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分数应用题课堂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作者】 左建军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五堵镇黄沙小学



【正文】  【摘 要】 在数学知识中,很多相似的概念、性质、定理、法则、公理容易被人混淆。借助比较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界定各种知识的范围。此外,比较教学法应用于数学应用题,能够起到“求同存异”的作用,最终实现知识迁移的目的。以下就此进行简要分析,旨在拓展小学生知识的应用空间,提升个人学科素养水平。
  【关键词】 小学数学;比较教学法;分数应用题;教学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一直被列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快速掌握解题方法,逐渐形成创新能力,这是数学教师需要探索的重点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发现,“比较教学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一、“比较教学法”相关知识 
  这里所说的“比较”,是借助逻辑关系对比某些事物的异同点。“比较教学法”的基础是比较思维,课堂教学应用比较思维就是我们所说的“比较教学法”。可以说,比较教学法是有目的的处理具有关联性的知识,借助比较式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借助比较思维(比较、归纳、类比、延伸),概括知识点之间的异同,最终形成一种成熟的经验,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具有独特的认知规律,他们的观察特点需要经历“不精确感知”向“精确感知”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能够慢慢理顺知识点的特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分数应用题能够帮助小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此时,应用“比较教学法”,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解题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比较教学法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借助比较完成知识迁移 
  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时,可以先准备一道这样的练习题:某小学五年级航模兴趣组有24人,生物兴趣组是航模兴趣组的1.5倍,另有摄影兴趣组,人数为生物兴趣组人数的2倍,问摄影兴趣组人数是多少?学生们根据教师的提示,可以快速找出各种条件(已知、未知)、问题、数量关系,然后能够快速解出答案。此时,可以将小数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某小学五年级航模兴趣组有24人,生物兴趣组的人数为航模兴趣组的2/3,另有摄影兴趣组,人数为生物兴趣组人数的3/4,问摄影兴趣组人数是多少?”对比上述两个问题,学生们就能够分析两个问题的结构异同点,能够理顺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快速完成计算。
  (二)比较中找到差异点 
  分数混合应用题教学可以先为学生准备两道题,(1)某4s店国庆促销,第一天卖出50辆,第二天仅为第一天的4/5,问第二天成交数量是多少?(2)同样是该4s店,第一天卖出50辆,第二天比第一天多10量,问第二天成交多少辆?
  学生们能够快速找出已知条件、问题、各种数量间的关系,然后解出答案,此时可以用板书进行总结:
  A:第一天成交量(50)×4/5=第二天成交量。
  B:第一天成交量(50)+10=第二天成交量。
  完成上述导入后,可以对上述题目进行“变形”:“(1)某4s店国庆促销,第一天卖出50辆,第二天比第一天减少了1/5,问第二天成交数量是多少?(2)同样是该4s店,第一天卖出50辆,第二天比对销量增加了1/5,问第二天成交多少辆?”,学生完成解题后,可以用板书总结:
  A:第一天成交量×(1-1/5)=第二天成交量。
  B:第一天成交量×(1+1/5)=第二天成交量。
  通过上述比较,学生们能够认识到条件变化后对算式的影响,学生的解题思路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小学生会意识到,解题需要考虑普遍性原则,更好注意个体差异。
  (三)在比较归纳中构建模型 
  此时,教师可以将某单位八、九月份用水量设计成一组习题:
  (1)6月份用水量为28吨,7月份用水量为6月份的6/7,问9月份用水量?
  (2)6月份用水量为28吨,7月份用水量比6月份少1/7,问9月份用水量?
  (3)7月份用水量为24吨,本月用水量为6月份的6/7,问6月份用水量?
  (4)7月份用水量为24吨,本月仅比6月份少1/7,问6月份用水量?
  学生根据已知和位置数量关系,很快写出关系式: 
  A.6月份用水量×6/7=7月份用水量; 
  B.6月份用水量×(1-1/7)=7月份用水量; 
  C.6月份用水量×6/7=7月份用水量; 
  D.6月份用水量×(1-1/7)=7月份用水量。
  学生完成上述列式计算后会发现,无论数量关系怎么变,但所用的关系式是一样的。通过对比应用题中的相关条件,分析出异同点和数量变化关系,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性原则后,并尝试遵循相应规律去处理各种问题。 
  (四)拓展知识应用空间 
  讲解前可以安排如下训练:解答并对比分析两道题的异同?
  (1)将一根细木棒平均分为4段,用这4根小棒能拼出多少个汉字? 
  (2)将一根细木棒平均分为4段,其中的1段、2段、3段分别占总长的多少?
  这类练习题具有很强的游戏成分,能够将分数问题与汉语言知识衔接起来,还具有很强的拼接作用,如果再将其中1段对折为2小段,那么1小段占总长的多少?这种题就更具探索意义了,学生们经过动手操作,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分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
  结语 
  综上所述,分数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学好分数应用题,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甚至可以说是小学生数学能力成长的重要节点。更在于受众对象的思维处在发生质变的关键时期。借助比较教学法,小学生能够比较相同点,并能完成知识迁移;求异比较能让小学生认识到普遍规律下的个体差异;求同比较能培养小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让小学生寻找到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而解决复杂分数应用题;拓展比较的范围、充实相关内涵、深入思考问题,能不断提升小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