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思考

【作者】 朱习永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立足传统文化渗透,有效彰显立德树人的本质,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并自觉转化为自身的进步意识和价值观念,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 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思考   
  党的十七大就明确提出:“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彰显民族自信。”在高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并了解中华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健全人格。近年来,中国的对外交流越来越广泛,对于文化自信的要求非常高,故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深度提升学生的国家自信,文化自信,这样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高中生是即将成长起来的崭新一代,他们的身上不仅肩负着个人实力,更有极强的,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家国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渗透,能够更好的增强他们的文化传承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积极努力。那么,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熏陶感染——教师要提升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思想认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完成传统文化渗透的使命,教师自身要对传统文化有全面的认知。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说教之外,要善于运用智慧向学生传递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使学生从心底生发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经典作品进行多角度解读。除了挖掘语文课堂上必须关注的字、词、句之外,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方式为学生呈现文本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并借助信息化手段,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丰富,进而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层面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聚沙成塔——养成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意识  
  传统文化蕴含的知识面非常广,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课程、视频、文字等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知识,更要有效调动学生自身的积累意识,让他们在课堂内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积累意识,自觉主动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首先,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教授给学生一些传统文化积累的方式和方法。如在学习屈原的《离骚》,白居易的《琵琶行》,李密的《陈情表》等课文时,教师就要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多角度呈现,让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文化、知识积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其次,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一些好词好句,语文的表达方法,教师都要引导学生有效积累。像《琵琶行》中作者情感的描述方法,《登高》中杜甫怎样描写景色,《红楼梦》中饮食、建筑、服饰等相关的文化知识有哪些。教师都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们自主确立主题,开展相关的素材搜集和文本积累,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此外,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学生们经常接触的一些对联、谚语、俗语、歇后语等,也都属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积累意识,通过拍照记录,文本整理,PPT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积累的成果,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社会为促进的多渠道传统文化积累习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和积累意识,提升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成就感。   
  三、拓展外延,开展多样化传统文化积累活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品格是一件需要潜移默化、坚定不移坚持的事情,不仅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引导,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教师可以积极的拓展高中语文教学的外延,将语文教学延伸至课堂教学以外,让学生在不断的积累中了解、掌握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四、整合运用,循序加深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理解  
  在学生广泛了解传统文化,积累传统文化的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运用传统文化提供有效空间,让学生将内化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有效的输出,这个过程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而且可以深度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展示提供有效的空间。在学习《阿房宫赋》这篇文章时,很多学生会认为文章艰涩难懂,教师就可以对其中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分解,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并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展示。如《阿房宫赋》中蕴含了丰富的建筑文化资源,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自主运用网络,搜集阿房宫建筑的照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建筑富丽堂皇的特点。另外让学生结合自己积累的《红楼梦》中有关建筑的资料,进行对比性阅读,感受不同时期建筑文化的特点,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作风,从而使学生对于对文章的主旨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此外,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自己已经积累的一些传统文化资源,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冰”等,都可以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巧妙运用。  
  总之,语文作为文化传承的核心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文化立场更加坚定,激发其高中生传统文化传承的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所在。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从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