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议语文课堂上的德育教学
【作者】 张晓东
【机构】 黑龙江省依安县解放中学
【正文】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德育教学,而这些教育并非是孤立的,而是深深地扎根于语文教学中,立足于教材之中。德育教学内容涉及面比较广,包括自身品德修养、世界观、价值观、对于祖国民族的热爱、对于社会的贡献等等,但这些教育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以教学文本为载体,间接渗透的,教学中不要追求一点,而舍本逐末。
【关键词】 语文课堂;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及文本的特点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重要程度,语文本身就带有教育人品性的作用。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更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热爱祖国文化
现在初中语文课本选入的都是历代名家的名作,具有鲜明的积极的主题格调,或引人思考,获催人上进,每一篇都带有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印记。再有语文文本本身都是由汉子组成,里面融合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在教学中,一定要让这种精神以及文化价值得到凸显,给学生以心灵的启迪。教导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传统文化,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自豪。
和学生一起去“三味书屋”和“百草园”,探寻名家幼时的学习情况和童年的快乐;走进朱自清的“春天里”,去感受心灵在优美景色中的柔情;到“诗三百”里找寻几千年前劳动人民的苦乐;看《傅雷家书》,感受父亲柔柔的深情;走进唐诗,去学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去找寻《将进酒》的豪情;去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博大情怀……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知识,一定要重点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习感受。而这些或优美或保函哲理的精神食粮,正是有我们自己的汉子书写而成,在进行文本教学时,教师又应该对学生进行对于祖国文爱热爱的教育。都德说他们国家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也要让我们的学生知道,我们汉子是世界上更美的语言。如果连自己国家的语言都不热爱,何谈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呢?当我们的学生对自己祖国文化产生了浓厚情感之时,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既提高了学习成绩又充实了自身素养,学生的综合实力得到多角度多方位的有效提升。
二、学会做人
简简单单的“人”字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又有新的要求和标准。同时,也给了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更大的教学要求。初中生阶段正是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如果此时不能正确地加以树立,对于以后的人生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在讲授《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我给学生提了三个问题:1、老斑羚为何选择死亡?2、年轻斑羚为何不用感恩呢?3、假如说那些不是斑羚,而是我们人类,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你是人类中的小孩儿,你会怎么去做呢?头两个问题涉及的是课文文本的具体分析,学生讨论解答相对答案清晰,可到了第三问,讨论趋于热烈,答案也五花八门了。此题涉及到课文的中心以及外延拓展,具体让学生们由物及人。在充分的讨论中明白团结的重要、牺牲的可贵、人性中的闪光……学生的对于生命中不可避免遇到的关于人性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了正确的分析,此时种下的种子会一点一点地发芽生根,茁壮成长,从小的方面来说是对个人成长的,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对于国家未来的。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对于学生的人生教育始终是潜移默化,日结月累的,我们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到这一点,塑造孩子们积极健康向上的思维观念,给他们以后的人生路指好方向,打好基础。
三、体会人性的美好,学会向善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在孩子善良的天性的基础上再加以指导,是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的天职。人性中最美好的莫过于亲情。在我教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就着重对学生进行对于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恩情怀的培养。课文里面对于父亲以年迈之躯还身体力行地去关爱儿子的行为,前后几次“背影”的刻画与怀念,是我教导的重点。告诉孩子们和朱自清的父亲线比较,我们的父亲也同等地崇高。课堂上请自己说一说和朱自清父亲一样的父亲对于自己的关爱,学生们刚开始会有些难为情,可是在教师的激发之下,他们很快进入状态,畅所欲言,最后有点同学还潸然落泪。之前对于家长的种种不理解也在诉说中烟消云散了。我在课堂上在学生们的泪光中看到的是一群可爱孩子美好人性的闪现,学习课文很重要,但相比之下,这些不是更加重要的吗?德育的重要性显得无比神奇,而又自然而然地渗透了。语文的阅读理解教学中,大部分老师百分百地只是讲解如何分析以及解题技巧,这无可厚非,因为这是教学的根本,但我们不要忘记,还有德育的重要性呢!我们不能只是太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其实,在知识的运用的最内涵中还有一个骨架,那就是人自身最应该拥有的灵魂——精神。善良朴实、人性的美好,追求高尚的生活品味,这是一个人一生生活的本源与基础。这里,还应该再强调一下,教师第一应该以身作则,拥有高尚的人格修养,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再有就是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德育安排在议事日程当中,恰当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念的教育,需要做到的是点到为止,切不可老生常谈惹人厌。
四、教导学生积极向上,做到朝气蓬勃
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学生对寿镜吴老先生读文言文是的摇头晃脑的“痴情”所吸引,纷纷模仿。我当时就说,如果我上课时亦如此,你们会如何?学生七嘴八舌后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1、希望我也像鲁迅老师那样,上课时同学们就不会有打瞌睡的了,样子很搞笑的。又有几名学生到讲台上给我画了一个简单的妆,让我扮演一下,同学们笑得前沿后和的。2、不希望我那样,说现身太过死板的教学很无趣的……学生们畅所欲言,我也在他们们的蓬勃朝气中变得年轻了许多。我所说的这些其实也是德育渗透的一部分,那就是让孩子们有一个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外表之下是一颗颗蓬勃的心、一个个向上的乐观的灵魂。我们教师知识做了一些引导支持的小事儿而已。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对于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渊博的知识是学生们前行到远方的动力,而德育本身的内涵则是孩子们走得铿锵有力的可靠保障,所以,让我们尽快加以更大步伐的行动吧。
