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挖掘小学美术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
【作者】 张芯怡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铁克其乡中心学校
【正文】 【摘 要】 传统美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扎实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优秀文化传统,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知,让学生能够树立保护、继承以及发展传统文化的志向。本文以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教材为例,分析如何挖掘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的一些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科书;传统文化;策略
美术教材是体现新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基本精神的载体,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资源。现行小学美术教科书中也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促进小学美术课程发展。可见,研究小学美术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促进小学美术课程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为之后的课改以及教材编写提供依据,给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美术教材中传统的民族美术作品种类较多,各类手工艺品、各种传统节庆活动等文化非常丰富。充分挖掘教材中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为此,本文就挖掘小学美术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路径进行探究。
一、明晰传统文化呈现方式,提高传承的针对性
就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方面的课例来说,呈现传统文化的方式主要包括:第一,将传统文化学习作为核心的单个课例或者是单元课例;第二,把传统文化当作主要实例进行运用的单个或者是单元课例;第三,传统文化只是用作学习一般概念的素材。这样的素材就是在单个或者是单元课例中展示有56个民族特点的作品图例,将传统文化当作实现教学目的的素材。第四,提取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美术作品图例。这里面的传统文化元素就是说在传统美术作品中进行提取得到的经典图形,比如,荷花、京剧脸谱、鲤鱼、龙、凤、牡丹和祥云等等。我们明晰了传统文化在美术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后,就能在可痛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突出讲授和引导学生学习传承,从而指导学生在现代美术作品创作中进行有效的运用。
二、抓住教材中的核心课例,重点学习传承传统文化
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小学美术教材中,以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学习作为核心的课例有44个,涵盖年画、壁画、民间艺术、美术鉴赏、偶戏、面塑、中国画、书法、剪纸、建筑、服饰以及泥玩具,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四个学习领域中都有体现。人美版教材“内容的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的社会和学校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民间美术的知识以及技能,认识到民间美术的价值”。依据我国传统民间美术的六大类实施统计分析,教材中有关民间美术的内容,课时最多的就是剪纸类,一共有15课时;最少课时的就是演具类,一共是4个课时。我们明研究分析教材中,明确了传统文化的核心课例后,就能有重点、有侧重地进行课堂教学,凸显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体现教材使用的灵活性、针对性与有效性。
三、灵活选择民间美术内容,体现传统文化传承实效
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单个课例44个中传统文化图例包括786幅,汉族传统文化占比最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占偏低;对于传统民间美术内容的选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知识与技能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内容,从而确保传统文化学习传统的实效性。
1.依据传统民间美术内涵寓意进行选择。一直以来,人们都很喜欢传统民间艺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其具有很多美好的内涵和寓意,在不断的传承中形成了一些特定的内涵符号,变成人们群众广泛知晓的共通词汇。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就对这些内涵符号进行了阐述,包括形成背景以及含义,引导学生对背后的意义进行理解,让学生可以学会在表达情感以及美术创作中进行应用。例如,六年级下册中“留给母校的纪念”,其中就运用了“鸡”这一纹样所象征的吉祥寓意,用来表达作者对母校的祝福。在“剪纸中的古老记忆”中,提到了国内各个地方的剪纸中纹样以及相应的故事内涵,例如,姜央射日、抓髻娃娃等,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中艺术形象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美好寓意。在理解这些之后,我们就能让学生在课后应用这些民间美术内涵符号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进一步理解民间美术内涵寓意,得到传承的目的。
2.依据传统民间美术造型特色进行选择。教科书中有很多的造型手法,以夸张法进行切入,让学生观察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方面的特征,学生会发现造型是不受客观对象具体形态限制的,是随意而为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想象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谁画的鱼最大”中展示的农民画《戏鱼》,让学生学习作品中的夸张手法,让学生可以在创作中也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再比如,“艳丽的大公鸡”就选择了“金鸡展翅”的农民画作品,让他们感受随意而为,学习夸张的造型手法以及艳丽的用色手法,并且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进行运用,提升作品的生命力。
3.依据传统民间美术绘画性进行选择。人民美术出版社教科书中对于民间艺术类型作品的选用较多,体现了民间美术的绘画性,这可以让学生的绘画语言进行补充。例如,“红色的画”,其中就选择了“剥玉米”;“我们的现在和将来”中就选择了“老牛和小牛”。教科书把各个地方典型的农民画作品渗透在教学中,展现了农民画的地域性特征,体现出了民间美术的绘画性,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民间艺术的绘画性以及专业性。
4.依据传统文化的思想性进行选择。在现行小学美术教材中对于传统文化的选择态度,要体现肯定教育、继承发扬的观点,主要是用静态的方式进行展现,对课例中的传统文化艺术的教学、学习与传承方式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要学会跟随时代发展而发展,随着各个国家间艺术的渗透和交流,传统艺术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体现了动态的发展观以及多元文化观。就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而言,老师要能够期望学生关注、赞美传统文化,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上述研究挖掘小学美术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的策略中,能够得到一些结论: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学习能满足新课标对于美术教育的基本理念要求。因此,当前在小学美术教育领域要充分认识到挖掘美术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持续摸索出通过学校美术教育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新渠道、新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佳铭.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元素在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应用分析——以人教版、人美版、湘美版教材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8(05):21-23.
