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双减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讨

【作者】 张小荣

【机构】 陕西省城固县胜利小学



【正文】  【摘 要】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教育界的重大变革。该政策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对学生的“解绑”。为了促进“双减”政策实施,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设计作业,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总的来说,为了提升语文作业的有效性,还需要布置针对性的作业,这就需要从作业分层、作业量、作业难度和形式等多个方面入手。以下就此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双减”理念;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生语文作业的影响 
  (一)“双减”政策解读 
  2021年7月,我国全面推行了双减政策,旨在通过该项政策降低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和课外培训压力。在这种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开始从作业量入手,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双减”政策。事实上,“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融入“提质减量”的理念。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作业量。
  (二)提升小学生的兴趣
  在“题海战术”模式下,小学生不堪重负,其学习兴趣消失殆尽。从以往教学经验来看,小学生的学科作业体验度较差,完成的多数作业均含有“应付”的因素。由于存在厌学情绪,学生们会产生很强的负面情绪,甚至对语文课失去了兴趣。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死读书”是传统教学的真实写照。在语文作业中,教师也一再强调如何巩固语文知识,有关小学生的综合素养问题,却鲜有提及。在“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师需要针对性地调整作业内容,并有目的的提升作业质量,机械性和重复性的作业尽量少布置或不布置。小学生们在完成作业时,既有“夯实基础”的效果,还有“拔高”的作用,从而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减轻小学生语文作业负担的基本原则 
  (一)作业总量适宜 
  减轻小学生作业负担,不是随意的“删减”,更不能“放任自流”,应该按照适量化的原则进行设计。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准确评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科压力为前提,适当降低总体数量。针对作业内容,应该做到优中选优,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作业的趣味性 
  在兴趣的引导下,小学生写作业就会“又快又好”,并能实现知识的内化。一般来讲,作业压力多源于学生主观意识。研究发现,无论作业量的多与少,都会有学生无法按时完成。在沟通中发现,由于这部分学生对于相关作业内容失去兴趣,从而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反之,如果觉着作业非常有趣,就会愿意承受相应的压力。因此,应该从作业兴趣度入手,以此降低学生的作业压力。
  (三)个性化原则 
  “因材施教”是传承千年的教学理念。有关学科作业,也应该秉承这一思想。这样能有效调整不同学生的作业压力。有研究证明,面对同一类型作业时,有的学生会倍感轻松,有的学生则觉着困难重重。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差异化作业,或者个性化作业,从而保证更好地发挥作业的价值。
  三、小学生语文作业设计和设计思路
  (一)坚持适度适量原则 
  坚持适量的原则,减轻小学生的作业负担,还能发挥学科作业的价值。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结合教学大纲明细化教学目标,更好地指导学科作业活动。小学语文教师要随时关注小学生作业完成时间,完成质量,作业难度感知等。结合上述数据,在设计后续作业时就能更好地调整“尺度”。比如:小学一年级学生会接触拼音和汉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教师们往往安排反复抄写,小学生的作业压力也就非常大了。为此,这类作业可以安排在课上完成,并且编排一些儿歌童谣,让小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些知识。
  (二)融入多元化作业内容
  一直以来,语文作业多以“读、写、背”为主。长此以往,小学生们就会觉着形同嚼蜡。语文课本身就融合了众多学科和文化元素,比如:绘画、歌唱、实验、表演等等。如果增加多元化作业内容,无疑会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作业”也就会变得妙趣横生。比如,针对《狐假虎威》一类的寓言故事,可以安排小学生进行表演。设计出服装、道具、报幕员、演员不同参与人员,大家集思广益,突出“狐”、“虎”和其他小动物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含义。
  (三)设计个性化的作业 
  多设计一些个性化作业,能有效提升作业完成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突破传统作业设计思路,合理引入个性化元素,形成符合于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作业,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立足于班级学生的学科感知情况,站在小学生的视角重新考量作业设计的内容。针对人物类课文,比如:司马光、列宁、白求恩等,需要帮助学生总结他们的人生经历,或者制作出专属名片。针对一些诗歌,则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二次创作,从而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我们鼓励设计开放性作业内容,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从而增强作业效果。 
  (四)融合艺术元素 
  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掌握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比如说:演唱、播音主持、街舞、乐器表演等等,或者是一些体育运动。将这些元素与语文作业融合起来,能够增加学生的乐趣。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各种元素仅仅是辅助手段,并不可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比如,教师布置一些赏析性质的作业时,就可以融入歌唱元素,李清照的《一剪梅》被演唱出来后,其意境会随着歌词而萦绕在大家耳边。通过布置此类作业,能够让小学生尽早接触一些优秀的古诗词,在感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开始接触美育教育。
  总结 
  “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负成了教学创新的主题。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认知水平,积极践行“提质减量”理念。在具体设计学科作业的时候,教师应该拓展作业的内容与方式,增强学科作业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考虑融入一些其他元素,并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内容,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