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美术教学中美育渗透策略

【作者】 姜慧慧

【机构】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水霖学校



【正文】  【摘 要】 鉴别和欣赏美的能力,是美术学科教学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而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和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经过小学以基础性知识为教学核心的基础性阶段,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们美术素养的强化和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就是一项重要体现,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探索和创新教学形式,从根本上提升和强化学生们的美学素养。
  【关键词】 初中美术;美育渗透;存在问题;有效策略

  提升学生们的美学素养是美术学科的核心教学目标,美学素养的基本体现之一为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又具体包括鉴别美的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两个方面。鉴别美的能力意为分辨艺术作品的创作时代及创作者以及其品质层次的能力;欣赏美是对优秀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即能够发挥出艺术作品对人的主观情感的影响作用,鉴别是欣赏的先导环节,只有经过筛选的好的作品,才能让人体会到欣赏的乐趣。因此,美术教师要设计有效的课堂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们对美术作品的鉴别和欣赏能力,既要帮助学生了解本土的作品,又要引导学生借鉴和吸收外来作品的优点;既要让学生们体会美学的视觉艺术,又要引导学生们认识和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内涵和精神价值,由此才能真正培育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能力。
  一、引导观察,发现美育魅力
  基于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不能只通过教师口头讲述的方式完成,否则学生们只能抽象地想象相关概念和理论,而无法真正体会到美的价值和意义,因而无法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课堂教学价值,无法达成其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因此,教师要探索新的课堂模式,转变角色定位,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围绕学生开展课堂活动。为此,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喜好特长,并对其美学素养进行基本测试,初步掌握其能力水平,再据此确定整体的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其次,教师要多组织实践活动,建立美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学。例如,在教学《校园的春天》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相关主题作品展,组织学生们在校园或周边地区进行拍照或写生活动,并鼓励学生们对各自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此外,教师还需要向学生充分展示多种形式的美术作品形式,不只局限于日常的摄影、绘画等,而是为学生提供机会接触折纸、书法、刺绣等作品形式。如在教学《漫步书法世界》时,在讲述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组织书法写作比赛,使学生们亲身体验书法的魅力。
  二、师生协作,深知美育艺术
  有些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需要经过多人的配合和努力来完成,因此合作是美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内容,此处所说的合作既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又包括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比如在学习《玫瑰花折纸》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小组内部自行进行分工配合,协力达成课堂任务,折纸完成后教师对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并鼓励各小组之间相互进行交流和学习,对于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需要对此予以认真解答。又如在利用废物DIY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体现在课前为学生们准备材料,以及课后的点评和反馈过程中,而正式课堂则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更多只是承担着辅助和管理的角色,学生运用教师课前准备的材料自行进行创作,教师不可以干预学生的创造自由,不能对此设置限制,而是应当尽可能地给予学生们帮助,尽力满足其创作需要。在课后教师也要认真听取和解决学生们的意见和反馈,并据此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形式,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
  三、多样化教学,抒发个人情感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引起情绪比较敏感,情感较为丰富细腻,因此,教师要选用较为轻松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反应和接受程度,及时发现学生们的情绪变化并耐心予以引导和纾解,比如注重开展室外教学活动,在学习《静物写生》课程内容时,教师在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之后,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播放相关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其探索热情和欲望,之后再组织开展室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们走进自然,自由的选择自己所想要绘画的事物,并给予其充足的空间使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学生们完成各自的作品后,教师要引导其表达其作品的内涵和寓意,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进行沟通和交流,由此既能实现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放松身心,使其以轻松的身心状态,以轻松的形式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从而有利于其真正体会和理解作品背后的内涵和意义,切身感受到美学的价值和作用。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美学素养提升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们要积极探索高效的课堂开展内容和形式,将美育进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和进度,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过渡和衔接,以轻松的形式和氛围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司徒静婷.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深化美育路径初探[J].思维与智慧,2021(04):47-48.
  [2]李娜.美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方法研究[J].中华少年,2019(17):152.
  [3]童佳楣.美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5(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