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 才太卓么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宗日寄宿小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许多学科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育的重点也从单纯的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变为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其中,在小学课堂的知识教授过程中最为明显,教师开始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对事物进行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自我的思维,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思维能力;数学

  在如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效的思维能力变得不可或缺,但在大多数小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的注重力度却远远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学习地位,优化学生课后习题类型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需要学生动脑思考才能对知识进行理解场景,但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年龄普遍较低,大多数的思维方式也较为简单直接,导致大多数学生对于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而不能真正的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了解。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创造性人才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需要,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的重点,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大多处于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能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应当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思维特性以及教学知识内容,运用鼓励、引导以及训练等方式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以下将针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二、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创新教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知识的载体,如何有效的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是每个教师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而在如今许多小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旧采用传统教师讲授,学生单纯接受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维时间较少,导致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既不能进行很好的理解,也不能通过自我思维的过程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吸收,因此,教师应当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传统教学中仅仅让学生观察一些简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平面图形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教师在课前通过利用小棒、胶水等较为容易获得的教学辅助工具,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平行四边形、梯形,在实际课堂教学时将这些平行四边形、梯形发放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对这些模型进行观察和思考,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每三人一组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观察完模型后进行相互的交流,互相分享自己在观察这些模型后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性有什么新理解,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并思考得出自己独有的理解,而不是局限于单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通过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深入学习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发挥学生主导地位,完善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大多较为局限,并且学生大多具有孩子的天性,比较贪玩好耍,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仅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积极的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也应当合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探索能力强等特点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在自我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完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圆》这一章的内容教授时,可以在上课前,让每位学生带一根长短适中的毛线,并且在毛线的一端系一个大小合适的橡皮檫,让学生通过甩动系有橡皮檫的毛线,在空中形成一个圆形,并将学生每三人分为一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看线的长短和最终形成的圆形有无关系,然后告诉学生手中毛线的长短即所形成的圆的半径,再次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两者相同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进行趣味游戏的过程中,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完善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优化课后习题类型,增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许多教育者提倡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认识到的课后习题对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课后习题的类型,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的应用频率,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观察物体》这一个板块的课程教授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利用螺丝钉链接铁条制作一个四边形的课后动手作业,并让学生在制作完成后不断通过移动螺丝,使四边形的形状发生改变,并让学生在作业上画出每一次改变后的四边形形状,再写下自己觉得该形状最相似的四边形名称。通过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对这一章中将要学习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常见的四边形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而学生通过动手使四边形形状发生变化,使简单的四边形变成了空间多维图形,让学生在脑海中对这些四边形进行了一次数学思维中空间思维的运用。教师通过优化课后习题的类型,可以增加学生数学思维的使用频率,并且在一次次的使用中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是复杂且广泛的,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也应当结合他们对新事物接受度高,热爱探索发现,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对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因此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自身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优化学生课后习题类型等方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完善并增强学生的数学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J]. 刘志彪. 数学大世界(上旬). 2017(04)
  [2]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 李敏燕. 文理导航(中旬).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