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地理核心素养的路径探索

【作者】 蒋 静

【机构】 新疆沙雅县第七中学(沙雅县实验中学)



【正文】  【摘 要】 伴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国家已经迈步走向世界,其中教育部针对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规划更是中国学生走向世界,与世界文明交流的硬性指标。而初中地理课程作为学生地理知识的启蒙,对学生的世界观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而一个多元有趣的地理课堂更能使得一个学生领略世界文明的精彩,使得每一名学生都可以产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求实精神。那么怎样让初中生在有限的课堂当中,使得初中生自身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成为了所有地理教师必达的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核心素养;渗透路径

  初中地理是整个初中阶段教学当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求初中生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初步掌控相对应的地理知识以及天文知识,协助初中生建立起地理范畴之内的事物的认知。教育的不断改革为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为深刻的要求,要求初中生不急需要充分掌控地理课程知识,更要经过初中地理老师的培养具备相对应的地理核心素养,促进初中生在地理课程当中的综合均衡的发展。鉴于此,笔者就对初中地理教学当中渗透地理核心素养的路径进行了探究与解析,希望可以为相关探究人员以及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一、在教学当中植入多样的地理活动
  除了可以通过教师单纯的讲授知识以及矫正初中生思维模式的方式可以对初中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进行培育以外,还可以在常规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当中适当的插入丰富多样的与地理紧密相连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初中生对地理课程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在初中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当中对初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逐渐的培育,与此同时游戏以及活动的方式能够协助初中生很好的建立对地理课程的爱好,可以使得初中生更为充分的感受到地理课程的趣味性,有效降地理理论知识学习的乏味感以及枯燥感,多样化的活动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当中一向很受初中生的欢迎与喜爱,初中生甚至会因在活动当中感受到的趣味性,转变原有的对地理学习消极的态度。
  比方说初中地理老师在对《世界的气候》这一教学内容实际进行讲授的过程当中,初中地理老师可以对这一章节的教学重点进行解析,并且设计出有关的丰富活动,比方说,由于这一章节主要要求初中生了解摒弃可以对世界不同区域的不同类型的气候进行合理的分辨以及记忆,初中地理老师便可以在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进行设计:将世界上具有明显特征的地区的名字制成卡片贴在黑板的两侧,将所对应的气候的类型也制作成为卡片,贴在另外一侧,将班级学生划分成为两个学习小组,两个学习小组将以计时的模式,比拼哪一学习小组能够在更短的时间之内将区域与正确对应的气候类型连接起来,小组之内的每一个成员只可以上台以此,其他成员可以对已经连接好的配对进行修改,直到完全正确的完成。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初中生对地理课程知识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初中生也有机会将不正确的记忆进行及时的矫正,初中生对各个区域以及其特有的气候类型的记忆与理解也会更为深刻。
  二、注重设疑引导,形成正确观念
  现时期,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们的生活环境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比方说资源以及人口等等多个方面。地理学科强调人文与自然相结合,需要让初中生在实际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正确看待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充分明确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而树立正确的学科意识,并且进一步做到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与现象。这些核心素养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地理老师在充分明确这一教学教育理念以后,才可以进行策略的实践与创新。要想对初中生的地理素养进行培育,可以借助有关问题的设定进一步增强知识引导,使得初中生可以在思考问题的过程当中,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所以,在此种问题情境当中,初中生极为容易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统一,人类的发展要因地制宜,进而更为高效的激发学科意识,加强思想认知。
  比方说,在进行有关于自然灾害的主题探究时,初中地理老师就可以要求初中生进行思考:“你所知道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这些灾害的出现会给人类活动带来哪些影响?”由此引入课堂主题。大家众说纷纭,初中地理老师就某一种自然灾害进行案例解析,比方说,泥石流。对于平原地区的人们而言泥石流并不经常出现,初中地理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对有关视频进行播放,使得初中生可以充分感知到泥石流的危害,然后对下一个问题进行思考:“造成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除了不可抗力的影响以外,人类滥砍滥伐,破坏植被环境,导致水土流失是诱发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需要充分顺应自然的发展,需要具备保护环境的意识才可以切实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得初中生的思维拓展有了循序渐进的过程,为初中生形成正确的学科观念,充分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就培育了初中生的地理素养。
  结语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实现教学的创新不仅是教育部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自身亟需面临的挑战。互联网下的中国经济、文化真正实现了互通,孩子的见识也相应得到提高。终身学习并不是理想,而是摆在一线教育工作者眼前的需要。因此实现地理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必然带来改变,教师自身专业技能、学识的改变。
  参考文献:
  [1]于秀丽.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31):171-172.
  [2]栾杰.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S1):4-5.
  [3]顾越,梁怡佳,汪涛.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9):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