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组合作教学法在初中数学实践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 姜金锋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张汪镇张汪中学



【正文】  【摘 要】 新课改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应该充分关注其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发展,让学生在自主的作用下去进行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本文立足于初中数学教学基础,针对小组合作教学法在初中数学实践课堂中的运用方法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提升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自主性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 小组合作教学法;初中数学;实践课堂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围绕学生的基本特性来展开教学活动。因此,积极利用数学的学科优势,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实践课堂,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方面有所收获。本文在充分总结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强小组合作教学法在初中数学实践课堂中的运用措施。
  一、合作预习进行初探
  在初中数学实践课堂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预习,则更容易让学生的预习效果得到提升,并让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其实践课堂能力。例如,在预习的环节中应该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共同提出实践课堂的疑问。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法对《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节的内容进行预习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问题工具单的制作,以便于学生在实践课堂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也便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在实践课堂预习中的基本情况。比如,在小组合作预习中,大部分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探究,解决了“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以及“两个或者多个负数大小的比较”,但是也在问题工具单上提出了以下问题:“还有没有更简单地方法来进行有理数的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意义还能够运用在哪些生活实际中?”
  在初中数学实践课堂中,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实践课堂兴趣得到了激增,同时也让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激发了思路,增强了基本学习能力,在对基础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实践课堂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交流收获
  初中数学实践课堂的提升离不开自主课堂的构建,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课堂归还于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所学内容的探究,教师则主要其监督和提醒的作用。比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以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探究新知。具体而言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用字母表示数非常方便,(2)用字母表示数能够让规律一目了然,(3)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更为简单清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主动参与到每一个小组的合作讨论中,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去收获新的知识点。当然在探究的过程中也有部分内容是学生暂时不能够理解的,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让其积极主动地去进行获取信息,获得收获。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也是培养初中学生实践课堂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确保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与其中,才能够让合作探究有一定的收获。
  三、合作复习自主提升
  所谓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对复习花费太多的功夫,这便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初中数学实践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复习,并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与同学的合作来发现自身的问题,然后在与同伴的合作中来主动弥补自己在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上的不足,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和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进行《等式的性质》这一节的巩固练习时,有部分同学对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等式的基本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还不够清楚,那么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他们会互相交流、互相请教,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思维方面比较类似,因此,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实现自主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合作评价有效反思
  评价和反思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通过评价和反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寻找到提升能力的方法。在初中数学实践课堂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评价,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评价反思的环节中,从而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地反思。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一节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所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首先,可以采取生生互评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中的成员进行互相点评,并在点评的过程中明白自身的不足和优势,然后积极主动地吸取对方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实现共同进步。其次,学生还可以以自主反思的方式来对所学过程进行评价,积极主动地探究自身知识的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寻找新的探究方案等。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学生的实践课堂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初中数学学习效率的高低。将小组合作教学法充分运用于初中数学实践课堂的过程中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数学学科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初中数学实践课堂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是当前数学教学的势在必行之事。
  参考文献:
  [1]史建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2022(19):140-141.
  [2]杨红英.项目教学法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应用探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2):163-165.
  [3]马文会.构建合作性学习小组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效率[J].新课程,2022(15):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