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情境创设探究
【作者】 沈凤霞
【机构】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北道德乡中心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教育的各个领域,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对幼儿进行教育,拓宽幼儿的知识层面,促进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改善幼儿的学习效果。注重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重视创设教学情境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情境创设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策略;语言教学;情境创设
语言教学活动能够鼓励和启发幼儿的语言能力,语言是绿叶,思维是花朵,幼儿成长是果实。所以,更重要的是在说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创造性,启发幼儿思维要首先激发幼儿想象力。这是幼儿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和关键时期,语言教学活动是为了提高幼儿各方面的知识水平,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一、借助教具,创设直觉情境
幼儿的情感和语言观念,以直觉的情感与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为主要形式。幻灯片、录音、实物等都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恰当地加以应用,可以缩短教材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使幼儿身临其境,为其“知、情、意”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最近发展区”。有时语言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信息,往往是幼儿不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操作而直接发现的信息。如在儿歌《颠倒歌》中,老师可借助各种动物的图画(用电子白板展示的具有直觉效果的多幅图画),巩固幼儿对有关动物的认识:小小鱼儿飞呀飞在蓝天里,小鸟儿游啊游在大海里,小小老鼠树林里面称大王,大狮子害怕那个小老鼠,蚂蚁扛大树,大象没力气。虽然这些动物是大班的幼儿都已经认识了的,但在这首儿歌中,它已颠倒了顺序,如果没有电子白板的运用,给孩子一种直觉情境,孩子们是比较难在一节活动的时间内兴味盎然地掌握这首儿歌的。
二、利用角色表演创设教学情景
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因地制宜,恰当地把故事表演、角色游戏等引进活动之中,提供富有变化的道具,创设亦真亦幻的场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融教育与情景之中的一个多角度的语言环境。例如故事教学活动《小熊请客》,我请几个小朋友排练好小话剧进行表演,让孩子们观看,这种生动的角色表演引起幼儿的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很容易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及对话,学起来显得轻松愉快。在基本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我引导孩子进行角色表演,孩子们表演的兴致很高,语言表达也很流畅,这种表演情景的教学形式远比枯燥的讲解更能吸引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语言教学中,儿歌、看图讲述等都可布置情境,化静为动,让幼儿在愉快的表演中学说话。如在《丁丁穿鞋》的教学中,幼儿就在扮演爸爸妈妈、丁丁的游戏过程中学会了儿歌,而且活动过后还能自发表演呢。
三、利用艺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美”是教育的磁石。一段优美的旋律,一幅美丽的画面,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语言活动的教学实践中,我大胆地将图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引进了幼儿的语言情境中。实施主题活动《秋风吹呀吹》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去捡落叶,找秋天,有的幼儿用落叶拼贴成不同形象各种图案、有的幼儿用树叶做成树叶纸偶,还有的幼儿用树叶做成树叶拓画,孩子们边做边讲,生动地演绎着秋天的故事。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在语言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幼儿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在语言活动《小树叶》中,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我根据散文情节进行配乐,请幼儿欣赏分辨音乐,在情境中创造音乐氛围,引导幼儿进入艺术境界,使得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显得更加容易而深刻。再如,根据孩子们都有带手帕的习惯,我们生成了“手帕里的故事”这一活动。在一段欢快的音乐后,在教师启发下幼儿居然编出了“动物狂欢节”、“快乐的节日”、“新年联欢会”等千奇百怪的故事。
四、寓教于乐,创设表演情境
活动与情境的各种因素对道德情感具有诱发、熏陶作用,幼儿生活的空间是其成长的基本环境,让幼儿在其自身的活动中获得发展是培养和激发幼儿语言情感的有效途径。在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教育的过程中,不宜枯燥地照本宣科,要适时适度,因地制宜,恰当地把相声、小品、故事、演唱、游戏等表演形式引进活动中,让幼儿在美的享受中得到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幼儿亲自做一做,在表演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作品情节与主题的理解,从而做出正确的语言表达和行为选择。
五、创设语言互动环境
第一,教师应该创设良好语言教学环境,让幼儿可以在舒适、自由的环境下培养阅读习惯,为语言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技术,营造语言环境的氛围,将我国的经典名著以插画、绘本的形式展现给幼儿,让幼儿对中华文化产生学习的兴趣。第二,教师要为幼儿创造可以自主表达和师幼交流的机会,让幼儿能够通过阅读活动,根据文本内容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一般教师要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学习基础和综合能力来考量,避免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难易程度设置有所偏颇,导致幼儿无法有效参与语言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来看,可以从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对小班的幼儿来说,幼儿由于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所以在语言表达上常常会出现发音不清晰,无法通过语言促进有效的交流。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需要训练的是幼儿的发音,帮助幼儿纠正发音不规范的地方。一般中班以上的幼儿发音器官基本成熟,差别就是语言基础和词汇掌握量的不同,所以教师在中、大班幼儿教学中,只要注意内容难以设置区分即可。教师可以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实际沟通,让幼儿能够熟能生巧,掌握语言表达的逻辑、用语规范等。
总之,在语言教学中为幼儿创造适宜情境,能使教师教的更轻松,使幼儿学得更愉悦,使语言活动的组织更实效。在语言教学的情境创设研究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更新,努力探索,使我们的语言教学真正达到《纲要》提出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的总体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朱渊博.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情境创设[J].体育博览;2010年13期.