[2]蔡颖莹.从民间文化遗产到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D].湖北美术学院.2011(06):56-71.
[3]钱初熹.中国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J]. 全球教育展望.2015(03):12.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科书;传统文化;策略
美术教材是体现新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基本精神的载体,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资源。现行小学美术教科书中也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促进小学美术课程发展。可见,研究小学美术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促进小学美术课程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为之后的课改以及教材编写提供依据,给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美术教材中传统的民族美术作品种类较多,各类手工艺品、各种传统节庆活动等文化非常丰富。充分挖掘教材中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为此,本文就挖掘小学美术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路径进行探究。
一、明晰传统文化呈现方式,提高传承的针对性
就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方面的课例来说,呈现传统文化的方式主要包括:第一,将传统文化学习作为核心的单个课例或者是单元课例;第二,把传统文化当作主要实例进行运用的单个或者是单元课例;第三,传统文化只是用作学习一般概念的素材。这样的素材就是在单个或者是单元课例中展示有56个民族特点的作品图例,将传统文化当作实现教学目的的素材。第四,提取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美术作品图例。这里面的传统文化元素就是说在传统美术作品中进行提取得到的经典图形,比如,荷花、京剧脸谱、鲤鱼、龙、凤、牡丹和祥云等等。我们明晰了传统文化在美术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后,就能在可痛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突出讲授和引导学生学习传承,从而指导学生在现代美术作品创作中进行有效的运用。
二、抓住教材中的核心课例,重点学习传承传统文化
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小学美术教材中,以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学习作为核心的课例有44个,涵盖年画、壁画、民间艺术、美术鉴赏、偶戏、面塑、中国画、书法、剪纸、建筑、服饰以及泥玩具,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四个学习领域中都有体现。人美版教材“内容的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的社会和学校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民间美术的知识以及技能,认识到民间美术的价值”。依据我国传统民间美术的六大类实施统计分析,教材中有关民间美术的内容,课时最多的就是剪纸类,一共有15课时;最少课时的就是演具类,一共是4个课时。我们明研究分析教材中,明确了传统文化的核心课例后,就能有重点、有侧重地进行课堂教学,凸显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体现教材使用的灵活性、针对性与有效性。
三、灵活选择民间美术内容,体现传统文化传承实效
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单个课例44个中传统文化图例包括786幅,汉族传统文化占比最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占偏低;对于传统民间美术内容的选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知识与技能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内容,从而确保传统文化学习传统的实效性。
1.依据传统民间美术内涵寓意进行选择。一直以来,人们都很喜欢传统民间艺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其具有很多美好的内涵和寓意,在不断的传承中形成了一些特定的内涵符号,变成人们群众广泛知晓的共通词汇。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就对这些内涵符号进行了阐述,包括形成背景以及含义,引导学生对背后的意义进行理解,让学生可以学会在表达情感以及美术创作中进行应用。例如,六年级下册中“留给母校的纪念”,其中就运用了“鸡”这一纹样所象征的吉祥寓意,用来表达作者对母校的祝福。在“剪纸中的古老记忆”中,提到了国内各个地方的剪纸中纹样以及相应的故事内涵,例如,姜央射日、抓髻娃娃等,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中艺术形象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美好寓意。在理解这些之后,我们就能让学生在课后应用这些民间美术内涵符号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进一步理解民间美术内涵寓意,得到传承的目的。
2.依据传统民间美术造型特色进行选择。教科书中有很多的造型手法,以夸张法进行切入,让学生观察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方面的特征,学生会发现造型是不受客观对象具体形态限制的,是随意而为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想象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谁画的鱼最大”中展示的农民画《戏鱼》,让学生学习作品中的夸张手法,让学生可以在创作中也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再比如,“艳丽的大公鸡”就选择了“金鸡展翅”的农民画作品,让他们感受随意而为,学习夸张的造型手法以及艳丽的用色手法,并且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进行运用,提升作品的生命力。
3.依据传统民间美术绘画性进行选择。人民美术出版社教科书中对于民间艺术类型作品的选用较多,体现了民间美术的绘画性,这可以让学生的绘画语言进行补充。例如,“红色的画”,其中就选择了“剥玉米”;“我们的现在和将来”中就选择了“老牛和小牛”。教科书把各个地方典型的农民画作品渗透在教学中,展现了农民画的地域性特征,体现出了民间美术的绘画性,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民间艺术的绘画性以及专业性。
4.依据传统文化的思想性进行选择。在现行小学美术教材中对于传统文化的选择态度,要体现肯定教育、继承发扬的观点,主要是用静态的方式进行展现,对课例中的传统文化艺术的教学、学习与传承方式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要学会跟随时代发展而发展,随着各个国家间艺术的渗透和交流,传统艺术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体现了动态的发展观以及多元文化观。就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而言,老师要能够期望学生关注、赞美传统文化,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上述研究挖掘小学美术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的策略中,能够得到一些结论: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学习能满足新课标对于美术教育的基本理念要求。因此,当前在小学美术教育领域要充分认识到挖掘美术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持续摸索出通过学校美术教育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新渠道、新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佳铭.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元素在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应用分析——以人教版、人美版、湘美版教材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8(05):21-23.
[2]蔡颖莹.从民间文化遗产到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D].湖北美术学院.2011(06):56-71.
[3]钱初熹.中国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J]. 全球教育展望.201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