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中职美术教学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
【作者】 罗永玲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正文】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的推进下,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迎来了新的局面和挑战。中职学校不仅担任了为国家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担,更需要满足国家培养人才计划的需求,在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新时代的背景下,应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学中与专业技能协同发展。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美术教育工作者,通过对中职学校美术教学现状的研究和分析,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积累和见解,针对中职美术类专业德育教学工作进行分析阐述,提出几点在美术教育教学中职德育渗透的新思路,希望能为相关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职;美术教学;德育渗透
1、中职美术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随着现今社会中职学生所处的大环境发展发生的巨大变化,中职阶段的学习也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的目标由专业技能型行人才向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方向转变、努力。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教学的过程不在是单一的向学生们传授理论、技能知识,更要重视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和的需要。将德育教育设为美术课程的核心,将是中职美术课程发展的重要过程,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将德育培养渗透到美术课堂,不仅仅局限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应上升到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品德思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价值观,通过艺术想象树立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高度。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科书知识面广,涉及了绘画、手工、历史、政治、历史等多方面内容,综合性强。引导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找准切入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对学生进行民族感和自豪感的教育、在美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尤为重要,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
2、中职美术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2.1利用美术作品欣赏渗透德育
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欣赏大量的美术作品,师生可以通过课前对不同题材、形式、背景、时期美术作品相关图片、文字、音乐资料的收集,通过对优秀美术作品的理解与欣赏,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的了解,在美术欣赏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美术欣赏教学的作用和价值,以情感人、以德服人,不断的去洗涤净化学生的心灵。
(1)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
不同的美术作品的创作包含作者的灵感来源、所处的历史背景环境及作者创作的感受都不相同。例如欣赏中国画家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课堂上我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直观的展现画面景象,让学生感受体验作品中表现的氛围。在指导学生对这幅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题材,表现形式、手法,背景环境,及相关画面的构图布局、设色、表现的人物场面。了解丰富的地毯刻画、汉白玉与黄菊,及作者创作背后的故事等,该油画作品是中国老一辈文人、画家关于政治无意识的集体记忆,记录了新中国诞生时中国人意气风发的豪情,以及在油画民族化探索中的自觉践行。引导学生感受这一红色作品的经典美,最终学生获得视觉审美的愉悦,达到以欣赏美术作品获得启迪和感悟,提升对美术作品的深层次情感上的体验和深刻理解。在扩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欣赏美术作品渗透德育教育,实现对学生艺术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促进中职学生高素质综合全面的发展。
(2)挖掘作品的德育内涵
美术作品同时反映了艺术家内心世界与精神世界,也是一个时代的人文财富。通过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去体现艺术家的丰富细腻的情感,使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赋予作品强大的精神生命力。欣赏美术作品《开国大典》,通过课前准备,课堂上老师可以适当的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作品进行详细的图文分析、探究,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与时代背景,适度的引导学生了解作品创作所处的历史背景环境,局部欣赏画中的英雄人物、了解八个灯笼的故事,深入挖掘作品的情感内涵,对艺术家赋予作品的精神内涵,产生道德情感的交流和共鸣,增加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渗透作品蕴含的社会意义与价值,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强化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价值追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高质量的发展。
2.2 利用美术活动渗透德育
美术活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联,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上都不可缺少。中职美术教学中可利用课堂活动内容来引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手工制作的剪纸、印染、黏土制作等教学活动等都可以适当适度的渗透德育教育。剪纸作为中国民间美术在漫长的创造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直接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的生活面貌、社会风俗和思想情感,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成为华夏民族美术传统的源泉。通过剪纸美术活动课堂,让同学们在亲自动手中了解感受民间艺术,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打下良好的审美意识基础,同样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达到美育之目的。
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结合美术教学,我在美术手工剪纸课堂活动中让学生们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剪刻主题进行红色剪纸作品的创作,形成用剪纸作品记录成长故事等。课前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了大量与主题二十大相关的剪纸素材、宣传画等的收集,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为每一幅剪纸作品设计宣传标语,使作品图形并茂。课上根据不同剪纸题材,在剪纸材料的选择上大体分为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两种表现方法,单色剪纸对颜色没有限制,根据不同场景选用不同的颜色,但大体以红色为主。套色剪纸根据不同画面表现的氛围、景物选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搭配。剪刻技法上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结合剪影的点彩剪纸表现形式上使作品独具特色,让每一幅剪纸作品,都能很好的反应一个德育主题,在剪纸教学活动中融入德育元素。用剪纸课堂活动之方式开展育人活动,一把剪刀、一张纸,讲述中华故事,浸润学生心灵,传递中华文化,展现了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我感到十分自豪。
美术教学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美术课堂渗透德育,将德育无痕贯穿美术课堂,也就达到了教学的教育性目标,得以让学生的人格更完美。
参考文献:
[1]张洪峰.让美术课堂洋溢德育的气息——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渗透德育的研究[J].江苏教育,2013,(1).
