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策略
【作者】 蔡美香
【机构】 福建省寿宁县平溪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生存在运算问题是普遍现象,教师学情调研时,要对致错原因做重点分析,以便做出对应设计。指导学生理清运算对象、促使学生掌握运算法则、组织学生研究运算思路,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够为学生带来最切实的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教师对此需要有客观分析,以便做出针对设计,改进教学设计,优化学习方案。学生运算容易出现差错,其致因是多方面的,感知不到位、理解不透彻、计算不细心等,都可能导致运算的错误,教师要有学情调研意识,对学生运算存在问题进行重点思考和探究,找到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指导学生理清运算对象、促使学生掌握运算法则、组织学生研究运算思路,都能够为学生带来最切实的帮助,教师要做好对应设计,以提升学生运算效率和品质。
一、指导学生理清运算对象
教师设计运算任务时,要对运算要求进行详细设计,引导学生做好生活对接,对运算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找到运算思维起点。数学运算是学科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运算训练最为熟悉,教师组织学生研究运算对象时,要从生活对接、情境思考、运算意义等角度展开解读,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运算对象,为后面的运算操作奠定基础。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师利用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出示生活化训练题目,设计计算要求:“这是12箱南瓜,大家猜一猜,一共有多少个?思考时要做好观察,每一箱有多少个,一共多少个,一定要数清楚,计算也要注意方法应用。”学生对这12箱南瓜进行观察分析,先找出每一箱有多少个,然后列出算式并计算:24×12=288.教师要求学生介绍计算步骤和方法,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可以先算几箱的个数?接下去又该怎样算?使学生对运算对象有了清晰的理解。教师结合学生生活认知进行案例设计,学生有观察分析机会,能够顺利进入到计算环节,并对教师指导和要求展开计算操作,最终形成正确运算结果。学生结合生活展开数学观察和运算思考,运用运算法则进行运算操作,能够集中运算思维,其运算过程顺利、运算结果正确、运算目标达成。教师设计运算任务时要求学生做生活对接思考,给学生提供深度思考的机会,其运算正确性更高,说明教师教学设计和指导都是比较适合的。
二、促使学生掌握运算法则
熟悉运算离不开运算法则,学生对运算法则比较熟悉,公式、定理、推论、定义、概念等,都属于数学法则范畴,教师组织学生前期梳理运算法则,理清法则基本内涵,对运算内容进行运算规划,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到运算环节。数学运算法则众多,学生掌握法则不是很系统,教师要在运算要求中做详细设计,让学生自然进入到法则应用环节。
教师执行运算教学方案时,要有意识渗透一些计算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学法选择的机会。特别是运算法则,这是学生运算操作需要遵循的规则,这些运算法则具有强制性,教师要做好强调和提醒。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师引导学生先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组织学生对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重点探究,促使学生先期建立运算法则。在案例设计时,教师要求学生现场观察,找到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案例,利用直尺现场测量其边长,利用面积公式进行具体计算,对比计算结果,看谁计算更为准确。学生对实践性数学操作活动比较有兴趣,都能够主动进行观察、测量和计算,并积极讨论,对比计算结果,找到存在问题,及时做出纠正。教师组织学生先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目的是为后面计算奠定基础。学生对生活观察、案例搜集、现场操作等学习活动比较有感觉,教师设定观察目标,组织学生测量和计算,为学生提供更直观学习契机。从学生具体表现能够看出,教师运算要求比较明确,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运算结果比较正确,说明教师教学组织是比较成功的。
三、组织学生研究运算思路
运算需要有法则支持,也需要有思路规划,教师针对运算内容和要求实际,积极渗透运算方法和技巧,提醒学生矫正运算态度,都能够为学生带来一些具体的帮助。学生出现运算问题致因不同,教师教学反思关注的是普遍现象,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问题的方案,这是最为重要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和集体探究运算问题,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运算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对自身运算情况展开问题梳理和方法优化,给学生创造学习反思机会。如教学《混合运算》,教师先设计计算案例,要求学生遵循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展开具体操作,通过对比发现计算错误,对这些错题进行致因分析,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案。如这样的案例:(230-120)×6 96÷2×6 130+70×16……学生依照“四则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内容”这个原则进行计算操作。因为对规则理解存在一些偏差,部分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教师要求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致错分析,让学生开展互动评价活动,归结出错的原因,给出解决方法。教师安排这样的研学行动,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学生对计算错误致因的分析最为熟悉,也能够顺利找到致错原因,但往往是思想上的忽视,在后面的计算中会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教师设计致错研讨会,目标是促使学生加强自律,纠正思想态度问题,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对学生运算中存在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对应指导,都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些学习启迪,自觉纠正学习问题,提升运算效率。运算能力属于最为基础的学力,教师重视学生运算问题研究,推出运算活动,传授运算方法,都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进入运算学习核心,在创造性学习中建立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雪白.聚焦运算素养 优化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5):69-71.
[2]常刚.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探究[J].教育界,2021(09):51-53.
