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双减背景下多学科融合的小学科学教学

【作者】 陈郦君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考院实验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科学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特征。说是一门独立学科,但涵盖了诸多学科知识,对于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作为“副科”更是应该一马当先,突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本文基于小学科学课程,就如何实施多学科融合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 双减”;小学科学;多学科融合;教学方法

  一、“双减”政策与多学科融合
  “双减”政策已经落地一年有余,有关政策内容解读这里不再赘述。就多学科融合教学来讲,是对多个学科的整合加工,既包括学科知识,还包括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元化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多学科融合思想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有利于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正确发展。
  从科学素养内容来看,涉及众多维度。这些都需要借助学习活动实现,在语文、数学、艺术、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都有小学科学的“身影”存在。在“双减”背景下,多学科融合思想不仅有助于改善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各学科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二、多学科融合教学应用于小学科学当中的问题
  (一)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小学生面对新知识时,多凭借兴趣来决定自己的接受程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引用其他学科知识不当,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就很难专注于学习。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了。此外,如果教学内容主次不清,也容易误导学生,甚至发生本末倒置的问题。因此,教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找到恰当的契合点,尤其是解决重点问题。要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课下只安排一些动手实践内容。
  (二)忽视学生学习需求
  开展融合教学时,多数小学生不懂得教师的意图。即便教师渗透了其他学科知识,也对课堂教学没有太大帮助。这也反映出一个问题,两种或多种知识相融合,不能简单地堆砌,而是要增加这些知识之间的“粘度”,保证相互之间能有机结合起来。另外,个别教师喜欢“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内容,未曾考虑到学情问题。这种教学会适得其反,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评价制度存在缺陷
  在教学过程中,多数老师都更倾向于即时评价,并且这种评价多集中于小学科学上,对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反馈却寥寥无几。尤其是事物情感方面,基本很少涉猎。此外,小学科学评价多以考试为手段,其他评价手段几乎没有。但考试内容很少涉及综合性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重视度不够,进而影响了科学课程与其他科学的融合。
  三、小学科学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探讨
  (一)联系生活结合实际
  从小学科学课本身来说,都来源于自然和生活。因此,科学与其他课程融合可以依托于生活,借助关联问题,引发学生兴趣。特别是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结合起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相关知识为例,这些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如果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就能帮助学生对垃圾进行科学分类,提升学生的环保理念。
  (二)掌握多学科融合的特点
  从社会发展方向来看,复合型人才在未来将是非常急缺的。学科融合也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我们提倡多学科融合,并非无原则地融合,教师还需要掌握具体特点。
  第一,科学主体性。实现多学科融合,不能背离科学这一主学科宗旨。之所以和其他学科融合,只不过是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网络,其他学科只是“支线”。如果过于突出其他学科,必然会产生喧宾夺主的效果,小学生也无法把握主次关系。
  第二,以生为本。在“双减”政策下,教学更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小学科学与其他学科融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充分调动各种学习资源。科学教师要与学生做好互动沟通工作,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收集学生关于教学相关的问题,先鼓励学生自行寻找答案,并合理设计导学方案。根据学情,选择学科融合点,并给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
  第三,开放性。科学与多学科融合可以应用在如下方面:新课、实验课、习题课,或者专题活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开展实操活动。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适当调整知识体系,增加一些校本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三)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小学科学教学评价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开展多元化评价体系,能够从不同维度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能力、学习态度。除去考试这一考核方法之外,还可以引入其他学科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形式。甚至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此外,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情趣,还可采用实验报告、考察总结、科学绘画、活动报告等评价方式。
  (四)优化多学科教学过程
  “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要尽量紧凑,这样有助于将课外时间“还给”小学生。从多学科融合角度来看,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入手。科学教师应该重点调查小学生的兴趣点,筛选出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优化教学设计过程中,突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方式、融合点、融合技巧。在课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反馈,准确解释融合点相关的知识。要合理控制教学时间,给学生更多发挥的机会,并适当增加多元化评价内容。在课后,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新鲜事物的能力,同时做好反向优化工作,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总结
  总之,“双减”政策的实施,并非对作业简单的“删减”。本文基于多学科融合,就如何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简单分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情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准契合点,才能做好学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