[2]张淑华.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索与实践[J].读与写,2012,12:202.
[3]张国伟.关于中职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之事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8(11):73.
【关键词】 中职;美术教学;德育渗透
1、中职美术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随着现今社会中职学生所处的大环境发展发生的巨大变化,中职阶段的学习也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的目标由专业技能型行人才向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方向转变、努力。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教学的过程不在是单一的向学生们传授理论、技能知识,更要重视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和的需要。将德育教育设为美术课程的核心,将是中职美术课程发展的重要过程,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将德育培养渗透到美术课堂,不仅仅局限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应上升到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品德思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价值观,通过艺术想象树立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高度。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科书知识面广,涉及了绘画、手工、历史、政治、历史等多方面内容,综合性强。引导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找准切入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对学生进行民族感和自豪感的教育、在美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尤为重要,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
2、中职美术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2.1利用美术作品欣赏渗透德育
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欣赏大量的美术作品,师生可以通过课前对不同题材、形式、背景、时期美术作品相关图片、文字、音乐资料的收集,通过对优秀美术作品的理解与欣赏,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的了解,在美术欣赏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美术欣赏教学的作用和价值,以情感人、以德服人,不断的去洗涤净化学生的心灵。
(1)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
不同的美术作品的创作包含作者的灵感来源、所处的历史背景环境及作者创作的感受都不相同。例如欣赏中国画家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课堂上我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直观的展现画面景象,让学生感受体验作品中表现的氛围。在指导学生对这幅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题材,表现形式、手法,背景环境,及相关画面的构图布局、设色、表现的人物场面。了解丰富的地毯刻画、汉白玉与黄菊,及作者创作背后的故事等,该油画作品是中国老一辈文人、画家关于政治无意识的集体记忆,记录了新中国诞生时中国人意气风发的豪情,以及在油画民族化探索中的自觉践行。引导学生感受这一红色作品的经典美,最终学生获得视觉审美的愉悦,达到以欣赏美术作品获得启迪和感悟,提升对美术作品的深层次情感上的体验和深刻理解。在扩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欣赏美术作品渗透德育教育,实现对学生艺术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促进中职学生高素质综合全面的发展。
(2)挖掘作品的德育内涵
美术作品同时反映了艺术家内心世界与精神世界,也是一个时代的人文财富。通过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去体现艺术家的丰富细腻的情感,使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赋予作品强大的精神生命力。欣赏美术作品《开国大典》,通过课前准备,课堂上老师可以适当的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作品进行详细的图文分析、探究,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与时代背景,适度的引导学生了解作品创作所处的历史背景环境,局部欣赏画中的英雄人物、了解八个灯笼的故事,深入挖掘作品的情感内涵,对艺术家赋予作品的精神内涵,产生道德情感的交流和共鸣,增加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渗透作品蕴含的社会意义与价值,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强化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价值追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高质量的发展。
2.2 利用美术活动渗透德育
美术活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联,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上都不可缺少。中职美术教学中可利用课堂活动内容来引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手工制作的剪纸、印染、黏土制作等教学活动等都可以适当适度的渗透德育教育。剪纸作为中国民间美术在漫长的创造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直接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的生活面貌、社会风俗和思想情感,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成为华夏民族美术传统的源泉。通过剪纸美术活动课堂,让同学们在亲自动手中了解感受民间艺术,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打下良好的审美意识基础,同样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达到美育之目的。
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结合美术教学,我在美术手工剪纸课堂活动中让学生们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剪刻主题进行红色剪纸作品的创作,形成用剪纸作品记录成长故事等。课前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了大量与主题二十大相关的剪纸素材、宣传画等的收集,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为每一幅剪纸作品设计宣传标语,使作品图形并茂。课上根据不同剪纸题材,在剪纸材料的选择上大体分为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两种表现方法,单色剪纸对颜色没有限制,根据不同场景选用不同的颜色,但大体以红色为主。套色剪纸根据不同画面表现的氛围、景物选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搭配。剪刻技法上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结合剪影的点彩剪纸表现形式上使作品独具特色,让每一幅剪纸作品,都能很好的反应一个德育主题,在剪纸教学活动中融入德育元素。用剪纸课堂活动之方式开展育人活动,一把剪刀、一张纸,讲述中华故事,浸润学生心灵,传递中华文化,展现了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我感到十分自豪。
美术教学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美术课堂渗透德育,将德育无痕贯穿美术课堂,也就达到了教学的教育性目标,得以让学生的人格更完美。
参考文献:
[1]张洪峰.让美术课堂洋溢德育的气息——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渗透德育的研究[J].江苏教育,2013,(1).
[2]张淑华.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索与实践[J].读与写,2012,12:202.
[3]张国伟.关于中职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之事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8(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