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以生为本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

【作者】 张 莉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通过课堂观察法、文献资料法研究以生为本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整理并归纳结果。文章先分析了以生为本理念的内涵,指出了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生物教学规律提出了教学模式的构建意见。实践结果表明,运用情境创设法、生活化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改善学生在生物课上的学习状态以及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以生为本;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一切教学资源均服务于学生,这是新课程改革反复强调的内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响应号召,重视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差异性、全面性与持续性,要让学生以舒适的、轻松的状态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构建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然而,就现在高中生物教学实施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受传统思想观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仍然沿袭着以前的教学方法、内容等,或是以课堂为中心,或是以考试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重视。为了实现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基于以生为本理念优化教学流程,让每一个环节都真正实现为学生服务的目的,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好的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生机喝活力,让学生获得更加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围绕教学目标、主题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如直观情境、生活情境、表演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等,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1]。
  例如,在教学“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抓住高中生喜欢看影视剧这一契机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提前准备好的侏罗纪公园的视频短片,给予他们良好的视觉体验。在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后,教师再问学生:“科学家通过蚊子血提取出恐龙基因,然后利用这些基因培育出恐龙,你觉得这种推论合理吗?基因又是什么呢?”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对基因以及与基因有关的生物知识充满探索兴趣,全身心投入其中,从而为打造高效生物课堂奠定宽厚的基础。
  二、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以生为本理念下,教师要改变过去以考试或者以课本为中心的思想观念,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主体,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因此,不仅要把握好生物语言的缜密性、严谨性,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机融入日常生活元素,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以致用能力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讲授“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这一节时,我们可以运用生活实例给他们讲述蛋白质变质的过程,加深他们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与印象。结合生活实例,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低温状态下蛋白质活性降低,而在高温下蛋白质会失去活性,低温下降低活性后,当温度上升会继续回升,活性也逐渐提升,但是高温下失活就不会再恢复,如鸡蛋被煮熟之后,我们即使将它晾凉,鸡蛋也不会回到以前的状态,但是被放入冰箱后的鸡蛋,拿出来仍可孵化小鸡。对抽象、复杂的生物知识进行生活化处理,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还能培养他们学以致用能力。
  三、采取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建构
  以生为本理念下,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真正参与知识建构为导向创新教学方法,变过去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为师生双向互动共同获取知识,以此彰显学生主体地位[3]。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法,在设计问题或任务后让学生独自思考和探究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从而解决问题。要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在生物课上真正发生,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尤其是小组合作探究,不仅可以营造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维,培养其团结合作能力与集体荣誉感等。
  例如,在学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关于细胞生长和变形虫变性运动的视频,使学生能详细了解细胞膜的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去分析细胞膜的特征,整理并归纳结果。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分析,推翻了“细胞膜是静止的结构”的错误认知,深刻地理解并记住生物模的流动镶嵌结构。这不但加深了他们对细胞膜的理解和记忆,更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发散思维等。
  生物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而不是我们单方向灌输知识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以增强教学实效性为导向优化教学模式,用情境教学、生活教学、探究教学代替过去的“讲解—接受”式教学法,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堂上真正发生,最大化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陶晓英.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才智,2019(26):63.
  [2]张伟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2):139-140.
  [3]秦秉乾.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深度学习策略初探[J].甘肃教育研究,2021(05):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