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作者】 孙永祥 蒋 琳 黄贵芬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载栋梁。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教书育人,功德无量。教师要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春天。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事呢?
【关键词】 峥嵘岁月;何惧风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人生的目标在于不断追求,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古往今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毫不吝惜地燃烧自己,发出全部的热,全部的光,全部的爱。辛勤的教师像红烛,受人爱戴,令人敬仰!
一、唱响时代主旋律,立足本职争先进
毛泽东主席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习近平总书记说:“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善于继承,才能有所创新。学校教育只有深刻领会践行我党、我军、我国许许多多优良传统文化精神,才能有效传承民族文化,陶冶学生美好心灵,引领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努力拼搏,积极奋斗,发扬光大。
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一系列闪闪发光的精神包括:长征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大庆精神、改革开放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雷锋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吕梁精神、红旗渠精神、沂蒙精神、杨善洲精神、浙江精神、太行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谷文昌精神、老山精神、西畴精神等等,这些历久弥新,流芳百世,催人奋进的精神,无一不是促进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催化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要接过革命前辈的红色接力棒,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砥砺奋进,敢于担当,不辱使命,争创佳绩。
人生苦短,对酒当歌。奋斗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我们还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小康路上没闲人,筑梦路上,我们正当时。为了筑好中国梦,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奋进铸辉煌。
一分春华,一分秋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所收获的,就是我们自己所播下的种。“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西畴——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在西畴精神的感召下,呈现了一个个令人叫绝的优秀人物。如:西畴县第一中学全体教师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力挽狂澜,在教育教学举步维艰的情况下,让自己的教学成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骄人成就——2022年一本高考人数突破百人大关,600分以上人数达三人,开创了教育教学的新局面;文山州西畴县西洒镇岩头村村民小组长李华明,带领村民用了12年的时间,修通了最后一公里的进村道路,圆了祖祖辈辈的通路梦;西畴县第一人民医院的黄录相在“疫情”面前,自告奋勇、冲锋在前、奔赴武汉,圆满完成抗疫任务;西畴县蚌谷乡海子坝村村民谢成芬,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带领群众不等不靠修路致富,被大家称为“拼命三娘”……我们学“西畴精神”而立;立“西畴精神”而为;为“西畴精神”而新;“创”出了教育新天地;“凿”出了致富路;“炸”出了“三保”台地;“育”出了新绿洲。真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出类拔萃——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雷锋说;“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向上的人。”学习“西畴精神”,创新教育佳绩,时不我待!振兴西畴经济,繁荣西畴未来,让教育教学突飞猛进,与时俱进,洗心革面,我们都不是局外人。
二、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教师深刻认识到: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我们的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根本在教师。既然为师,就要胸怀祖国,放眼未来,表里如一,任重道远,诗在远方。
孜孜不倦为师路,矢志不渝教书人。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教师以慈母般的爱心,博得学生的真心;以高度的责任心,赢得家长的放心;以艺术家的匠心,激发学生的创新。心甘寒暑辛苦,情愿生活清贫。守着学校的一方心灵乐土,盼着一生桃李满天下。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让工程实施完美无瑕,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教师群策群力,做到了默默无闻的付出,持之以恒的坚守。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业精一分汗千滴,爱心一颗花万朵”。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为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教师,我们深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促进作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我们不仅要上好课,还要时刻注重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教师治学严谨、授课认真、工作勤奋、待人诚恳、无私奉献。我们既是学生学习上的良师,也是学生生活上的益友,一直得到学生与家长的爱戴和好评。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们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使者,我们愿执着地“众里寻他千百度”,愿将心血化春雨,精心浇灌万朵花。我们要用诚挚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社会满意,学生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
志存高远,立足当下。如果我们有所追求,那就是我们的教育事业;如果我们有所企盼,那就是我们的莘莘学子;如果我们有所动力,那就是西畴人民。我们一定志存高远、事业至上,对党忠诚,对民用心,胸怀长远,立足当下,把小事做好,把大事做成,心窝里时刻装着父老乡亲,脑袋中时常想着学生。站在千秋伟业的角度想问题、谋事业,努力做一名办得了小事、扛得起责任,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的人民教师。
