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赏识教育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黄舒华
【机构】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旺茂镇第一初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学习激励,就是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措施,充分认可学生的学习效果,以积极向上的激励鼓舞,提升学生开展学习的内生动力,促进教学效果全面提升。
【关键词】 赏识教育;课堂教学
赏识教育注重的是学习激励,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它的内容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形式,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不同表现进行赏识教育,通过这种形式形成学习激励,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升。
一、赏识教育的概念及其本质内涵
赏识不同于我们日常所说的表扬,它比我们的表扬范畴更加广泛,它是通过赏识这种激励形式,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行自我优化提升,增强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上,需要去发掘学生身上的亮点,以精神鼓励为主导的激励,激活学生内在潜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1.赏识教育是建立在个体差异基础上的。
赏识教育是针对学生单个个体实施的,不能就全体学生泛泛进行赏识,这种普遍化的赏识缺乏实效性,学生难以感受到心灵的触动。因此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中,必须准确把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心理需求,针对不同个体开展针对性的赏识教育,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赏识教育覆盖全体学生。
赏识教育的作用在于激励,每一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感觉疲劳的时候,思想产生松懈消极的情绪。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中,必须要关注到全部的学生,根据每一名学生所处的不同学习状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赏识教育,增强他们学习的内生动力,提升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
3.赏识教育注重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赏识教育重在精神层面的鼓励,通过积极的思想认可与鼓舞,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动力,强化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去开展学习。作为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时,就要从学生的闪光点出发,将其星火之光进行放大拓展,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从而增强学习自信,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
4.赏识教育实施具有明确的主客体关系。
赏识教育实施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这是很多教师容易忽视的地方,传统的理念中,教师是开展赏识教育的人员,应该是主体。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教师运用赏识教育是为教学效果提升服务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因此赏识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运用赏识教育形式,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初中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准确掌握开展赏识教育的时间点。
赏识教育的作用在于激励学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使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赏识教育的本质内涵,根据学生实时的学习状态情况,在学生遭遇学习困难,产生学习的畏难情绪,在其缺乏学习动力的时间点开展赏识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提振学生学习动力,发挥出赏识教育的积极作用。
2.教师要准确把握开展赏识教育的程度。
赏识教育的激励作用,不是万能药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要注重赏识教育的使用,但是不能铺天盖地的盲目实施,过分泛滥的赏识教育会形成相反的效果,让学生无法察觉到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感受不到赏识教育带来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有条件、有范围的使用赏识教育,切实发挥赏识教育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3.教师开展赏识教育要注重严慈并济。
赏识教育要发挥激励作用,不是单靠表扬来发挥作用,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要认真分析错误的类型,用一个真爱之心,采取良性的、就事论事的客观批评,在批评之中运用赏识教育发现闪光点,通过这种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错误的本质,积极地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地开展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三、赏识教育在初中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1.构建教学课堂的活跃氛围。
环境对于人是具有重要的影响的,当我们处于不同的环境之中,我们的心情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可以通过构建气氛活跃的教学课堂,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提升课堂的学习感染力,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教师教学的独特魅力,在内心深处受到触动,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根据不同学生实施差异化的赏识教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会明显感觉到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其学习进度、效果、效率都是由差异性的,这种差异性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实施中,运用赏识教育要把握好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特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差异化的赏识教育,切实提升赏识教育在初中课堂的实效性。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教学讨论,围绕喜欢的学科进行探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学互动,引导学生共同探讨他们喜欢的课程。在进行探讨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对于学习缺乏兴趣,会直接表达没有他喜欢的课程。对于这个答案,显然是不符合教师的教学期待的,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这就是直接的答案。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肯定学生这种敢于表达的勇气,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学习,帮助他们认清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
3.抓住时机运用赏识教育提升实效性。
赏识教育在课堂运用,教师要注重运用的时机与方法,不能从课堂开始到结束,都是通篇一律的进行赏识教育,在这种长期惯性的表扬之中,学生会逐渐习惯这种模式,将教师的赏识教育当做一种常态化教学模式,感受不到赏识教育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灵活运用赏识教育的形式,根据教学进程的推进情况,抓住准确时机灵活开展赏识教育,提升赏识教育运用的实效性。
