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利用多媒体提高高年级学生习作效果的实践分析

【作者】 陈 琳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北关小学



【正文】  【摘 要】 多媒体并非新鲜事物,但如何用好这个“工具”,营造出鲜活的环境是教师们需要不断尝试的方向。从面前看,多媒体教学仍然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多媒体使用率很低,仍然习惯于板书教学。第二,过度依赖于多媒体,存在多媒体滥用的嫌疑。上述两种问题,均影响到教学效果。尤其是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如果未能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会影响到整体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多媒体;作文教学;实施方法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小学低年级和中年级,多以看图说话为主,通过长期训练和积累,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写作已经达到正常标准,尤其是记叙文方面,只有字数等有一些差异。为了提升作文教学效果,可以借助多媒体这个载体,向学生展示更多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和结构方面的问题。
  一、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素材
  从目前看,小学生有着明显的生活特点,他们居家生活的时间远多于户外活动时间。这种习惯不仅对学生的性格会产生影响,甚至对学生的视力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我们经常能够发现,很多小学生“五谷不分”,无法分清楚麦苗和韭菜,大葱与大蒜。亲手捏泥巴,爬大树的情形更是少之又少。但事实上,小学生是非常喜欢大自然的,对于那些能够看到、摸到、听到的事物还是非常感兴趣的。正是因为这样,小学生缺少写作素材,写作文时无法下笔的情况也就见怪不怪了。
  首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们多“走出去”,身体力行地接触大自然,在体验过程中去思考问题。如果引入多媒体,就能够实现足不出户走天下的目的。在教学闲暇时间,可以有目的地播放一些视频内容,比如说:南方学生无法理解草原、白雪、雾凇是什么样子的。尤其是这几年的新冠疫情,限制了学生的远游。通过播放这些视频,大家会慢慢学会描绘“打雪仗”、“滑冰车”、“骑马驰骋”的画面。教师需要针对某些生活场景进行讲解,比如说,骑马的时候需要做到“人马合一”,身体随着马奔跑的频率上颠下落。 
  同样,通过多媒体可以播放一望无际的大海,巍巍耸立的高山,一泻千里的瀑布,碧波千里的麦田,金灿灿的稻谷。教师在选材和播放时机上要有一定的选择性,比如说,根据教学进度,下周要安排大家写一篇有关动物的作文。那么,这周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只虫子的旅行》。同时安排学生多观察一些户外的小动物(或者宠物等)。那么,等到学生们写作时,脑海中会有大量的图片、视频闪过,这时只要合理“选材”,并对写作内容稍加修饰就能写出一篇很好的作文。
  二、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提炼素材 
  小学生在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方面仍然存在“短板”。上面提及,借助多媒体可以很好地丰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面对众多素材时,反而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或者组织材料时不知道如何取舍,最后变成随意堆砌或者写成“流水账”。那么,我们借助多媒体可以帮大家学会如何提炼素材。在实际教学中,可使用这样的方法,为学生们播放当下比较流行的歌曲。结合视频画面,可以让学生们分析这首歌的特点(相当于“听后感”)。大多数学生会分析歌词之美,曲调之美。但很少有学生能分析歌曲的节奏之美,尤其是高潮部分给人带来的情感收获。通过这样分析,慢慢让学生懂得,写好一篇文章要从结构上加以把握,保证各个环节之间的有序衔接,并做到有主有次,突出写作重点。
  通过上述学习,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会列出提纲(思维导图),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材料按顺序排序,最后优中选优提炼出精华部分。比如说:在写《我的父亲》时,有关“父亲”的素材林林总总太多了,小学生们会先从外貌勾勒出“父亲”的形象,并挑选出在“我”印象中“父亲”的典型故事。有的小学生就会这样写:“我的父亲看上去斯斯文文的,时不时用右手推一推眼镜”,“他对我一直很温和,每次和他牵手都能感到他给我带来的温暖”,“他性格很好,而且一直很坚毅,几乎没有见到过他喊苦喊累”,“记得爷爷去世的时候,我看到父亲哭得非常痛心,我才发现,父亲原来也很脆弱!”借助上面这些主干线,就能将“父亲”准确地描绘出来。最后,教师在讲解这样的范文时,也可以找类似的影视剧,通过播放其中的桥段,与这篇作文实现互动。
  三、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处理结构语言
  小学生写作多以记叙文为主,但在写作结构上存在过于单一的情况,比如:几乎每次写作都是按照:开端→发展→结尾这一顺序进行的。有关倒叙的方法却很少出现。由于长期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写作文,就会造成作文毫无新意的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也有意识培养学生开展深层次阅读,但在具体应用(习作)时,还是无法准确拿捏一些细节的,这也是阅读与写作“脱节”的典型问题。但事实上,阅读和写作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地阅读,开展针对性的写作训练。传统阅读时,很难做到大家共同观看同一“批注”,因此,大家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偏差。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某一篇文章以图片的形式滚动播出,并针对不同点评节点,展现出批注的文字。比如说,针对某个画龙点睛的词汇,隽永优美的句子,让人折服的修辞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和理解。最后,还要从整体上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当然,这个过程并非一言堂,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推敲,并归纳出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教师也不必做统一汇总,否则有可能禁锢学生的思想。
  结论
  总之,多媒体对于提升各学科教学效率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来看,合理使用多媒体,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