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引导农村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作者】 覃 科

【机构】 广西那坡县百省乡中心小学



【正文】  毋庸置疑,语文教学就是阅读教学,学生阅读量大小决定语文教学成效的大小。如果无法开展有效的阅读,学生语文成绩不会好到哪里去。我国当代三大语言学家之一吕叔湘曾经说过:“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吕叔湘所说的课外,其实就是指课外阅读。
  对动画、手机严重泛滥,抢占了孩子绝大部分课外活动时间的今天,强调课外阅读的意义更有必要,尤其是针对农村孩子。农村孩子本来课外阅读机会就少,还由于受到民族语言或是汉语方言的影响极大,语感差,学习语文非常吃力,付出的努力要比城区的孩子多得多。而且,农村孩子多数是留守儿童,由不识字或是识字甚少的老人看管,根本就没有课外阅读的意识,学校有必要引导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和增加他们的阅读量。乡镇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将大量的农村孩子集中到学校寄宿,这就为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要想引导农村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必须从书籍、时间、方法三个方面着手,缺一不可。
  一、书籍不足如何解决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每个学段都有具体的规定。但是,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之所以无法提高,第一个原因就是农村学校存书量太少,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书源”问题。
  一是建立班级书橱,要求每个学生自己的课外书都放到书橱去让大家共享。农村的大多数学生家庭确实困难,但是每年或每个学期每人买几本书也不是太难的事情。买到书刊自己独享之后,可以捐出来放到班级的书橱里,供全班学生轮流读。按照一个班级40个学生、每个学生捐书5本计算,一个班级就可以有200册图书,这个就是不小的数目了。如果200本书都不重样,而每个学生都读过,那么这个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就相当可观。况且,我们这个班级书橱不仅仅限于在本班交流,还可以和别的班级甚至年级交流,这样书籍不足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二是把学校存书作为“流动书源”分发到班级,作为班级轮流阅读的书籍。我发现农村的小学生不大喜欢到图书室借阅书籍,可能是学生胆子小或者嫌麻烦。另外,由于农村学校教职工人数偏少,基本上没有专职的管理员在阅览室值守,导致学生借书不方便。经过我的提议,我们学校现在的做法是把学校所有藏书按照班级数分成几份,每个班级在一个时间段内“分到”一份,过一段时间后轮换。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班级书橱的存书量,学校的藏书再也不是“死书”而被充分利用起来。
  三是通过募捐筹集书籍。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他们每年都到农村学校开展捐赠活动,有的捐款,有的捐献衣服,有的捐献日用品。爱心人士捐献的这些钱财物品,都是学校和学生急需的,但是我们可以要求他们以捐献书籍为主。久而久之,学校得到爱心人士捐献的书籍就会越来越多。别的物品一般无法一届传给一届,但是书籍却可以,所以募捐得来的书籍是最有价值的。
  总之,以上三种做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书可读,有源源不断的新书轮转到各班级。    
  二、为学生安排好课外阅读时间
  现在的农村小学基本上实施了寄宿制,学生周一到周五在校内食宿,周末才回家。学生在校的时间大大增加了,就为语文教师实施课外阅读计划创造了有利条件。只要每个语文教师好好利用这个条件,就能达到制定的目标。
  一是利用晚上布置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周一到周五,每个晚上至少有两个小时可供利用。以往是六点半吃完晚饭后,学生要么是在灯光球场上打球或追逐打闹,要么是跑到教师宿舍看电视,要么是呆在宿舍海阔天空不着边际地聊天,然后到了10点关灯睡觉。每个晚上都给学生这样度过,真的是太浪费时间了。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七点半到九点半都到教室看课外书,教师经常到教室巡视指导。每个晚上有2个小时,一个星期有5个晚上,一个学期有近100个晚上,近200个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就这样被挖掘出来。
  二是利用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给学生阅读课外书。农村学校教职工严重不足,几乎是每一天的下午最后一节都是安排学生自习。这个自习灵活性极大,哪一位教师能利用就是哪一位的“额外收益”。语文教师不要放弃这个时间,要安排学生根据个人爱好阅读课外书。
