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水蜜桃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分析
【作者】 扎 西
【机构】 甘孜州巴塘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
【正文】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水蜜桃质量的要求也随之上升,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其品质的提升方法。传统的水蜜桃种植手段只是将其种到土壤中,并不会对其生长过程进行过多的干预,而是任由其自行生长,在这种条件下生长出的水蜜桃会存在一定品质问题,需要种植者结合种植的实际情况,对种植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有效干预,以确保其质量能够有所提升。本文旨在有效提升水蜜桃产量,使其品质能够有所提升。
【关键词】 水蜜桃;高产;栽培技术
在水蜜桃的种植过程中,能够影响到其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栽培技术、肥水、品种、花果管理、病虫害等面,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对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管理。在进行以上几方面内容的管理时,需要注意的是:首先,不能在水蜜桃植株发生某种变化后再进行原因分析与处理,应该掌握其生长习性,在问题出现前进行干预;其次,提前注重水蜜桃植株的营养情况,做到营养平衡,及时为其补充营养;最后,需要做到“预防大于治疗”,实时关注水蜜桃植株的生长情况,保障其能够正常生长,从而提升水蜜桃的产量。
一、合理选取品种
巴塘县位于甘孜州西部,其气候属于高山高原气候,其内部春季气温回升速度较快,夏季气温可高达35℃以上,雨季集中在六月至九月,雨雪天气较少,巴塘县整体气候呈现出冬暖夏凉、春干秋淋的特点。因此,巴塘县所种植的桃子种类有仙桃、李光桃、水蜜桃和光核毛桃等。在种植水蜜桃时,也需要选择水蜜桃的种类,水蜜桃有阳山水蜜桃、新川中岛水蜜桃、香山水蜜桃、源东白桃、深圳水蜜桃、凤凰水蜜桃以及奉化水蜜桃,在进行选择前,需要结合当地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选择适当的品种进行种植。
二、正确实施栽培
正确实施栽培主要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第一,在选择好种植品种后,需要明确种植园,选择土壤层较厚且土壤较为肥沃的种植园进行,同时需要保障种植园光照水平较高,也需要具有较为优秀的排水系统,选择适当的种植园后,进行种植;第二,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控制植株之间的距离,一般行距为3m乘4m,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挖掘出植穴,需要注意的是,植穴的深度应在60-65cm左右,同时植穴的长与宽也需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不宜过大或过小;第三,在种植植株后,需要将土壤与有机肥进行混合,大概需要48-50g,将其释放在植穴内;第四,在种植完成后,需要定期对果树进行修建,避免枝丫过多,导致果树营养出现问题,新枝过多,也会影响到树体的光照情况,影响果实质量与产量,一般需要花费三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水蜜桃树体的培养。
三、确保肥水适当
确保肥水得当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第一,需要对土壤进行水分检测。缺水或水分过量都会导致植株出现落果的情况,进行水分检测能够有效帮助种植者明确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做出适当的处理;第二,需要确定浇水量。水蜜桃对水分的需求在不同的发育期是不一样的,在考虑补充水量时,除考量水蜜桃的需水规律外,还要根据土壤的特性来综合考量,因为不同质地土壤的萎蔫含水量和最高含水量是不一样的。一旦出现补水太多的情况,会在造成水资源流失和浪费的同时,将土壤中的肥料带走;第三,施肥时需要注重营养平衡。部分果农依照经验进行施肥,存在施肥配方不同、所选肥料不同的情况,导致种植区域营养不平衡,因此,想要提升水蜜桃产量,需要注重营养平衡,应合理分配N、P、K 肥;第四,注重肥水平衡。确定施肥种类后,还要讲究肥水的平衡,浓度太高,容易造成烧根、土壤盐化;相反,浓度太低,肥料的利用率低。
四、做好花果管理
做好花果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需要进行疏花。一般果枝的花蕾需要留2-6个,具体数量依据果枝的长短来确定;第二,需要进行疏果。果实需要保障15cm左右的间距,果枝上应留果1-4个,同样也是按照果枝的长度来确定;第三,在出现气候问题时,需要人工进行保花保果,避免由于气候原因导致果树产量减少;第四,对果实进行套袋。不同颜色的专用袋能够对果实产生不同的影响,如:白色袋能够保障果皮颜色鲜艳,橘红色袋保证果皮清洁、光滑等。
五、科学防治病虫害
进行病虫害防治时需要遵循“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主要有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几种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是施入化学药剂,避免出现病虫害;物理防治病虫害主要通过清扫果园、土壤深翻、果树涂白、剪出病虫枝、刮除翘皮、灯光杀虫以及刷出虫卵等方式进行的;生物防治则是利用病虫的天敌进行病虫害治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提升水蜜桃的产量,需要种植者在水蜜桃种植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其生长状态以及生长环境,在发现其存在问题时及时处理,并确保能够按照水蜜桃的生存习性提前进行营养以及水分的补充,有效提升其品质。
参考文献:
[1]周长梅.水蜜桃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探究[J].果农之友,2022(02):19-20.