【关键词】 语文课堂;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及文本的特点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重要程度,语文本身就带有教育人品性的作用。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更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热爱祖国文化
现在初中语文课本选入的都是历代名家的名作,具有鲜明的积极的主题格调,或引人思考,获催人上进,每一篇都带有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印记。再有语文文本本身都是由汉子组成,里面融合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在教学中,一定要让这种精神以及文化价值得到凸显,给学生以心灵的启迪。教导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传统文化,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自豪。
和学生一起去“三味书屋”和“百草园”,探寻名家幼时的学习情况和童年的快乐;走进朱自清的“春天里”,去感受心灵在优美景色中的柔情;到“诗三百”里找寻几千年前劳动人民的苦乐;看《傅雷家书》,感受父亲柔柔的深情;走进唐诗,去学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去找寻《将进酒》的豪情;去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博大情怀……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知识,一定要重点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习感受。而这些或优美或保函哲理的精神食粮,正是有我们自己的汉子书写而成,在进行文本教学时,教师又应该对学生进行对于祖国文爱热爱的教育。都德说他们国家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也要让我们的学生知道,我们汉子是世界上更美的语言。如果连自己国家的语言都不热爱,何谈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呢?当我们的学生对自己祖国文化产生了浓厚情感之时,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既提高了学习成绩又充实了自身素养,学生的综合实力得到多角度多方位的有效提升。
二、学会做人
简简单单的“人”字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又有新的要求和标准。同时,也给了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更大的教学要求。初中生阶段正是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如果此时不能正确地加以树立,对于以后的人生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在讲授《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我给学生提了三个问题:1、老斑羚为何选择死亡?2、年轻斑羚为何不用感恩呢?3、假如说那些不是斑羚,而是我们人类,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你是人类中的小孩儿,你会怎么去做呢?头两个问题涉及的是课文文本的具体分析,学生讨论解答相对答案清晰,可到了第三问,讨论趋于热烈,答案也五花八门了。此题涉及到课文的中心以及外延拓展,具体让学生们由物及人。在充分的讨论中明白团结的重要、牺牲的可贵、人性中的闪光……学生的对于生命中不可避免遇到的关于人性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了正确的分析,此时种下的种子会一点一点地发芽生根,茁壮成长,从小的方面来说是对个人成长的,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对于国家未来的。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对于学生的人生教育始终是潜移默化,日结月累的,我们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到这一点,塑造孩子们积极健康向上的思维观念,给他们以后的人生路指好方向,打好基础。
三、体会人性的美好,学会向善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在孩子善良的天性的基础上再加以指导,是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的天职。人性中最美好的莫过于亲情。在我教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就着重对学生进行对于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恩情怀的培养。课文里面对于父亲以年迈之躯还身体力行地去关爱儿子的行为,前后几次“背影”的刻画与怀念,是我教导的重点。告诉孩子们和朱自清的父亲线比较,我们的父亲也同等地崇高。课堂上请自己说一说和朱自清父亲一样的父亲对于自己的关爱,学生们刚开始会有些难为情,可是在教师的激发之下,他们很快进入状态,畅所欲言,最后有点同学还潸然落泪。之前对于家长的种种不理解也在诉说中烟消云散了。我在课堂上在学生们的泪光中看到的是一群可爱孩子美好人性的闪现,学习课文很重要,但相比之下,这些不是更加重要的吗?德育的重要性显得无比神奇,而又自然而然地渗透了。语文的阅读理解教学中,大部分老师百分百地只是讲解如何分析以及解题技巧,这无可厚非,因为这是教学的根本,但我们不要忘记,还有德育的重要性呢!我们不能只是太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其实,在知识的运用的最内涵中还有一个骨架,那就是人自身最应该拥有的灵魂——精神。善良朴实、人性的美好,追求高尚的生活品味,这是一个人一生生活的本源与基础。这里,还应该再强调一下,教师第一应该以身作则,拥有高尚的人格修养,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再有就是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德育安排在议事日程当中,恰当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念的教育,需要做到的是点到为止,切不可老生常谈惹人厌。
四、教导学生积极向上,做到朝气蓬勃
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学生对寿镜吴老先生读文言文是的摇头晃脑的“痴情”所吸引,纷纷模仿。我当时就说,如果我上课时亦如此,你们会如何?学生七嘴八舌后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1、希望我也像鲁迅老师那样,上课时同学们就不会有打瞌睡的了,样子很搞笑的。又有几名学生到讲台上给我画了一个简单的妆,让我扮演一下,同学们笑得前沿后和的。2、不希望我那样,说现身太过死板的教学很无趣的……学生们畅所欲言,我也在他们们的蓬勃朝气中变得年轻了许多。我所说的这些其实也是德育渗透的一部分,那就是让孩子们有一个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外表之下是一颗颗蓬勃的心、一个个向上的乐观的灵魂。我们教师知识做了一些引导支持的小事儿而已。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对于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渊博的知识是学生们前行到远方的动力,而德育本身的内涵则是孩子们走得铿锵有力的可靠保障,所以,让我们尽快加以更大步伐的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