  三、精心指导农村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一要认真筛选课外书籍。在实施课外阅读计划的过程中,教师是最重要的引导者。由于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有限,所以要求教师在选择阅读文本时,要优先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以免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选择文本时,必须注意两点。首先,课外阅读内容不是独立的,它应该是教材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的基础上向课外进行拓展,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紧密相连,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语文成绩。其次,课外阅读文本的选择,一定首先考虑学生的兴趣热点,以此来增强其主动性,更好地实践这一阅读教学模式。比如,当学习到《卖火柴的小女孩》或《快乐王子》等文时,教师便可以此引出系列的课外读物,如《安徒生童话》《夜莺与玫瑰》等等,既实现了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又能满足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使课外阅读更有实效。
  二要制定有效的指导实施方案。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独立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时,教师的指导应该自始至终,整个阅读过程均参与。而要想实现指导的有效性,就必须制定具备可行性的指导方案。首先,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为先导,才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来。其次,与学生一起商定阅读方案。在选择好阅读文本之后,师生共同制定阅读方案,能够有效减少盲目性,从而使阅读活动有序而不杂乱。再者,要有一个问题反馈机制。不管在哪个阅读阶段,学生都会出现一些阅读障碍。教师应预留出专门的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的阅读行动得以按计划完成,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
  三要开展课外阅读分享活动。组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目的是检验课外阅读成果、交流学习心得,这也是激励农村小学生更高质地履行课外阅读任务的重要举措,进而促使课外阅读效果的提升。比如,在一个课外阅读计划结束以后,由教师组织举办课外阅读分享会,让学生相互分享课外阅读的乐趣,以及心得和体会,这对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是十分有利的,同时也起到了拓宽视野的积极作用。此外,还可以拓展参与人员,使家长参与进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进而促进同学、师生和亲子关系的融洽,使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得以在更广泛的层面发挥作用。对于其他类型的活动也可加以采用,比如为所选择的阅读书籍制作主题画,或者把读后感以手抄报或黑板报的形式出版。分享形式多种多样,不让学生感到重样,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来,为语文综合素质提高打下基础。
  四要给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如果不给任务,学生就不知道阅读的目的是什么,阅读过程中容易分心和找不到要点。但是,如果任务过多过烦,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可能就丧失阅读的兴趣。因此,每次提出阅读任务都不宜过多过重。布置课外阅读时,一般只要求学生掌握某某文章大致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里有哪几个人物,人物的性格各有什么特征,文章赞美了什么或批判了什么。等到学生读完之后,只用这些问题问问学生,他们能说个八九不离十就可以了。他们毕竟还是小学生,而且是农村小学生,要求不必过高。比如学生读了《伊索寓言》,就问学生哪个故事最精彩,故事情节大概是怎么样的,你认为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如果学生读了《小兵张嘎》,就问学生故事发生的背景,张嘎是一个有着什么样性格、思想的人,故事的大致经过怎样。教师经常这样向学生发问,学生才有意识地带着问题去阅读书籍,读书过程中才会认真细致,最终读有所获。
  五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阅读方法不胜枚举,在此无法一一列举并加以详尽介绍。特别适合农村小学生的做法,比如先多读几遍,然后再概括文章内容;先读过一遍,然后在脑海里把故事情节梳理一遍;精彩内容精读细读,次要内容快速浏览;遇到精彩段落或句子读出声来,能背诵下来最好;先把整本书大致翻一下,了解它的大致内容,然后再细读慢品;凡是写人的文章必须分析人物形象,凡是记事的文章必分析事件的社会意义……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容易做到自主阅读,阅读的收获就会大增。
  总之,只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要增加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是什么难事。习惯是需要培养的,兴趣也是需要培养的。一旦阅读兴趣被培养起来,农村小学生就会主动地去读书,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