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中职语文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

【作者】 汪 涯

【机构】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中等专业学校



【正文】  【摘 要】 由于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专业性较强,而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则在教育中处于相对尴尬的位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随着中职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语文教育也应针对现实状况进行相关调整。
  【关键词】 中职语文、现实困境、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教育格局的改变,中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情况下,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为社会各界都输送了相应的工作人员,而在专业培养的同时,也让语文这门基础课陷入了较为尴尬的处境。
  一、中职语文教育的现实困境
  1.1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相比于普通高中乃至重点高中的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中职的学生大部分为中考失利的学生和待业青年,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有限,文学素养更是无从谈及。在部分农村及其偏远地区,甚至存在学生认识的汉字有限以至于无法完成几百字的写作的情况。与此同时,中职教育在学生眼中,更多是学习技术以便于找工作的地方,而不希望继续学习语文以应对相关考试,因此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存在排斥情绪,从而让语文学科在实际学习中处于边缘地位。基于上述情况,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上课睡觉,甚至浏览电子产品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1.2老师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中职教育需求
  中职教育的老师接受的仍为普高的教育理念,因此,中职老师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时,整堂课的不断输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在课堂汲取到应有的知识量,而独立思考,运用语文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更是天方夜谭。
  同时,老师的教学模式受制于相关教材,中职教育使用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而许多教材依然以传统思路编写,不能与中职教育相适应,繁杂的内容使教学和考试都超出了应有的难度。但在此之外,由于语文学科的相对边缘地位,相关课时被一再压缩,中职语文老师与普高老师相比,又缺乏相关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讨论环节。从而时至今日依然有大多数中职学校在语文教学方面,学生与老师教学及课本几乎处于脱节的状态,无法满足中职教育阶段应有的需求。
  1.3学校的重视有限
  在课程设置方面,由于毕业后学生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学校更加侧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相应的则降低了对语文的重视程度,甚至不断压缩语文课程,增加其他专业课。由此,本来就基础薄弱的学生则更将语文学习视为可有可无,从而敷衍了事。老师也相应的照本宣科,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语文教育流于一种“形式”,从长远角度观之,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应对策略
  2.1调整语文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语文课作为基础课程,应得到相应的规定课时,而非由于专业课的任务而不停地被压缩。作为基础学科,语文课的学习将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有利于促进专业课的学习。在专业课得到保障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底蕴得到提升。而关系的调整也将让学生充分理解,语文学习并非可有可无,除了要通过相应考试之外,语文是一门值得付出时间与精力的课程。而不应在语文课上做专业课的练习,对于人人都可以轻松通过及格线的语文嗤之以鼻。
  除了保障语文学科的应有课时之外,应调整语文课的内容,与相关专业有所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实际应有的同时,也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例如,设计专业可以注重想象力的培养,机械类专业可以侧重于逻辑思维的培养。当学校的语文教学内容服务于专业课时,老师也能够根据具体领域,调整教学方案,而非一味的灌输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互动效果,也有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2.2更新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中,老师作为课堂的核心,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课本知识,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老师更应让学生融入课堂,乃至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而在当今不断发展的社会中,教师应当更新观念,树立“学生发展为本”“创新教育”等理念,从一个讲述者变为一个引导者,学生将更加自主地学习,有利于把握课程的整体脉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有利于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如与日常息息相关的口语与写作,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之后,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充分表达,从而锻炼了其口语交际能力,无论任何专业,都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在写作方面,虽然学生不一定具备坚实的文学基础,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充分结合生活实际以弥补不足之处,从而满足写作的需求。学生在实践练习中不断应用着语文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
  2.3完善评价机制,保障教学目的
  由于中职的学校特性,对于学生的语文考核不应该限于理论考查,而应淡化分数的影响,侧重于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的能力考核,由此建立起多方位多角度的考核机制。同时,考核可以分为多个模块,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践应用等,由此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果可以得到全面的展示,有利于教师给出准确的评估,从而达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初目的。同时,随着考核机制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评价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及教师不断调整与探索更多语文学习的可能性,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三、结束语
  中职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而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在适应中职教育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洋.中职语文教学现状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79-180.
  [2]邱雁凌.职业中专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文学教育(下),201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