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作者】 郭风光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民族中学



【正文】  【摘 要】 目前,虽然我们国家的不断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家国情怀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最关键的一部分,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也被提上了较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初中道德法治在地形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加强对家国情怀的融入,充分的培养学生个人的家国情怀,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得学生个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更加的浓厚,从而推动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

  初中阶段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家国情怀的开发和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弘扬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能够让学生个人的爱国情怀得到更好的塑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帮助学生抵御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1、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家国情怀主要是个人对家庭,民族和国家所持有的一种爱。初中的道德与法治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德育教育,而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本质上就是属于德育课程,其主要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家国情怀是所有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种最为关键的道德。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塑造更加良好的人格及品德和信念,也会有更进一步的改善,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
  2、家国情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1发掘利用好教材中家国情怀资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当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家国情怀,内容很多单元和章节都包含有家国情怀,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因此,在具体开展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积极地探索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指导,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更进一步统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选择采用一些名人事迹,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让学生对于各种家国情怀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例如,在对民族精神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名人事迹,例如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属于民族精神当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而这些人物和事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当中所包含的爱国情感。老师在对这些事迹进行讲解之后,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更进一步的思考来认识到弘扬民族精神也是自己的一份责任,要从小事做起,做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2.2渗透、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家国情怀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内容上基本是保持一致性的,而家国情怀本身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当中的一种,是优秀传统文化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大多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当中,也包含着多方面的家国情怀主题,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渗透和融入相应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培养。当然,在对一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筛选的时候,也要提高重视选出与家国情怀相符的内容,并且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要紧密的将内容联系起来,从学生个人的认知能力出发,结合实际生活来涉及教学。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家国情怀主题的词语接龙或者名言警句的收集,让学生进行交流,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来说具有很好的帮助,同时也可以促使家国情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有更好的运用。
  2.3充分运用热点时政资源
  思政课与其他一些学科相比较来说,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拥有一定的时效性。老师在向孩子们传授一些时政热点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社会的最新发展动态来教学,这样才可以让他们对于一些国际国内上的动态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虽然在不断的进行改版和变化,但实际的教学需要存在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去挖掘,利用好时政资源来弥补教材当中时政资源较为落后的缺点,从而让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生活有更紧密的联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的时候,适当的引入家国情怀的时政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它不仅能够让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够充分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会将注意力集中到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变化当中,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时政资源,并与教材当中的一些知识进行融合,以此来提高初中道德法制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
  2.4结合传统节日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简单来说就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个人的爱国情怀,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依据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通过家国情怀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能够在一方面拓展教学的途径,还能够更进一步的明确主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让整个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得到增强。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老师可以开展纪念屈原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动手来包粽子、插艾草,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传统的文化习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还能够对文化的自豪感达到增强,从而更进一步的树立学生个人的民族自信心。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不仅体会到了传统活动的意义,还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的传统文化。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时候,要积极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改善及教学方式,依据社会和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在教学的时候,一方面,要弘扬我们国家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的认知和态度更加的端正;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地领悟我们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蕴含,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个人的爱国情感,主动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将爱国主义情感埋藏在心中。
  参考文献:
  [1]彭伟锋.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J]. 教育艺术,2022,(05):4.
  [2]李珮.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家国情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新课程,2021,(45):5.
  [3]项燕敏. 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家国情怀培育的思考[J]. 当代家庭教育,2020,(0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