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幼儿园教育研究的特点研析

【作者】 坎白尔汗·忙力克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阿日希乡第一中心幼儿园



【正文】

摘 要:对于幼儿来讲,其人生接触到的初级教育就是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不仅在国内基础性教育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还会对幼儿健康成长发展、良好行为养成、认知能力提升等方面带来极其重要的影响。为此,幼儿园、幼儿教师、家长都愈发注重幼儿教育工作,为了提供给幼儿健康安全、积极向上的成长生活环境,助力幼儿得以更加茁壮的成长,本文对幼儿园教育研究的特点做进一步探究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特点;幼儿教师


    在现今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重视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促使幼儿教育改革逐步推进,其对幼儿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确保幼儿园教学活动得以科学、有序地开展,应该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有进一步的了解。有效体现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幼儿的综合素质能够得以全面发展。

一、幼儿教育应更具趣味性和游戏性特点

与小学教育相比,幼儿教育虽说同样属于基础性教育,可是幼儿教育特殊性更强,两者在本质上有较大差别。因幼儿本身就存在活泼、爱玩、好动的特点,为此,幼儿教育应该更具趣味性和游戏性,其能够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进而使其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幼儿教育活动中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以及幼儿本身爱玩游戏的天性等为切入点,有效培养和激发幼儿兴趣。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幼儿园可以把教学活动有效融入到游戏中,采用多元化、创新性的游戏内容和游戏环节,帮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助力幼儿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1]

例如,在玩“拍皮球”的游戏时,幼儿教师可以将数字教学融入其中,让幼儿边拍球、边数数,有效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在玩“送玩具回家”的游戏时,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物品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等进行物品的分类,让幼儿在趣味游戏中进行知识的掌握,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幼儿教育应更具生活化和随机性特点

    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加强幼儿教育与生活实际的关联性,促使幼儿教育更加趋于生活化,其更便于幼儿对所学知识能有效进行掌握和理解吸收。其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的指出,幼儿园应该提供给幼儿更具融洽、宽松、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进而达到幼儿生长发育所需。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时,幼儿教师应该重点观察幼儿的日常行为,随机性地选取与幼儿生活相贴切的内容,降低幼儿的陌生感,使幼儿的生活经验得以更加丰富多彩。充分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幼儿本身的综合能力得以有效提升[2]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们吃水果时,引导幼儿指出什么是香蕉、苹果、梨子、柚子等,为什么小朋友不可以乱动水果刀,吃水果的叉子为什么不可以对准别人等,培养幼儿的常识性知识;在早上上学、晚上放学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礼貌性用语的教育指导,使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养成。通过一些生活化知识和教学活动的引导,使幼儿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幼儿教育应更具活动性和主体性特点

因幼儿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还未发育完全,整体的主体性较为欠缺,幼儿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也极易对幼儿的主体性进行忽视,其不仅会对教育教学效果带来直接影响,而且还会对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带来一定的局限性。为确保教学活动更具有效性,幼儿教师应该提升对幼儿主体地位的重视度,积极革新教学理念,为幼儿主体地位的体现构建有利条件。充分调动所有幼儿都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推动幼儿的主动性和个性化发展,进而达到预计的教学目标,助力其健康成长[3]

例如,在开展《寻找秋天》的幼儿教学活动时,为充分发挥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室外自己寻找秋天的影子。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周围环境的变化,如有的幼儿发现小草变黄了,有的幼儿发现小花慢慢枯萎了,还有的幼儿发现树叶随着阵阵秋风从树上落下来了等等。这不仅能够使幼儿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效体现出来,而且还能够让幼儿对季节的变化和特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四、幼儿教育应更具感官性和启蒙性特点

幼儿因其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的限制,其对于事物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应该注重幼儿感官性和直观经验的认知发展,通过一些较为浅显易懂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进行启蒙性教育,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开展幼儿教育时,教师应多设计一些感官训练活动,使幼儿的感性认知能力得以有效提升[4]

例如,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询问孩子们:“谁能找到一个比较粗糙的小石子和一个比较光滑的小石子呢?”然后让幼儿在操场上寻找自己认为光滑、粗糙的小石子。最后,幼儿教师再让幼儿展示自己寻找的小石子,让幼儿们一起辨别什么是粗糙、什么是光滑。通过这种感官性教学活动的训练,使幼儿能够对不同质感的物品有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结束语:

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身心发展还尚未发育成熟,对于幼儿的教育教学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加强对幼儿爱好和兴趣的培养。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个体发展,使幼儿教育教学活动能够具有趣味性、游戏性、启蒙性、感知性、生活性、随机性、活动性、主体性等特点,促使幼儿在参与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中,逐步激发其潜能和天性,推动幼儿的人格和品行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进而促使幼儿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晓丽. 关于幼儿园教学特点及教学方法创新策略的探讨[J]. 学周刊,2020(17):175-176.

[2] 邢路. 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创新教学方法的策略[J]. 家长(上旬刊),2022(9):165-167.

[3] 马红梅. 幼儿园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善策略研究[J]. 文渊(小学版),2021(7):334-335.

[4] 唐华喜. 浅谈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