[3]曾秀香.培养运算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探究[J].名师在线,2022(03):28-31.
此文为寿宁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立项编号:SNXJKY22-018;课题《如何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运算素养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教师对此需要有客观分析,以便做出针对设计,改进教学设计,优化学习方案。学生运算容易出现差错,其致因是多方面的,感知不到位、理解不透彻、计算不细心等,都可能导致运算的错误,教师要有学情调研意识,对学生运算存在问题进行重点思考和探究,找到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指导学生理清运算对象、促使学生掌握运算法则、组织学生研究运算思路,都能够为学生带来最切实的帮助,教师要做好对应设计,以提升学生运算效率和品质。
一、指导学生理清运算对象
教师设计运算任务时,要对运算要求进行详细设计,引导学生做好生活对接,对运算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找到运算思维起点。数学运算是学科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运算训练最为熟悉,教师组织学生研究运算对象时,要从生活对接、情境思考、运算意义等角度展开解读,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运算对象,为后面的运算操作奠定基础。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师利用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出示生活化训练题目,设计计算要求:“这是12箱南瓜,大家猜一猜,一共有多少个?思考时要做好观察,每一箱有多少个,一共多少个,一定要数清楚,计算也要注意方法应用。”学生对这12箱南瓜进行观察分析,先找出每一箱有多少个,然后列出算式并计算:24×12=288.教师要求学生介绍计算步骤和方法,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可以先算几箱的个数?接下去又该怎样算?使学生对运算对象有了清晰的理解。教师结合学生生活认知进行案例设计,学生有观察分析机会,能够顺利进入到计算环节,并对教师指导和要求展开计算操作,最终形成正确运算结果。学生结合生活展开数学观察和运算思考,运用运算法则进行运算操作,能够集中运算思维,其运算过程顺利、运算结果正确、运算目标达成。教师设计运算任务时要求学生做生活对接思考,给学生提供深度思考的机会,其运算正确性更高,说明教师教学设计和指导都是比较适合的。
二、促使学生掌握运算法则
熟悉运算离不开运算法则,学生对运算法则比较熟悉,公式、定理、推论、定义、概念等,都属于数学法则范畴,教师组织学生前期梳理运算法则,理清法则基本内涵,对运算内容进行运算规划,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到运算环节。数学运算法则众多,学生掌握法则不是很系统,教师要在运算要求中做详细设计,让学生自然进入到法则应用环节。
教师执行运算教学方案时,要有意识渗透一些计算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学法选择的机会。特别是运算法则,这是学生运算操作需要遵循的规则,这些运算法则具有强制性,教师要做好强调和提醒。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师引导学生先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组织学生对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重点探究,促使学生先期建立运算法则。在案例设计时,教师要求学生现场观察,找到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案例,利用直尺现场测量其边长,利用面积公式进行具体计算,对比计算结果,看谁计算更为准确。学生对实践性数学操作活动比较有兴趣,都能够主动进行观察、测量和计算,并积极讨论,对比计算结果,找到存在问题,及时做出纠正。教师组织学生先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目的是为后面计算奠定基础。学生对生活观察、案例搜集、现场操作等学习活动比较有感觉,教师设定观察目标,组织学生测量和计算,为学生提供更直观学习契机。从学生具体表现能够看出,教师运算要求比较明确,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运算结果比较正确,说明教师教学组织是比较成功的。
三、组织学生研究运算思路
运算需要有法则支持,也需要有思路规划,教师针对运算内容和要求实际,积极渗透运算方法和技巧,提醒学生矫正运算态度,都能够为学生带来一些具体的帮助。学生出现运算问题致因不同,教师教学反思关注的是普遍现象,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问题的方案,这是最为重要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和集体探究运算问题,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运算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对自身运算情况展开问题梳理和方法优化,给学生创造学习反思机会。如教学《混合运算》,教师先设计计算案例,要求学生遵循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展开具体操作,通过对比发现计算错误,对这些错题进行致因分析,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案。如这样的案例:(230-120)×6 96÷2×6 130+70×16……学生依照“四则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内容”这个原则进行计算操作。因为对规则理解存在一些偏差,部分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教师要求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致错分析,让学生开展互动评价活动,归结出错的原因,给出解决方法。教师安排这样的研学行动,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学生对计算错误致因的分析最为熟悉,也能够顺利找到致错原因,但往往是思想上的忽视,在后面的计算中会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教师设计致错研讨会,目标是促使学生加强自律,纠正思想态度问题,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对学生运算中存在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对应指导,都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些学习启迪,自觉纠正学习问题,提升运算效率。运算能力属于最为基础的学力,教师重视学生运算问题研究,推出运算活动,传授运算方法,都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进入运算学习核心,在创造性学习中建立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雪白.聚焦运算素养 优化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5):69-71.
[2]常刚.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探究[J].教育界,2021(09):51-53.
[3]曾秀香.培养运算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探究[J].名师在线,2022(03):28-31.
此文为寿宁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立项编号:SNXJKY22-018;课题《如何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运算素养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