莫问收获,只问耕耘。无论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是脱贫致富、奔小康,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都是高度的政治站位,听从西畴县委、西畴县人民政府的号召,积极响应,认真履职——爱生如子,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竭尽全力、鞠躬尽瘁地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无论何时何地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去面对工作,引领学生,三思而行,稳步推进,无私奉献。
甘当蜡烛,燃烧自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国有家有廉耻,无私无畏无烦恼;无私无畏一身正气,为党为民两袖清风;无私无畏高尚高贵高洁崇高,纯洁纯朴忠实忠贞忠诚敬佩钦佩爱戴。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我们教师政治要强,要有信仰,要有家国情怀,心里要装着国家和民族,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坚定信心,不断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铸魂育人。
我们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加强师德修养,做学生一生的楷模。时刻铭记“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的高尚道德。做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做道德、行为的示范者和精神人格的塑造者。不断注重立德树人,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和蔼可亲,讲究与人为善。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学生排忧解难。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力求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做让学生喜爱的合格教师。
我们爱岗敬业,不断开展继续教育,增强教学业务,用渊博的学识,构建扎实的基本功,打造过硬的教学能力,确立勤勉的教学态度,巧用灵动、智慧、科学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师高弟子强,强将手下无弱兵。我们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素养。不断践行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完善自我,丰富自己。积极确立德高望重的人生奋斗目标,做一个具有积极心态的教师,做一个心中有目标、能够科学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教师,做一个厚积薄发、善于抓住机遇的教师,做一个能有效把握机会、有效自我驾驭能力的教师,做一个思想有高度、专业有深度的教师,做一个能够修身正己、求真至善、具有超凡人格魅力的教师,做一个充满激情、永葆青春的教师。
我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善于用笔耕耘,善于用语言播种,善于用汗水浇灌,善于用心血滋润。勇于审时度势,不负韶华,与时俱进,树雄心立壮志。践行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担当,积极做一个大写的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心一意为学生忠心耿耿。
总之,习与智长,化与心成。教书不惧甘苦,师表言传绝伦;节节翠竹茁壮,日日繁忙耕耘;快意倾洒雨露,乐观桃李芳芬。教育事业,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平凡之中见伟大,在学生成长的旅途中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路欢歌笑语,一生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在幸福的人生大道上,无怨无悔地做到: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爱岗敬业,孜孜不倦育桃李;春风化雨,谆谆教诲塑栋梁。
参考文献:
[1]朱伟.强教师素质必须先强师德[J];才智,2018(17)。
【关键词】 峥嵘岁月;何惧风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人生的目标在于不断追求,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古往今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毫不吝惜地燃烧自己,发出全部的热,全部的光,全部的爱。辛勤的教师像红烛,受人爱戴,令人敬仰!
一、唱响时代主旋律,立足本职争先进
毛泽东主席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习近平总书记说:“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善于继承,才能有所创新。学校教育只有深刻领会践行我党、我军、我国许许多多优良传统文化精神,才能有效传承民族文化,陶冶学生美好心灵,引领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努力拼搏,积极奋斗,发扬光大。
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一系列闪闪发光的精神包括:长征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大庆精神、改革开放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雷锋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吕梁精神、红旗渠精神、沂蒙精神、杨善洲精神、浙江精神、太行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谷文昌精神、老山精神、西畴精神等等,这些历久弥新,流芳百世,催人奋进的精神,无一不是促进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催化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要接过革命前辈的红色接力棒,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砥砺奋进,敢于担当,不辱使命,争创佳绩。
人生苦短,对酒当歌。奋斗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我们还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小康路上没闲人,筑梦路上,我们正当时。为了筑好中国梦,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奋进铸辉煌。
一分春华,一分秋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所收获的,就是我们自己所播下的种。“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西畴——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在西畴精神的感召下,呈现了一个个令人叫绝的优秀人物。如:西畴县第一中学全体教师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力挽狂澜,在教育教学举步维艰的情况下,让自己的教学成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骄人成就——2022年一本高考人数突破百人大关,600分以上人数达三人,开创了教育教学的新局面;文山州西畴县西洒镇岩头村村民小组长李华明,带领村民用了12年的时间,修通了最后一公里的进村道路,圆了祖祖辈辈的通路梦;西畴县第一人民医院的黄录相在“疫情”面前,自告奋勇、冲锋在前、奔赴武汉,圆满完成抗疫任务;西畴县蚌谷乡海子坝村村民谢成芬,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带领群众不等不靠修路致富,被大家称为“拼命三娘”……我们学“西畴精神”而立;立“西畴精神”而为;为“西畴精神”而新;“创”出了教育新天地;“凿”出了致富路;“炸”出了“三保”台地;“育”出了新绿洲。真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出类拔萃——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雷锋说;“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向上的人。”学习“西畴精神”,创新教育佳绩,时不我待!振兴西畴经济,繁荣西畴未来,让教育教学突飞猛进,与时俱进,洗心革面,我们都不是局外人。