[2]袁志华.朝阳水蜜桃丰产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21,15(30):52-53.
【关键词】 水蜜桃;高产;栽培技术
在水蜜桃的种植过程中,能够影响到其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栽培技术、肥水、品种、花果管理、病虫害等面,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对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管理。在进行以上几方面内容的管理时,需要注意的是:首先,不能在水蜜桃植株发生某种变化后再进行原因分析与处理,应该掌握其生长习性,在问题出现前进行干预;其次,提前注重水蜜桃植株的营养情况,做到营养平衡,及时为其补充营养;最后,需要做到“预防大于治疗”,实时关注水蜜桃植株的生长情况,保障其能够正常生长,从而提升水蜜桃的产量。
一、合理选取品种
巴塘县位于甘孜州西部,其气候属于高山高原气候,其内部春季气温回升速度较快,夏季气温可高达35℃以上,雨季集中在六月至九月,雨雪天气较少,巴塘县整体气候呈现出冬暖夏凉、春干秋淋的特点。因此,巴塘县所种植的桃子种类有仙桃、李光桃、水蜜桃和光核毛桃等。在种植水蜜桃时,也需要选择水蜜桃的种类,水蜜桃有阳山水蜜桃、新川中岛水蜜桃、香山水蜜桃、源东白桃、深圳水蜜桃、凤凰水蜜桃以及奉化水蜜桃,在进行选择前,需要结合当地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选择适当的品种进行种植。
二、正确实施栽培
正确实施栽培主要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第一,在选择好种植品种后,需要明确种植园,选择土壤层较厚且土壤较为肥沃的种植园进行,同时需要保障种植园光照水平较高,也需要具有较为优秀的排水系统,选择适当的种植园后,进行种植;第二,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控制植株之间的距离,一般行距为3m乘4m,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挖掘出植穴,需要注意的是,植穴的深度应在60-65cm左右,同时植穴的长与宽也需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不宜过大或过小;第三,在种植植株后,需要将土壤与有机肥进行混合,大概需要48-50g,将其释放在植穴内;第四,在种植完成后,需要定期对果树进行修建,避免枝丫过多,导致果树营养出现问题,新枝过多,也会影响到树体的光照情况,影响果实质量与产量,一般需要花费三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水蜜桃树体的培养。
三、确保肥水适当
确保肥水得当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第一,需要对土壤进行水分检测。缺水或水分过量都会导致植株出现落果的情况,进行水分检测能够有效帮助种植者明确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做出适当的处理;第二,需要确定浇水量。水蜜桃对水分的需求在不同的发育期是不一样的,在考虑补充水量时,除考量水蜜桃的需水规律外,还要根据土壤的特性来综合考量,因为不同质地土壤的萎蔫含水量和最高含水量是不一样的。一旦出现补水太多的情况,会在造成水资源流失和浪费的同时,将土壤中的肥料带走;第三,施肥时需要注重营养平衡。部分果农依照经验进行施肥,存在施肥配方不同、所选肥料不同的情况,导致种植区域营养不平衡,因此,想要提升水蜜桃产量,需要注重营养平衡,应合理分配N、P、K 肥;第四,注重肥水平衡。确定施肥种类后,还要讲究肥水的平衡,浓度太高,容易造成烧根、土壤盐化;相反,浓度太低,肥料的利用率低。
四、做好花果管理
做好花果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需要进行疏花。一般果枝的花蕾需要留2-6个,具体数量依据果枝的长短来确定;第二,需要进行疏果。果实需要保障15cm左右的间距,果枝上应留果1-4个,同样也是按照果枝的长度来确定;第三,在出现气候问题时,需要人工进行保花保果,避免由于气候原因导致果树产量减少;第四,对果实进行套袋。不同颜色的专用袋能够对果实产生不同的影响,如:白色袋能够保障果皮颜色鲜艳,橘红色袋保证果皮清洁、光滑等。
五、科学防治病虫害
进行病虫害防治时需要遵循“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主要有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几种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是施入化学药剂,避免出现病虫害;物理防治病虫害主要通过清扫果园、土壤深翻、果树涂白、剪出病虫枝、刮除翘皮、灯光杀虫以及刷出虫卵等方式进行的;生物防治则是利用病虫的天敌进行病虫害治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提升水蜜桃的产量,需要种植者在水蜜桃种植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其生长状态以及生长环境,在发现其存在问题时及时处理,并确保能够按照水蜜桃的生存习性提前进行营养以及水分的补充,有效提升其品质。
参考文献:
[1]周长梅.水蜜桃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探究[J].果农之友,2022(02):19-20.
[2]袁志华.朝阳水蜜桃丰产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21,15(3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