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艺术治疗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实务案例研究报告
【作者】 赵琼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研究者在艺术治疗工作坊实践中发现,激发兴趣是艺术治疗活动开展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从激发兴趣这个角度,以特殊教育学校艺术治疗工作坊一个学期的课程为例,来谈谈学生们在艺术治疗活动中的转变。
关键词:艺术治疗 特殊教育 课程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特殊教育学校艺术治疗工作坊实践探究——以四川省武胜县为例》(课题批准号:EHA180507)研究成果。
一、特殊教育学校艺术治疗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特殊教育的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艺术治疗的艺术教育实践不仅仅是画面的描绘,更有媒材的感知和运用,作为与特殊需要儿童的交流形式,它能够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治疗性作用,达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任何其他形式所不可取代的。如:刘中华(2008,宁波大学学报)运用艺术治疗测评工具 “房一树一人”绘画测验有效地评估了宁波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并运用自由创作、色彩探究和绘画这三种艺术治疗和干预手段 ,帮助留守儿童提高自我形象和改善人际关系。
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艺术治疗的实践活动,不仅探索出特殊教育学校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课程模式,而且使得更多的特殊需要儿童在活动中表达自己重拾自信,重塑健康的心理,把艺术创作内化为特殊需要儿童享受生活的一种休闲方式,相信且享受美好生活,为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研究者在艺术治疗工作坊实践中发现,激发兴趣是艺术治疗活动开展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从激发兴趣这个角度,以特殊教育学校艺术治疗工作坊一个学期的课程为例,来谈谈学生们在艺术治疗活动中的转变。
二、艺术治疗教室的布置情况
艺疗室在学校三楼,四个小组,四间教室,其中高段组是专门的艺疗活动室,靠近厕所,平时用水很方便,教室里面有三张大桌子,讲台下有张单人桌,平时课上都是分小组进行,如果有不适应小组活动的学生,会安排坐单人桌。平时用的材料放在讲台下的简易收纳箱里,因为没有柜子,存放有点杂乱,教室后方有一排桌子,课桌里面存放学生的罩衣,桌子上用来摆放学生的当节课的作品,或者放上图片卡纸等材料,学生自由挑选喜欢的材料使用,桌子下面的收纳箱用来收纳四个小组当节课使用物品。
三、学生情况
学校艺术治疗组学生一共92人,分高段(29人)、中段(22人)、低段一组(21人)、低段二组(20人)四个小组上课,下面以高段组的8名学生为例:
1.菡,女,16岁,智力残疾二级,样式化期;
2.苹,女,11岁,智力残疾二级,前样式化期;
3.福,女,10岁,智力残疾二级,样式化期;
4.雅,女,10岁,言语听力残疾二级,党群期;
5.辉,男,10岁,智力残疾三级,命名涂鸦期;
6.盛,男,10岁,低视力三级,样式化期;
7.明,男,7岁,言语残疾二级,样式化期;
8.五,男,14岁,言语听力残疾二级,党群期。
从绘画发展评估结果来看,这群孩子能力都很不错,除了2个孩子发展较慢,1个涂鸦期,1个前样式化期;其他6个孩子发展很不错,有4个样式化期,2个党群期。
四、课程安排
学校一学期一共安排了16周的课程:1—2周是两次评估,一个绘画发展评估,一个精细动作评估,主要在了解学生的能力; 3—6周,发现我校大部分学生上艺术课的兴趣不高,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团体的动力,安排了大的活动性很高的课,然后又体验了陶土和沙的新鲜媒材;7—13周,在学生有较高动力和兴趣的基础上,安排导向作品创作的课程,这时期学生出了很多作品;最后14—16周,对本期课程做了回顾与社会融合的拓展。具体课程安排如下:
第一周:自由画,第二周:制作名牌,第三周:泡泡画,第四周:布画,第五周:陶泥1,第六周:砂画,第七周:陶泥2,第八周:胶片画,第九周:剪撕贴科幻画,第十周:绘本创作1,第十一周:绘本创作2,第十二周:绘本创作3,第十三周:绘本创作4,第十四周:我最喜欢的一幅作品,第十五周:艺疗作品展,第十六周:作品拍卖会。
五、学生的转变
(一)学生变得很有兴趣上艺疗课
在《泡泡画》的课上,整个课堂很脏很乱,泡泡水也兑得不成功,也没有作品,基本在鸡飞狗跳中下了课,教导主任还问,艺疗课就是这个样子的吗。但是接下每天都有学生来办公室问老师什么时候再上艺疗课,学生很高兴很有兴趣;第二次学生和教师都有经验了,最后的作品也很梦幻漂亮。
(二)学生艺疗课的主动性增强
在《沙画》课上,在制作彩沙部分,之前我们是用油画棒和白沙磨出来,学生觉得这样太慢,颜色也太浅,然后都自发的想办法做新的尝试,最后找到了用水粉加水加上白沙,然后晾干,这样的方法制作彩沙,又快颜色又深,这样的思考和探索,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艺术课的主动性。
(三)学生打破界限变得积极而善于模仿
在《陶泥》课上,有个有意思的发现,明是励志班的,五是聋生班,平时他们的分组是很明显的,都喜欢按班级坐位。由于明在励志班组内捣乱,教师就把他放到了聋生班组,结果他受到了启发,做出了一个和五一样的手枪,在这之前,明的能力没有那么好的,所以适当的打破常规,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四)学生富有更梦幻的创造力
在《绘本创作》课上,发现学生的创作能力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学生用了撕剪贴、涂色、临摹、创作各种手段来描绘他们的未来世界,你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创作热情高涨,每个人都很有想法的样子,学生出乎意料的画出了好几十本绘本。而且很多学生在自由画的时候就会以故事的形式画了,还会与你分享他画的故事。
(五)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与作品与世界产生联结
在《艺疗作品展》课上,教师和学生先把所有的作品搬到篮球场,放上音乐,然后大家互相欣赏讨论留影。这节课,你会发现学生对作品会有很深的感情,不管是自己的或者是他人的作品。在摆放作品的时候都会很小心,走路也很小心,不会弄脏弄烂作品,就是很调皮的孩子也不会去破坏他人的作品,好朋友还会三五成群的一起讨论看画,你会深刻的体会到他们对自己作品的满意,他们渴望别人对自己的理解与认同。
参考文献:
[1] 金野.特殊儿童艺术治疗[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 陆雅青.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原书第三版[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3] 孟沛欣.艺术疗法:超越言语的交流[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 王东生.智力障碍儿童绘画技能指导[M]・重庆大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