二、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教师深刻认识到: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我们的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根本在教师。既然为师,就要胸怀祖国,放眼未来,表里如一,任重道远,诗在远方。
孜孜不倦为师路,矢志不渝教书人。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教师以慈母般的爱心,博得学生的真心;以高度的责任心,赢得家长的放心;以艺术家的匠心,激发学生的创新。心甘寒暑辛苦,情愿生活清贫。守着学校的一方心灵乐土,盼着一生桃李满天下。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让工程实施完美无瑕,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教师群策群力,做到了默默无闻的付出,持之以恒的坚守。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业精一分汗千滴,爱心一颗花万朵”。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为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教师,我们深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促进作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我们不仅要上好课,还要时刻注重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教师治学严谨、授课认真、工作勤奋、待人诚恳、无私奉献。我们既是学生学习上的良师,也是学生生活上的益友,一直得到学生与家长的爱戴和好评。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们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使者,我们愿执着地“众里寻他千百度”,愿将心血化春雨,精心浇灌万朵花。我们要用诚挚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社会满意,学生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
志存高远,立足当下。如果我们有所追求,那就是我们的教育事业;如果我们有所企盼,那就是我们的莘莘学子;如果我们有所动力,那就是西畴人民。我们一定志存高远、事业至上,对党忠诚,对民用心,胸怀长远,立足当下,把小事做好,把大事做成,心窝里时刻装着父老乡亲,脑袋中时常想着学生。站在千秋伟业的角度想问题、谋事业,努力做一名办得了小事、扛得起责任,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的人民教师。
莫问收获,只问耕耘。无论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是脱贫致富、奔小康,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都是高度的政治站位,听从西畴县委、西畴县人民政府的号召,积极响应,认真履职——爱生如子,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竭尽全力、鞠躬尽瘁地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无论何时何地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去面对工作,引领学生,三思而行,稳步推进,无私奉献。
甘当蜡烛,燃烧自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国有家有廉耻,无私无畏无烦恼;无私无畏一身正气,为党为民两袖清风;无私无畏高尚高贵高洁崇高,纯洁纯朴忠实忠贞忠诚敬佩钦佩爱戴。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我们教师政治要强,要有信仰,要有家国情怀,心里要装着国家和民族,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坚定信心,不断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铸魂育人。
我们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加强师德修养,做学生一生的楷模。时刻铭记“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的高尚道德。做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做道德、行为的示范者和精神人格的塑造者。不断注重立德树人,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和蔼可亲,讲究与人为善。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学生排忧解难。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力求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做让学生喜爱的合格教师。
我们爱岗敬业,不断开展继续教育,增强教学业务,用渊博的学识,构建扎实的基本功,打造过硬的教学能力,确立勤勉的教学态度,巧用灵动、智慧、科学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师高弟子强,强将手下无弱兵。我们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素养。不断践行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完善自我,丰富自己。积极确立德高望重的人生奋斗目标,做一个具有积极心态的教师,做一个心中有目标、能够科学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教师,做一个厚积薄发、善于抓住机遇的教师,做一个能有效把握机会、有效自我驾驭能力的教师,做一个思想有高度、专业有深度的教师,做一个能够修身正己、求真至善、具有超凡人格魅力的教师,做一个充满激情、永葆青春的教师。
我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善于用笔耕耘,善于用语言播种,善于用汗水浇灌,善于用心血滋润。勇于审时度势,不负韶华,与时俱进,树雄心立壮志。践行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担当,积极做一个大写的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心一意为学生忠心耿耿。
总之,习与智长,化与心成。教书不惧甘苦,师表言传绝伦;节节翠竹茁壮,日日繁忙耕耘;快意倾洒雨露,乐观桃李芳芬。教育事业,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平凡之中见伟大,在学生成长的旅途中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路欢歌笑语,一生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在幸福的人生大道上,无怨无悔地做到: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爱岗敬业,孜孜不倦育桃李;春风化雨,谆谆教诲塑栋梁。
参考文献:
[1]朱伟.强教师素质必须先强师德[J];才智,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