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时,教要注重赏识教育形式的变化,结合不同的教学进程,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件都需要采用合适的赏识教育形式,赋予不同的赏识教育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教师赏识教育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 赏识教育;课堂教学
赏识教育注重的是学习激励,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它的内容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形式,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不同表现进行赏识教育,通过这种形式形成学习激励,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升。
一、赏识教育的概念及其本质内涵
赏识不同于我们日常所说的表扬,它比我们的表扬范畴更加广泛,它是通过赏识这种激励形式,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行自我优化提升,增强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上,需要去发掘学生身上的亮点,以精神鼓励为主导的激励,激活学生内在潜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1.赏识教育是建立在个体差异基础上的。
赏识教育是针对学生单个个体实施的,不能就全体学生泛泛进行赏识,这种普遍化的赏识缺乏实效性,学生难以感受到心灵的触动。因此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中,必须准确把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心理需求,针对不同个体开展针对性的赏识教育,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赏识教育覆盖全体学生。
赏识教育的作用在于激励,每一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感觉疲劳的时候,思想产生松懈消极的情绪。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中,必须要关注到全部的学生,根据每一名学生所处的不同学习状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赏识教育,增强他们学习的内生动力,提升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
3.赏识教育注重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赏识教育重在精神层面的鼓励,通过积极的思想认可与鼓舞,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动力,强化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去开展学习。作为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时,就要从学生的闪光点出发,将其星火之光进行放大拓展,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从而增强学习自信,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
4.赏识教育实施具有明确的主客体关系。
赏识教育实施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这是很多教师容易忽视的地方,传统的理念中,教师是开展赏识教育的人员,应该是主体。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教师运用赏识教育是为教学效果提升服务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因此赏识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运用赏识教育形式,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初中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准确掌握开展赏识教育的时间点。
赏识教育的作用在于激励学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使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赏识教育的本质内涵,根据学生实时的学习状态情况,在学生遭遇学习困难,产生学习的畏难情绪,在其缺乏学习动力的时间点开展赏识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提振学生学习动力,发挥出赏识教育的积极作用。
2.教师要准确把握开展赏识教育的程度。
赏识教育的激励作用,不是万能药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要注重赏识教育的使用,但是不能铺天盖地的盲目实施,过分泛滥的赏识教育会形成相反的效果,让学生无法察觉到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感受不到赏识教育带来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有条件、有范围的使用赏识教育,切实发挥赏识教育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3.教师开展赏识教育要注重严慈并济。
赏识教育要发挥激励作用,不是单靠表扬来发挥作用,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要认真分析错误的类型,用一个真爱之心,采取良性的、就事论事的客观批评,在批评之中运用赏识教育发现闪光点,通过这种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错误的本质,积极地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地开展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三、赏识教育在初中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1.构建教学课堂的活跃氛围。
环境对于人是具有重要的影响的,当我们处于不同的环境之中,我们的心情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可以通过构建气氛活跃的教学课堂,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提升课堂的学习感染力,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教师教学的独特魅力,在内心深处受到触动,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根据不同学生实施差异化的赏识教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会明显感觉到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其学习进度、效果、效率都是由差异性的,这种差异性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实施中,运用赏识教育要把握好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特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差异化的赏识教育,切实提升赏识教育在初中课堂的实效性。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教学讨论,围绕喜欢的学科进行探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学互动,引导学生共同探讨他们喜欢的课程。在进行探讨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对于学习缺乏兴趣,会直接表达没有他喜欢的课程。对于这个答案,显然是不符合教师的教学期待的,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这就是直接的答案。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肯定学生这种敢于表达的勇气,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学习,帮助他们认清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
3.抓住时机运用赏识教育提升实效性。
赏识教育在课堂运用,教师要注重运用的时机与方法,不能从课堂开始到结束,都是通篇一律的进行赏识教育,在这种长期惯性的表扬之中,学生会逐渐习惯这种模式,将教师的赏识教育当做一种常态化教学模式,感受不到赏识教育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灵活运用赏识教育的形式,根据教学进程的推进情况,抓住准确时机灵活开展赏识教育,提升赏识教育运用的实效性。
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时,教要注重赏识教育形式的变化,结合不同的教学进程,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件都需要采用合适的赏识教育形式,赋予不同的赏识教育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教师赏识教育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