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关注生命教育 享受生命精彩——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开展

【作者】 林丁玲

【机构】 福建省福清东张中学



【正文】  【摘 要】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拥有正确的生命意识、生命态度、生命价值观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有效地渗透好、开展好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生命的宝贵,探究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的精彩。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中学生

  生命教育被称为“人生最重要的课程”,是一种直面生命的教育。教师要结合心理健康课程特点,根据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与目标,利用好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在挫折教育、自我意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以及人文关怀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让学生对生命有更多的认知、感悟、理解,激发生命意识,引导生命行为,实现生命价值。
  一、开展挫折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近年频繁曝光于各大媒体的学生轻生、自残以及伤害他人等不尊重生命的案例时有发生。审视这些案例,可以发现很多都可归结于学生脆弱的心理品质。如 2020 年 3 月 27 日,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发生一起坠楼事件,两名 14 岁的初中女生坠楼身亡,经过警方认定为轻生。类似的因学习压力、与父母吵架等引发的学生轻生事件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当下部分青少年学生心理品质和抗挫折能力较低的现状。
  在心理健康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开展挫折教育,让学生正视挫折,培养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意志,尊重和捍卫生命。一是正视挫折,明白挫折是人生必经之路,也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初三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教师以南京大学出版社《心理健康》教材的第九课《与压力共舞》、第十五课《阳光总在风雨后》等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成为一代贤君,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艰难险阻完成战略转移保留革命火种,发明家爱迪生经过无数次失败的实验,最终找到耐用的灯丝等击败挫折最终收获成功的励志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挫折与困难作为人生的一部分伴随着我们一生,正视挫折,从挫折中学习成长,才能更加坚强、更加强大。二是战胜挫折,化困难为前进的动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生活中的挫折。课堂中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战胜挫折的方法,如自我暗示法,通过给自己加油打气,提升斗志,锻炼毅力;情绪宣泄法,以歌唱、大声喊叫等方式宣泄情感,消除郁积的负面情绪;注意力转移法,通过运动、阅读、旅游等积极向上的活动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这样学生会觉得生活是如此精彩,生命是如此美好。
  二、树立自我意识,端正人生价值观念
  自我意识,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觉悟,自我意识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自我生命价值与意义的前提和基础。部分青少年学生在严重的自卑、自我否定情绪下产生了偏激、极端、暴躁的性格,严重者出现自闭、自残甚至其他更严重的行为。急需通过自我意识的重新确立来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实现自我。
  如《接纳我的不完美》《青春圆舞曲》《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课文的编排,是围绕学生的自我觉悟、自我意识,找准自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展开的,教师要注重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重点目标设计教学。一是激发自信,悦纳自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引导学生正确审视自身,既要客观正视自己的不足、不完美,也能够找准自己的优点、长处,更要思考自身生命的目标和意义。如《接纳我的不完美》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让班级中学习成绩优异、表现良好的学生谈谈自己的不足,让学困生认识到不是每个人都是完美无瑕的。接着通过同学互相评价,让每个人重新认识同学、老师眼中的自己,意识到自己有哪些不曾被发觉的闪光之处。通过设置这样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尤其是有自卑心理、有自我否定倾向的学生树立自信。二是理想教育,指明方向。青少年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之中很多人没有明确的自我定位以及清晰的发展方向,感觉迷茫,产生自我怀疑。要通过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备正确而高远的人生理想,并为自己的目标付出汗水与努力,一步步向着目标迈进。在《天生我材必有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以座谈会的方式,让每个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理想,激励和肯定学生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并教育学生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为实现人生目标蓄力。通过唤醒和激发学生自我意识,端正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充实学生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
  三、融入人文关怀,用爱融化心灵坚冰
  爱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有爱的人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爱的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催化剂。唯有爱才能够打开心门,融化心中的坚冰。
  一是用师爱敲开封闭的心门。心理健康教师尤其需要运用好师爱。通过观察、问询、诊断,掌握班级中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情况。生命观念、行为举止存在严重偏差的学生,以促膝谈心、书信沟通等方式与学生进行贴心的交流和正面的引导,用好学生的亲师性心理渗透爱的教育。例如,疫情防控期间陈同学没戴口罩,老师好心提醒,他回答道:“无所谓,活着没什么意思。”这一冰冷的答复不禁让人打了个寒噤——小小年纪对生命竟然如此淡漠,究竟是有什么样的境遇?三点半课程时间,本人将其带到学校田径场的角落,与他促膝谈心。老师的真诚换来了他的信任。原来陈同学两年前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生活,一年后父亲再婚,后来弟弟出生了,他觉得家人都不关心自己,把爱转移到了弟弟身上。了解了他的境遇,本人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告诉他应尊重父母的决定,放下心结,和家人和睦相处,以心交心,以爱换爱。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尽可能给他更多的关怀,他也逐渐乐于和老师倾诉心里话。在老师的开导下,他最终打开了心门,脸上的笑容也慢慢回来了。二是用亲情治愈受伤的心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因素密不可分,亲情缺失、沟通不畅、不能相互理解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学生的生命教育尤其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心理健康教师建立心理健康成长档案,重点关照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与家长互通信息,敦促其倾注更多关心和爱护,关注孩子的心理,通过父母亲情的感染,通过温馨家庭氛围的营造,治愈学生心灵的创伤,让其对生活、生命燃起热爱之情。
  总之,生命教育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有着积极的意义,呼唤一线教师要立足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好中学生生命教育,以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真实生动的教学案例、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让中学生更好地认知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发挥生命的光与热,活出生命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周颖.试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导学,2020(06):75-77.
  [2]李络.打造灵动初中体育课堂塑造学生心理健康堡垒[J].教师,2021(01):31-33.
  [3]魏玉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21(0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