[2]陈瑜.情境创设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2(23).
【关键词】 策略;语言教学;情境创设
语言教学活动能够鼓励和启发幼儿的语言能力,语言是绿叶,思维是花朵,幼儿成长是果实。所以,更重要的是在说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创造性,启发幼儿思维要首先激发幼儿想象力。这是幼儿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和关键时期,语言教学活动是为了提高幼儿各方面的知识水平,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一、借助教具,创设直觉情境
幼儿的情感和语言观念,以直觉的情感与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为主要形式。幻灯片、录音、实物等都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恰当地加以应用,可以缩短教材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使幼儿身临其境,为其“知、情、意”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最近发展区”。有时语言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信息,往往是幼儿不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操作而直接发现的信息。如在儿歌《颠倒歌》中,老师可借助各种动物的图画(用电子白板展示的具有直觉效果的多幅图画),巩固幼儿对有关动物的认识:小小鱼儿飞呀飞在蓝天里,小鸟儿游啊游在大海里,小小老鼠树林里面称大王,大狮子害怕那个小老鼠,蚂蚁扛大树,大象没力气。虽然这些动物是大班的幼儿都已经认识了的,但在这首儿歌中,它已颠倒了顺序,如果没有电子白板的运用,给孩子一种直觉情境,孩子们是比较难在一节活动的时间内兴味盎然地掌握这首儿歌的。
二、利用角色表演创设教学情景
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因地制宜,恰当地把故事表演、角色游戏等引进活动之中,提供富有变化的道具,创设亦真亦幻的场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融教育与情景之中的一个多角度的语言环境。例如故事教学活动《小熊请客》,我请几个小朋友排练好小话剧进行表演,让孩子们观看,这种生动的角色表演引起幼儿的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很容易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及对话,学起来显得轻松愉快。在基本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我引导孩子进行角色表演,孩子们表演的兴致很高,语言表达也很流畅,这种表演情景的教学形式远比枯燥的讲解更能吸引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语言教学中,儿歌、看图讲述等都可布置情境,化静为动,让幼儿在愉快的表演中学说话。如在《丁丁穿鞋》的教学中,幼儿就在扮演爸爸妈妈、丁丁的游戏过程中学会了儿歌,而且活动过后还能自发表演呢。
三、利用艺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美”是教育的磁石。一段优美的旋律,一幅美丽的画面,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语言活动的教学实践中,我大胆地将图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引进了幼儿的语言情境中。实施主题活动《秋风吹呀吹》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去捡落叶,找秋天,有的幼儿用落叶拼贴成不同形象各种图案、有的幼儿用树叶做成树叶纸偶,还有的幼儿用树叶做成树叶拓画,孩子们边做边讲,生动地演绎着秋天的故事。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在语言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幼儿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在语言活动《小树叶》中,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我根据散文情节进行配乐,请幼儿欣赏分辨音乐,在情境中创造音乐氛围,引导幼儿进入艺术境界,使得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显得更加容易而深刻。再如,根据孩子们都有带手帕的习惯,我们生成了“手帕里的故事”这一活动。在一段欢快的音乐后,在教师启发下幼儿居然编出了“动物狂欢节”、“快乐的节日”、“新年联欢会”等千奇百怪的故事。
四、寓教于乐,创设表演情境
活动与情境的各种因素对道德情感具有诱发、熏陶作用,幼儿生活的空间是其成长的基本环境,让幼儿在其自身的活动中获得发展是培养和激发幼儿语言情感的有效途径。在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教育的过程中,不宜枯燥地照本宣科,要适时适度,因地制宜,恰当地把相声、小品、故事、演唱、游戏等表演形式引进活动中,让幼儿在美的享受中得到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幼儿亲自做一做,在表演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作品情节与主题的理解,从而做出正确的语言表达和行为选择。
五、创设语言互动环境
第一,教师应该创设良好语言教学环境,让幼儿可以在舒适、自由的环境下培养阅读习惯,为语言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技术,营造语言环境的氛围,将我国的经典名著以插画、绘本的形式展现给幼儿,让幼儿对中华文化产生学习的兴趣。第二,教师要为幼儿创造可以自主表达和师幼交流的机会,让幼儿能够通过阅读活动,根据文本内容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一般教师要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学习基础和综合能力来考量,避免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难易程度设置有所偏颇,导致幼儿无法有效参与语言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来看,可以从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对小班的幼儿来说,幼儿由于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所以在语言表达上常常会出现发音不清晰,无法通过语言促进有效的交流。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需要训练的是幼儿的发音,帮助幼儿纠正发音不规范的地方。一般中班以上的幼儿发音器官基本成熟,差别就是语言基础和词汇掌握量的不同,所以教师在中、大班幼儿教学中,只要注意内容难以设置区分即可。教师可以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实际沟通,让幼儿能够熟能生巧,掌握语言表达的逻辑、用语规范等。
总之,在语言教学中为幼儿创造适宜情境,能使教师教的更轻松,使幼儿学得更愉悦,使语言活动的组织更实效。在语言教学的情境创设研究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更新,努力探索,使我们的语言教学真正达到《纲要》提出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的总体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朱渊博.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情境创设[J].体育博览;2010年13期.
[2]陈瑜.情境创设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