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作者】 梁 喜

【机构】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御河中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今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因其丰富的内容和易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被广泛应用,并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由于初中数学的特有学科性质,即抽象、难懂、晦涩等特点,使得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更加受到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运用策略

  多媒体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能够将学生带进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之中,完成许多在平常教学中无法完成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选择及恰当运用多媒体时,就更能体现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巨大优势。下面结合自己使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题组训练,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过去教师常常采用点名的方法,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示,教师再进行讲评。而教师其实可以实现人机交互的功能。教师可以运用Authorware制作成题组训练的课件,并让学生进行笔算,选择正确的答案。如果学生回答对了,窗口就会出现激励性的文字表扬学生;如果学生回答错了,窗口就会显示“你答错了,请你重新试验一次”,直到学生回答对了为止;如果学生接连几次都回答错了,那么就显示出解题的步骤。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其实,当面对中考复习题目或者习题的时候,这样的教学也适合于人机教学的环境。教师完全可以设计出这类教学课件,从前面知识的系统复习,到精心选择例题进行讲解,到实现巩固性的作业训练,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教学层次,组织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关的学习层次中去,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更高的层次。这样的学习的交互性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了好的条件,真正实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加大课堂容量
  在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方便的教具,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创设教学情景,也可以使用现成的课件、形象直观地演示数学对象,动态的展示数学关系,揭示数学本质,表达数学思维,吸引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情景去感知、理解、建构数学的意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加大语言输入量,尽量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比如我在八年级数学“四边形性质探索”一章里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特殊性时,展示几何画板制件的课件探索矩形的性质,让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平形四边形变为矩形的过程及其间对角线长度的变化”、“平形四边形变为菱形的过程及其间对角线夹角的变化”等,这样一样,平形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特殊性学生在几个变化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同时还知道了判定方法,本来几节课都讲不清楚的问题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就能掌握,并且印象更为深刻。这样的教学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不用愁了。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清晰地建立数学模型
  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如果活动与思维的联系被切断,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所以,要消融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最关键的还是要依赖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如在学习“探索勾股定理”时,笔者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作一个动态变化的直角三角形,度量并比较各边长度的平方值。 学生通过观察,对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有了感性的认识,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对勾股定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得到加深.这种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周密观察、主动探究的教学,效果甚好,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再如“截一个几何体”一课的学习中,需要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笔者在教学时,当学生利用实物做过实验之后,用多媒体演示了一下切割的过程及切割后的截面形状,并进行概括、总结,进行系统的比较讲解,将物体的构造清晰地展示,学生的认识得以强化,相应的数学模型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起来,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了,空间思维得到扩展,充分地发挥了想象力.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展示几何图形的动态变化
  中考数学题的压轴题往往是动点或图形整体移动的题。动态几何问题是关于几何图形存在动点、动图形等方面的问题。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创设一个由静止的定态到按某一规则运动的动态情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动中窥定,变中求静,从中探求本质、规律和方法,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和一般化特殊的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几何问题中的动点问题、平移与旋转问题就开始倍受关注,它们常常被各类考试所青睐。在平常的教学中,用多媒体可以突破这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尤其是几何画板,运动点和围绕点旋转以及沿着某一方向平移等都是很容易办到(下转第64页)
(上接第65页)的事。比如用几何画板引导学生探索旋转的性质,这比学生自己动手探究要快捷、准确,并且形象直观。再比如在研究点动型、线动型、形动型的有关问题时,学生感觉比较困难,若包含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学生感觉更困难,若将它们的运动情况用课件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可以了解其变化特征,抓住其临界状态,以静制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课件“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制作中,我适当地运用动画、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进行调节,在上课前通过媒体播放一首CD的音乐,让学生在专心致志地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讲立体图形时,我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着的地球”,时间是半分钟,在同学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复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在制作各张幻灯片画面时,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各个幻灯片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让学生对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避免产生黑板搬家的感觉,尽量使得求解以及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
  总之,初中数学的教学不只有课本,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内涵的理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并辅以合理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初中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潘洪波.初中数学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16(4).
  [2]杨亚光.初中数学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J].学园(教育科研),2015(23).
  [3]王海通.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的理性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