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方式探析

【作者】 曾垂华

【机构】 重庆市万州区谷雨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感悟与理解,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为此,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格外重视趣味教学法的运用。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借助趣味来开展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进而从整体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了趣味教学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快乐教学;趣味性

  兴趣是从心理倾向方面对某些事物的积极认知,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驱动力。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断创新,结合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尽量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要注重趣味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趣味应用分析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以往的知识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输出知识,将汉字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根据拼音进行朗诵,然后开展组词训练和造句训练,其余时间不断地让学生进行默写练习,以此来实现对汉字知识的巩固。学生没有亲身体会所学的汉字,只是通过对这个汉字的死记硬背来进行简单的造句,却不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和蕴藏的含义,因此,无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目前在不断改革教育理念的同时,推出了个性化教育理念,将综合素质作为了学生培养的重点,需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提供快乐的学习。趣味最重要的就是“趣”。小学生的认识并不成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趣味教学法与小学基础教育十分契合,可以开展趣味化的知识教学,给学生带来更具趣味性、形象性、生动性的知识,学生会有兴趣想要翻阅教材,通过他们强大的想象力,必定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更轻松愉快。
  (二)符合小学生成长发展特点
  小学生十分好动,他们无法在整节课中集中注意力。通过趣味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课堂中带给学生更好的体验,具有趣味性的课堂可以降低汉字学习的难度,加强他们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其次,课程体验是趣味教学最核心的内容,在语文课堂中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由来等,特别是常见的汉字含义等。汉字中蕴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以此为基础,能够促进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在日后的良好开展。
  2、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很多教师会认为,学生一定会喜欢趣味教学法,认为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一定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但是,笔者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到,教师在利用此种教学方法时,过于注重课堂是否有趣,忽视了趣味教学理念和语文知识的融合,导致趣味课堂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出这种教学方法的作用。比如,教师利用游戏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缓解学习压力,并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但是,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他们的注意力会被游戏吸引,很难注意到游戏中涉及的语文知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趣味教学法没有完全融入小学语文课堂。
  3、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方式探析
  3.1立足兴趣点,提升学生的求知欲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其兴趣,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使用合理的语言艺术,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深度;可以结合挂图或者教具,打造直观、形象的展示空间;借助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具有动感色彩的视频画面,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探究式教学方式相结合,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要以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为依据,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切入,在准备教学内容时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精心设计教案,更加高效地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充分考虑到新课标的要求,在对教学环节开展设计时,深入了解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针对性地教学。教师应科学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对语文词汇以及优美语句的积累,不断强化学习效果,还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难点与重点知识,深入探究和分析教材资源。只有不断增强教学环节的趣味性,才能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在良好的状态下参与学习,增强学习效果。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的结构设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其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加高效,不断提升其求知欲。
  3.2变换方式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
  合理的课堂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伊始,如果能够通过合理的导入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整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般而言,使用最多的导入方法有故事导入、谜语导入、图画导入。1.故事导入语文教材中蕴含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如教授《小熊住山洞》一文时就可以使用故事导入的方式。小学生大多喜欢童话世界,认为那里存在着很多自己向往的美好事物,在那里,小动物们快乐地生活,这一点与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性格相符。很多小学生对故事有着独特的喜好,采用故事导入法,能够在第一时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猜谜导入儿童除了喜欢听故事,也喜欢猜谜语。在开始授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猜谜语的方式,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讲授《胖乎乎的小手》的课文内容就可以采用谜语导入的方式。老师可以先对学生说:“在上课之前,我给同学们说一个谜语。”学生听到要猜谜,瞬间来了兴致。老师说:“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对于这个简单的谜语,很多学生一下就能猜出答案:手。老师这时可以因势利导,说:“那你们知道自己的小手能做哪些事吗?除了写字、画画,还有哪些作用呢?”在老师的启发下,一些学生想到了小手还可以倒水、做饭、扫地、拿水果等。老师可以接着引导:“那是不是还可以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呢?”以此把德育教育融合在知识中。使用猜谜语的形式进行课堂导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3.图画导入色彩感较强的图画能够瞬间吸引其注意力,与语文教学结合,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某些课文时,可以根据学生喜欢看图画的特性,在课堂导入环节,使用图画来吸引其注意力。如讲授《弯弯的月亮》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画出心目中的月亮,涂上喜欢的颜色;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别展示太空中的月球、中秋之夜的月亮,以及上弦月、下弦月的图片,再看看在学生的笔下,月亮被画成了什么形状和颜色;之后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月亮的。图画导入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图片的效果,与课文结合,更能够凸显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结束语
  开展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兴趣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要运用多种激发兴趣的方式,开拓学生的语文思维,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释放学生的个性。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激发,让学生能够轻松、主动地学习语文,让语文教学成为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张暕.兴趣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J].学周刊,2020(36):85-86.
  [2]铁芳.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下旬),2020(12):18,20.
  [3]司成武.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2020(4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