运用的基本制度,与学生交流探讨我国国家基本结构,深化学生关于国家体系与制度这部分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应当重视讨论式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最大限度的发挥讨论式教学的积极教学作用。
  总之,教师运用讨论式教学时,还可创造出交流的氛围和积极学习的氛围,讨论式教学方式十分有效,在语言的输出表达过程中加强了他们对思想观念的整合和归纳吸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了深度思考和表达之后,学生会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双志辉.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趣味教学[J].思维与智慧,2016(20).68.
  [2]高晓东.让枯燥无味的道德与法治课趣味盎然[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56.
  [3]程兰英.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亚太教育,2016(3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