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万银富

【机构】 四川省盐源县政府街小学 



【正文】  【摘 要】 双减背景下,教师教学工作秉持的教学理念便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升学生学习质量,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全面成长,并提升综合素质。为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论述,希望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能够转变设计形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取得良好的完成成果,以此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双减背景;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双减背景下对数学作业进行多样化设计,结合学生小学阶段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所需,在数学作业中融入更多生活实践,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作业完成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练习,以便于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并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便于增强学生数学素养。
  1.数学教师对数学作业设计时要突出其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若教师能够在数学作业设计时将趣味性元素加强融入,那么便可以引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数学作业学习力度,激发学生完成作业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作业完成效果事半功倍。例如,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小数加减法为例,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提升小数加减法运算水平,可以在课后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融入更多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练习中感受到作业内容的趣味性,以便于提高作业完成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到超市进行自主性购物,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和数学技能的印象,以此创新小学数学作业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后,需要将整个购物过程进行文字记录,将其列举为数学习题,并将解答方式书写工整,展现于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计算错误的内容要进行及时纠正,并对学生作业完成进行详细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激励,可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展现趣味性数学作业内容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2.数学教师对数学作业设计时要注重提升学生自主性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后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形式比较固定,内容比较固定,学生会在教师的固定引导中进行被动式完成作业内容,并不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成效。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作业设计师需要注重作业内容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自主性,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内容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对解决方案进行多路径探索,既可以掌握更多的数学学习方法,还可以培养自身数学素养。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对作业内容设计时可以引领学生进行单元复习,将单元复习作为作业完成的主要内容,引领学生总结不同数学章节的重点知识,并将知识进行归纳和整合,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整体,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学习体系,而且在后期崛起和解决数学问题时,也能够将总结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以便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数学教师也可以在作业设置的过程中设置一些变化性较强的题目,比如变换数学题中的数值,变换数学题中的语句结构,变换数学习题中的解题步骤,让学生对化型较强的题目进行自主性练习,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性,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理解能力和教师所布置的特殊性作业完成学习任务,不仅不会增多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满足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布置所需。
  3.数学教师对数学作业设计师要注重内容的生活性
  将数学作业内容与学生生活内容相互结合,能够让学生高效完成数学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点,以便于提高数学运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随家长共同到菜市场进行买菜活动,通过咨询家长对需要购买的蔬菜进行确定后,学生可以对指定蔬菜进行选择,并询问其价格,以西红柿为例,一斤西红柿的价格为1.98元,家长指定学生要购买三斤西红柿,并给予学生10元钱,要求学生购买西红柿后将剩余的钱入完整带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购买三斤西红柿总共花费5.94元,需要将剩余的4.06元交还给家长,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对数学计算进行练习,让学长深入到生活中,感受无处不在的数学知识,既可以体现数学作业设计的生活性,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数学问题时,增强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在后期学习时会增大数学学习力度,能够在双减背景下指小学数学作业得到优化。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其多样性,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摒弃传统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形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对课后作业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确保设计的内容与学生学习所需符合一致,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作业完成任务,还可以提高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体验感和快乐感,以便于增强作业完成效果、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还可以借助全新的作业设计形式,帮助学生完善数学知识体系,增强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概念进行快速理解,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双减”政策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J].新课程,2022,(03):224.
  [2]朱登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管理有效途径[J].求知导刊,2021,(51):35-37.
  [3]韩秀珍.浅述减负增效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策略探究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4):158-159
  [4]刘香兰.浅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结合统一[J].亚太教育,2020,(23):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