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之感想

【作者】 黄家伟

【机构】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御河中学



【正文】  【摘 要】 本文作者由自身的教学经验,主要从物理教学设计,物理作业布置两个方面谈及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物理教学的几点感想体会。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自主探究;教学设计;作业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具体如何操作呢?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已深入教师心灵,改变着原有的教学方式。就物理的学科特点而言,只有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从学生的发展来看,为给每位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老师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初中物理教学全面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打下基础。以下就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设计和作业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设计
  1.新课程改革下物理教学设计的要求
  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物理教学设计不再是教材内容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简单的安排。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工夫。
  2.从一节物理课谈新课程改革下物理教学设计的具体措施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陶行知先生这样说。过去我总是想初中的学生能力是不行的,所以常常有一些事代替他们完成。在教学活动中也只要求我认真的教,你认真的学,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我有了更多其它的感悟。
  在这以《光的直线传播》的教学设计为例。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大体已经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但认识相对浅显。以前,我只管一言堂,学生兴趣缺缺。在新课程的指导思想下我改变了思路,重新进行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从教材来看,新课标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知道学生己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生活经验。经过多番斟酌,我决定把课堂让给学生,选择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我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器材,只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选择需要的实验仪器,自行组合来探究光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吗?为学生主动的“学”创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教与学双边活动生动、活泼。在不知不觉中师生的角色转换了,使“教”真正为“学”服务。从整个教学效果来看,虽然也有不理想的地方,但基本上的确也得到了我预想的教学效果。学生设计了很多非常有创意的实验,有的实验独立完成,有的实验协作完成,很快就通过这些实验验证了自己猜想: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让学生取得了成功的喜悦,自然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着重于培养学生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基本符合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通过测评,这也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方式。
  二、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物理作业
  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反馈教学信息,检查教学效果;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吸收和巩固所学知识。
  1. 传统作业的弊端
  传统作业虽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给教师反馈教学信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效果,但传统作业强调重复模仿和机械训练的题海战术。它忽视了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而“题海”作业成了教师强给自己和学生的沉重负担。学生疲于应付老师,有的甚至抄袭作业,而教师也不能通过批改作业,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2.新课程理念下物理作业的优点
  不可否认,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练习做保障。但如何能使学生乐于做题而不是累于做题,我尝试过很多方法,最有效的是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选做作业”则是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题或创新题,每个同学量力而为,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例如,学完《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后,除布置基础训练上的“必做作业”外,还布置了三道“选做作业”让学生自由选做:(1)从生活中寻找更多作为杠杆使用的简单机械,并进行杠杆的分类。(2)针对课本中设计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评估实验的科学性和普遍性,能否对实验本身的不足进行改进。(3)当动力或阻力均不止一个时,杠杆的平衡条件将怎样应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做其中的一题。这样,既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空间。这样的作业不仅延伸了课堂训练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扩大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做作业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了。
  3.创新作业模式
  我还注意让物理作业的模式多样化,不一定用笔完成的才是作业。例如,我在讲解“惯性”时,一提车子向左或向右拐弯时身体会向哪个方向倾倒,学生意见就不一致了,于是,我说:“这个问题嘛,我给大家留成课后作业,你们坐车的时候亲自体会一下。”第二天学生马上跟我叙述当时的情形。这样的作业,学生很乐于去做,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它命名为实践作业。我们还可以设置材料查阅题等等。让学生的学习向生活、社会等广阔时空进行开放。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把学生的嘴、双手、头脑、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对学生的创造力给予适当的培养。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信念,我还愿意为学生想的更多,我还愿意为学生做的更多,我要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参考文献:
  [1]王罗过:《新课程教师读本:物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2]秦秀伟:《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育与管理》201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